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游評書:節食減肥的迷思探究 跨越千年的不懈努力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發佈 2020-01-15T05:44:09+00:00

《卡路里與束身衣:跨越兩千年的節食史》如今人們談到美,似乎總是與「瘦」沾邊,而與「胖」無緣。她指出,人需要通過進食來攝取熱量,但飲食很難精確計量。


如今人們談到美,似乎總是與「瘦」沾邊,而與「胖」無緣。每次涉及這一話題,都必提及盛唐時期的「以胖為美」。從當時的名畫中可見唐朝的「以胖為美」,並不是指肥胖,而是人們更喜歡豐腴健壯的美女。這本來只是兩種無關宏旨的審美取向,但如今「以瘦為美」卻明顯占據上風,成為世界範圍內普遍推崇的審美選擇。為何今日的人們更偏愛「瘦」呢?英國歷史學家路易絲·福克斯克羅夫特在《卡路里與束身衣:跨越兩千年的節食史》一書中以淵博的學識為讀者答疑解惑。作者追述了人類與食物複雜微妙的關係,不同歷史時期人們推崇體型的時尚與潮流,以及人類的文化信仰和社會規範的變遷。通過對西方社會兩千年來飲食、審美、健康等方面信息的考據,回溯了為何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後繼地熱衷於各種貌似有效但基本都是曇花一現的「減肥方法」,從而深刻揭露了推動節食產業發展的種種虛構的「童話」。作者指出,當減肥的執念已成為一種全民神精官能症時,社會上對肥胖產生了集體反感,龐大的瘦身產業也隨之日益興隆。作者在科學介紹各種減肥方式的同時,啟發我們反思對美的認知,指導人們以正確的方法來對待飲食和自身,從而獲得身心愉悅,盡情享受美好的人生。


節食減肥的迷思探究

作者從社會學的角度對節食的執念進行了追根溯源。她指出,人需要通過進食來攝取熱量,但飲食很難精確計量。肥胖意味著更多的疾病,更短的壽命,更差的生活體驗。既能享受美食,又能保持體型無疑是所有人的夢想。減肥有著悠久的歷史,方法無外乎節食、運動、藥物以及採用束身衣等外部物理的手段。西方人最初崇尚胖,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生殖崇拜,有肥碩的身體,表示生殖能力更強,更有魅力;其次是社會地位,到古希臘羅馬時代,胖成了財富與地位的象徵。而隨著物質水平的極大豐富,加之營養科學的進步,讓一些新的精緻生活方式開始流行,形成新的社會風尚,轉而以苗條勻稱的身材為美。隨著以瘦為美的新式審美觀確立,人們在審美傾向上就開始追求瘦身。西方人嫌棄胖的影響主要來自三方面:第一,宗教影響,暴食是基督教中「七宗罪」之一;第二,社會物質財富增加,胖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第三,政治形勢,19世紀左右,胖被視為守舊派和剝削階級的特徵,成了革命的對象。


相比西方,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審美與社會整體崇尚的文化有關。盛唐之所以喜歡豐腴的身材,與尚武精神有關。而宋朝因為重文輕武,文人通常比較瘦弱,他們喜歡的女性也更偏柔美。另一方面,審美還受到具體生活環境的影響。遊牧民族飲食多為蛋奶和肉類,運動量也相對較大,所以他們對身材的喜好會更偏向胖的陣營。而那些飲食以穀物蔬菜為主,運動量又不大的民族也就更喜歡瘦。節食減肥如今能夠大行其道,主要源於現代人在體重問題上的急功近利,盲目追隨千奇百怪的潮流。減肥潮流之所以會興起,或許是因為人類的身體在為其做天然的掩護。因為減肥成功與否並不能簡單直接地判斷。任何形式的減肥法都特別容易推廣,如果失敗,你完全可以怪人們沒有持之以恆。事實上,只有那些意志力極其頑強者才能減肥成功。現代的藥物更為先進,對身體的危害更大,但是為了美,很多人還是一意孤行地如飛蛾撲火。


跨越千年的不懈努力

回眸人類為瘦身跨越千年的不懈努力,大體上看,瘦身的方法不外乎三種:節食;以「束身衣」為代表的外在物理手段;採用各種非常規的手段,把已經攝入的卡路里弄出來。對食物攝入超出生存所需的人,古希臘人的明智之舉就是:建議超重的人多吃蔬菜,少吃肉。工業革命之前,大多數人都過著默認的健康飲食生活:吃很多菜,吃少許肉。在維多利亞時代早期,自律和控制的理念是促使人們控制體重的首要原因。1864年,班廷提出了第一份系統化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方案,它很快就風靡全球,以至於班廷一詞如今在瑞典還是節食的同義詞。在2014年,瑞典已成為第一個正式把「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計劃納入國民醫療保健系統的國家。

