《西遊記》中的妖精,大多是一死就玩完,白骨精為何被打死三次?

秀才遇到書 發佈 2019-12-31T10:45:57+00:00

其實,在《西遊記》中,並沒有「白骨精」這個詞,作者在原著中給予的命名有二,一曰「屍魔」,二曰「白骨夫人」。

《西遊記》中的其他妖精都是一死就玩完,白骨精為何被打死三次?「白骨精」為何打而不死?


在民間語言中,「白骨精」曾是壞女人的代名詞,她們雖然有著漂亮的外表,內藏的卻是蛇蠍心腸。這種含義是源自於古典名著《西遊記》。

其實,在《西遊記》中,並沒有「白骨精」這個詞,作者在原著中給予的命名有二,一曰「屍魔」,二曰「白骨夫人」。而將《西遊記》中的「屍魔」、「白骨夫人」更名為「白骨精」,是源於現代戲劇。

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曾攝製了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電影公映後,「白骨精」之名才被正式叫開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改編自《西遊記》的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電影院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骨嶺前。在白虎嶺白骨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於偽裝的屍魔白骨精。

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朝山進香的老嫗和老翁,全被孫悟空識破,三次棒打妖魔。唐僧肉眼凡胎,誤認悟空打死人命,怒將悟空逐回花果山,結果落入白骨精魔爪之中。孫悟空聞得八戒所報,不計前嫌,毅然重下花果山,智滅群妖,救出唐僧。師徒同心同德重登西行之路。

唐僧師徒西去的求經路上,遭遇的妖魔鬼怪無數,那些想占唐僧便宜的妖怪,要麼被悟空等人打死,要麼被上屆神佛招安。被消滅的那些妖精,多是只死一次,而只有「白骨夫人」(「屍魔」)卻被「打死三次」,她這是有多招恨呢?

其實,作者之所以如此安排「白骨夫人」的命運,是因為她的特殊象徵。「白骨夫人」本來是一堆骷髏白骨,卻能幻化成美艷村姑,以迷惑唐僧等人。認真說來,唐僧與「白骨夫人」親近,並非好色,而是腹中飢餓,不願放過眼前的美食(「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願要齋僧」),所以,才套近乎與「她」拉起了家常。

而豬八戒則不然,他看中的卻是美色(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因而,在他心中的美好幻象被打破後,才一而再地在唐僧面前給孫悟空上眼藥。

所以,有人說,唐僧是以食起見,八戒是以色動心,皆以食色之性,離不開的是個貪字。「白骨夫人」(「屍魔」)正是吃定了人心中的這個「貪」字,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幻化人形來戲弄唐僧師徒的。好在,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洞若觀火,「白骨夫人」的陰謀才沒能得逞。

人們對於美色之貪,是與生俱來的,人們還美其名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人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白骨夫人」。而《西遊記》的作者卻能透過現象看本質:「肉眼視之則月貌花容,而道眼觀之則骷髏白骨。」

眼前明明是月貌花容,頃刻間就化為骷髏白骨。美人與白骨,只是一念之隔。勸世間痴男,骷髏白骨不可著迷;勸世間美婦,月貌花容不可恃。但是,這樣的道理說說容易,做起來卻難,所以,在作者筆下,「白骨夫人」被孫悟空「痛削」了三次才徹底玩完。

近些年來,「白骨精」又有了另外一種全新的解釋——白骨精成了白領、骨幹、精英的代名詞,專指那些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層次的「三高女性」。作為職場的半邊天,她們有姿色、有知識、有資本,具備涵養,具有修養,懂得保養,渾身散發性感氣韻。

看來,「白骨精」真箇是打而不死的頑強存在。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