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丨應曉紅 幾回魂夢與君同

影視永康 發佈 2020-05-11T12:18:01+00:00

最近,古裝劇《清平樂》熱播。歷史劇的厚重感,不是靠一兩個權威人物就能撐得起時代全貌的。《清平樂》就用了大量的細密針腳編織出一幅盛世畫卷,見微知著,重現北宋盛世。劇中對宋代各種生活場景高度還原,營造出古樸典雅的氣韻風格,再現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最近,古裝劇《清平樂》熱播。


歷史劇的厚重感,不是靠一兩個權威人物就能撐得起時代全貌的。《清平樂》就用了大量的細密針腳編織出一幅盛世畫卷,見微知著,重現北宋盛世。劇中對宋代各種生活場景高度還原,營造出古樸典雅的氣韻風格,再現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在這幅堪稱浩瀚的歷史畫卷中,滿眼亮起的是燦若繁星的詞人大家:晏殊、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文彥博、韓琦、呂夷簡、黃庭堅、米芾、包拯等等留名青史的歷史人物,這些曾經隱沒在歷史中的人,那些豪情萬丈、柔情似水、似曾相識的人穿越千年光陰向我徐徐走來……


我看見紅牆綠瓦之下寬袍大袖,儒雅飛揚:氣勢恢宏的宮殿上君臣端坐,朝策論對;帝王將相悠然閃現,風流雅士翩翩來去。龍亭邊,宋太祖騎馬登殿的霸氣逼人;朝堂里,王安石暢言改革的豪情萬丈;沙場上,辛棄疾倚天萬里須長劍的慷慨激昂;隋堤下,柳三變蘭舟待發的無語凝噎;妝樓上,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惆悵落寞.......朦朧中,「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走來,「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的歐陽修走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東坡走來......寇準、韓琦、司馬光.......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觀、二晏,周邦彥......一個個飄逸的身影。太多的騷客詞人,無數的名媛佳麗......伴著我記憶里或豪放或婉約的篇篇宋詞,如詩如畫如夢幻般一一掠過。


在歌舞昇平的北宋盛世,蘇軾的「大江東去」打開了豪放詞之先河,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此詞的誕生對於一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效果。此詞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鬱勃,把讀者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爾後,賀鑄以劍客氣宇,「少年俠氣,結交五都雄」,為豪放派詞路披荊斬棘。岳飛更是豪放詞派的一員主將,他的《滿江紅》是一首豪氣干雲的英雄頌,一闋哀聲動地的悲愴曲,一座時間的風沙永遠無法掩沒的詞的豐碑!即便是誦讀他的另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絡!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也能讓人熱血賁張。在豪放詞派不得不提的是辛棄疾,稼軒詞格調高遠,給人曠達之感。他總是以熾烈的情感與崇高的理想來雄視人生,在抒發報國之志時,辛詞常常顯示出武將的英雄氣慨,如《水調歌頭》「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滿江紅》「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賀新郎》「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等,無不豪情飛揚、震憾人心。為了抗金復國的理想奮鬥了一生的他,面對壯志未酬的現實,內心激憤和痛楚化為了一首首詞,如《水龍吟》「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慍英雄淚」;《浪淘沙》「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他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英雄失路,壯志悲歌一句句動人肺腑,使人切身感受到他心中「補天裂」的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磨滅的痛苦。


詞人這種報國無門的失意與無奈,拳拳赤誠愛國之心讓人愴然涕下。豪放詞是壯美的,更是悽美的,這哪裡是詞,分明是一聲聲震破蒼穹的吶喊,一句句誓死報國的誓言!



我崇拜豪放詞的凜然正氣,欽佩那百折不回的英雄氣概,但我卻承受不了豪放詞的滄桑重荷。於是,我將眼光移向婉約派,移向宋詞中另一處祥和的美景,那裡天是「碧雲天」,地是「黃葉地」,「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那裡有長袖舞姬「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有守望的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有多情詩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就連那寫給朋友的信箋也因「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使得「紅箋為素色」……


婉約詞里充滿了很多的離愁與相思。所以,柳永,這位多情的詞人自然更不堪離別之苦。「留戀處,蘭州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離開心愛的人,到異鄉去漂泊。此情此景我當是柳永也會情不自已。「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多麼優美而傷感的句子!他的這首《雨霖鈴》,他的這份難捨難分的痛苦曾讓多少人黯然傷神。或許,我們能夠記得柳永的風流,卻常常忘記了柳永的落魄。坎坷的仕途,潦倒的生活,讓他鬱郁不歡,開始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精神的寄託。「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多美的句子,卻也這麼的悲傷。一個連死也靠「群妓合金葬之」的柳三變,用淒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落魄文人的痛苦,為大宋歷史留下了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


朝代的動盪和身世的飄零,往往讓人生出悲涼滄桑之感。而能把這種悲傷抒寫得婉轉而又別致的,莫過李清照了。她似乎就是哀愁的化身。她的詞美麗又哀傷,每一個進入她詞中的景物都能恰到好處地表達出她的心緒,感染著多情的讀者。我們讀她的《一剪梅》,讀她的《聲聲慢》,讀她的《武陵春》等等,都會在美麗的字句間感受到那份細膩的哀傷。李清照的早年生活原本充滿著詩情畫意,那些歡快的詞句也曾給予我們歡快的生活畫卷:「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可是,好景不長,她的成長,從表面繁華的北宋末年,到動亂不已的南宋初年;從和趙明誠的伉儷情深,到戰亂中的家破人散;兩次悲劇的婚姻,心愛收藏的散失;弦歌空彈而無知音,滿腹才華卻無人能繼。這一份悲傷讓一個世所罕見的才女去承擔,該是多麼的沉重。讀她的詞,依稀可見那個單薄的身影,如荷花清秀,如細柳婉約,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踽踽獨行……


宋詞的美,美在詞人滿腔愛國熱血,美在詞人脈脈兒女情長。千年風霜縱是無情,但詞人的感情在千年後卻依舊生動。每次當我讀到陸遊與唐婉悽美的愛情悲劇里那「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的時候,當我讀到蘇軾落魄中思念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時候,當我讀到范仲淹在積弱的宋朝邊塞發出「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的時候,當我讀到賀梅子滿腹閒愁無處訴說而如「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時候,當我讀到秦少游在七夕夜裡的飛星傳恨「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時候,當我讀到李後主無言獨上西樓時愁倚闌干「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時候……我多想穿越千年的時光,幾回魂夢與君同!


作者簡介


應曉紅:金華作家協會會員,永康影視辦特約影評員。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那時花開》散文集;曾在《永康日報》開闢「曉紅夜讀」專欄;《品味永康城》一文被收錄到《魅力永康》初中版教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