總結多年來的研究進展,作者以科學的態度提出切實有效的減肥三法:首先是倡導科學飲食,最好採用地中海式的飲食,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魚、海鮮、豆類、堅果類食物,緊接著才是穀類,烹飪時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尤其提倡用橄欖油;其次是改善新陳代謝;第三要從心理方面入手,秉持減肥沒有捷徑,貴在持之以恆。作者坦言:審美觀念時刻在變,你要做的不是追趕潮流,而是讓自己保持健康與自信。真正有用的節食建議鮮見,但箇中高手非常擅長套路包裝,細微之處的改變,引用不同的說辭,再冠以新的名字就可以誕生新的潮流。瘦身的另一大動力是保持健康,如果你決心減肥,一定要選擇科學的方法,比如合理運動、調整飲食結構。而一些短期見效的極端方法,比如過度節食,都對健康有害,千萬不要嘗試。


千奇百怪的無效之功

筆者以為,本書是一本充滿了荒謬欺騙與唏噓吐槽的迷信史。通過閱讀可知,「胖人」真是慘不忍睹,歷史歧視胖子,同時又想盡一切方法欺騙並剝削胖子。多種流行一時、邏輯混亂的節食行為,其荒謬程度令人震驚。節食這一行為,自人類開始群居之後便已存在。為了擁有完美體型,人們曾經嘗試過各種荒唐的減肥法:羅馬人建議肥胖者只喝捲心菜湯,因為蔬菜對消化很有幫助,也是十分有效的輕瀉劑。英格蘭國王征服者威廉發福的時候,他儘可能多睡覺,並且只喝酒。因為堅信簡單地增加睡眠時間就可以達到顯著的減重效果。在歷史上第一本節食書籍《長壽的藝術》中,建議人們每天只攝入12盎司的食物和14盎司的酒。英國詩人拜倫最愛的瘦身餐是餅乾配蘇打水;茜茜公主每天花一小時穿束身衣,甚至將自己縫死在衣服中。柬埔寨曾流行拒絕吃冰以控制飲食。在前赴後繼的減肥運動中,有些發明無傷大雅。如羅素的減肥藥物,除了檸檬酸之外並無他物,唯一的副作用就是輕微的胃灼熱。但有些發明十分危險,砷、番木鱉鹼和氨都曾被當作「靈丹妙藥」來服用和擦拭;橡膠內衣被認為可以迫使身體出更多的汗,但事實是它極易導致細菌感染和皮膚衰老。因此,運動、節食、藥物對於大部分人都難有奇效,一旦停止就意味著劇烈的反彈,95%的減肥者在停止節食後便會復胖。儘管節食法不斷推陳出新,但每每都是新瓶裝舊酒,減肥產業依然如火如荼,大師們都宣稱各有獨門秘籍,而胖子們顯然對自己的意志估計過高。


減肥產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指出,技術的發展,逐漸降低了大眾對胖的寬容度。瘦之所以能夠戰勝胖,還有減肥產業在幕後的推波助瀾。商家熱衷宣傳「瘦才是美」的觀念,藉此挖掘出減肥產業的巨大商機。時至今日,我們更推崇「以瘦為美」的理念,其中各種媒體的健康宣傳居功至偉。幾乎所有媒體都將「胖=不健康」這一併非科學的理念深深植入普羅大眾的腦海里,導致人們越來越不喜歡胖子,從而有助於減肥產業以其特有的規律蓬勃發展。作者坦言:科學家無法對當下庸醫所鼓吹的各種處方進行全面調查,這麼做也沒有實際效應——這些流行一時的東西很快就會被新一波流行打敗。如今任何一種潮流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疊代: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我們似乎重回到那個不受監管的年代,聽憑藥販子吹噓「我們的獨特偏方包治百病」。貪婪及利潤驅動的瘦身市場,複雜的減肥計劃和琳琅滿目的減肥道具讓人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實:準備與計劃是減肥成功的核心,真正需要選擇理性的方式並堅持到底。

作者指出:回顧節食的歷史,你會發現每種新流行的節食法都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先例,減肥的人們一直在義無反顧地重蹈覆轍。最近催生出了節食創新:健康,它的另一種稱謂是「清潔飲食」,提倡不經加工、無添加劑、以素食為主的食材,簡單烹飪即可,生食也無妨。作者提醒我們,越來越多的飲食處方正在以健康、營養之類的措詞來進行自我掩飾,清潔飲食也位列其中。我們都認識到「節食」一詞的危害而棄之不用,但我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克制的減肥」其實是「變相的節食」。我們改變的只是減肥的稱呼和呈現方式,用更具吸引力的手法去包裝它,甚至使其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事實上,節食一點也不酷。人們正努力沿著更加健康、清潔的可持續飲食道路前進,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我們都應該為了環境做出更好的行動。但是,同樣要避免健康飲食習慣出現不健康的極端——健康食品症。應謹記16世紀柯爾納羅的「第一法則」:我們必須重拾自制力,脫離慾望的奴役,因為慾望終究不過是一場錯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