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足「齊梁體」,弊病背後的貢獻,中國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雪話詩詞 發佈 2019-12-30T12:09:19+00:00

「齊梁體」正如其名,指的便是歷史上東晉滅亡之後隋朝建立之前的這段時期,在我國南方地區相繼出現了四個政權(宋、齊、梁、陳,總稱南朝),那麼其中在齊、梁時出現延續至整個陳朝歷時110年間這一時代的詩風,就是齊梁詩體。

「齊梁體」正如其名,指的便是歷史上東晉滅亡之後隋朝建立之前的這段時期,在我國南方地區相繼出現了四個政權(宋、齊、梁、陳,總稱南朝),那麼其中在齊、梁時出現延續至整個陳朝歷時110年間這一時代的詩風,就是齊梁詩體。然而,在歷史上齊梁詩體因其應酬頌揚題材過多,表現的精神氣象狹窄,又工於塗飾,因而歷來多受後世詬病。

那麼齊梁詩是否真如世人詬病那樣無可取之處,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無所貢獻呢?答案是否定的。

齊梁體對近體詩形成的貢獻

南齊齊武帝永明年間,南朝文壇領袖沈約受到印度拼音文字的影響,與當時的音韻家、文學家周顒等人發現並創立了詩詞中的四聲說,以及提出了八病之說。四聲即古代漢語聲調的高低變化,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四類;八病通俗地說就是一項有關創作五言詩時應該避免的聲律上的聲病,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稱為八病。自此,人們把這種嚴格遵守四聲八病聲律論的五言詩稱為「永明體」,也稱「新體詩」。關於「永明體」的出現,《南齊書·陸厥傳》中云:

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永明體」實是齊梁詩體的一大開創,在此之前的「古體詩」是沒有聲律限制規律的,人們在創作詩詞的時候講求的是自然的聲律,成詩效果依靠的也是樂律。「永明體」的出現則衝破了詩本身對音樂的依附,為文學詩詞作為獨立的一種文化繁榮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為唐代的近體格律詩的出現及空前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然而需要提到的是,「永明體」因其四聲八病的聲律規則非常繁瑣嚴格,以至於到苛刻的地步,即便如主要創始人沈約也無法完全達到要求,以至於詩人們在作詩時因為精細的聲律規則而過分追求形式辭藻,不免會影響了詩的氣象美及意境,這是「永明體」帶來的消極影響。

「永明體」作為齊梁詩體最具有開創性和輝煌重要的部分,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都是齊梁詩體影響中國文學歷史的一部分,這兩種對立的作用都應當被理性承認對待,在去其糟粕之後,齊梁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及地位應該被給予肯定。

明珠璀璨的齊梁詩人

「永明體」的出現雖然其聲律規則是及其嚴苛精細的,但是反而擴展了詩人隊伍,原因在於在古體詩中,詩人們作詩依附的是自然聲律和樂感,可是一旦作詩的人本身缺乏這種樂感的把握度,那成詩反而比較困難了。「永明體」將詩人們以前依附的憑藉天賦感覺把握的樂感,改變為通過學習可以掌握的規則公式,這樣通過後天學習積累能達到的效果反而降低了寫詩的門檻,詩人隊伍因此得到了擴張發展。

在有利的條件下,一些偏於辭藻堆砌、過於纖巧精細的詩人們最終沒有成為詩詞名家,但是同時也有寫出好詩名作的優秀詩人大家湧現出來,如明珠璀璨的齊梁詩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看。

【1】永明年間是齊梁詩人燦若星辰般出現的第一個階段。南齊齊武帝永明年間,南方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又因為「永明體」的適時出現,詩壇有了齊梁時期的第一個高峰。其中代表人物是以「竟陵八友」為首的文人集團,這是齊武帝蕭賾的第二子竟陵王蕭子良召集而成,其中有范雲、蕭琛、任昉、王融、蕭衍、謝朓、沈約、陸倕八人,世稱「竟陵八友」。

在」竟陵八友「中,有人擅長於散文,有人擅長於詩歌,若單說到「永明體」詩歌的領袖作家,歷來認為是沈約、謝朓和王融。而在這三人中,最為出色偉大的詩人便是謝朓,即便如沈約也要稍遜於他,謝朓不僅是永明年間最為出色的詩人,他也是整個齊梁詩人中最偉大的詩人。

謝朓尤以寫山水詩為代表,詩風清俊秀麗,搖曳自然。後世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一生傾倒敬仰謝朓,在多首詩作中留下了對謝朓大加推崇的詩句,如在《酬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中寫道:「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謝朓已沒青山空,後來繼之有殷公」,再如在其名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書叔雲》中寫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由此足以見李白對謝朓的佩服尊崇之情了。

2】梁武帝蕭衍時期是齊梁詩人繁盛湧現的第二個階段。這一時代的梁武帝蕭衍自己本就是「竟陵八友」之一,在他周圍集結了眾多的著名文人,如曾為其老友,後成其親信的沈約、范雲,還有江淹,何遜,蕭子顯等等一眾文人大家。

在這一眾詩詞文士家中,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是吳均和何遜了。何遜多借景抒情,題材多寫贈答以及離愁別緒,他的詩是如這首《相送》中所寫「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般清婉意深的風格,其風格對後世詩聖杜甫有著明顯的影響。

而另外一位代表詩人吳均的詩是如《贈王桂陽》中「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弱干可摧殘,纖莖易陵忽。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這般哀婉清拔。吳均無論在何種主題的詩中,他富有現實意義以及頗有風骨清拔之氣的風格是其詩的特點,在當時產生了頗大的影響。

【3】陳霸先取代蕭氏建立陳朝,到陳後主時期是齊梁詩人人才繁盛的第三個階段。整個陳朝時期較為完整地保存傳播了南方的漢文化,因後主陳叔寶的帶領作用,宮體詩得到了很大發展。陳朝時期宮體詩代表詩人有徐陵、江總等,宮體詩因其嬌艷綺麗的詞風以及「志無所求」的思想反映,在氣象精神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確實對南方漢文化的保留、格律的理論和實踐作出了大的貢獻。

除了宮體詩的繁榮,在陳朝時期也有其他領域的傑出詩歌得以傳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詩人如陰鏗,其詩風相似於何遜,如在《雪裡梅花詩》中寫道:「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情景相融,梅花高潔傲然、清雅卓群的屬性品格都通過詩人清新平實的手法深刻地表達了出來,後世偉大詩人杜甫、李白皆尊崇敬仰於陳朝陰鏗,可見陰鏗之才情之高和影響之大。

結語

大約自一千五百年前起,在歷時110年的齊梁詩歌的風尚中,「齊梁體」因它對唐代近體詩形成的卓越貢獻,以及燦如明珠、花團錦簇的詩人們留下的傑出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關於「齊梁體」,它的拘忌,它的題材狹窄,它的工於塗飾、綺靡巧艷...,都是後世詬病所在,在思想精神中去其糟粕是今人該持有的理性態度。

但是,肯定「齊梁體」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地位,看到它的藝術美學經典卓越之處,發揚它的文學理論及實踐中積極的部分,同樣是今人該做的事。

在遠久的那個分裂戰亂的年代,六朝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燦爛的古典文明之一,六朝的都城南京由此和古羅馬城成為了「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這其中的輝煌,「齊梁體」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存在,然而,這一小部分的存在是不容忽視的,在中國古典歷史文明中,它永遠有著屬於自己的閃耀的一席之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