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系列戰鬥回顧(4):詠春大戰軍道殺拳

維賽迪 發佈 2019-12-30T14:17:45+00:00

今天為大家帶來《葉問》正傳系列的最後一部,也就是《葉問4》的武鬥評析。《葉問4》由於目前《葉問4》仍在上映,因此這次的評析靜態圖較多,GIF動態圖也是預告片的,或許會有跟描述對不上的地方,望諒解。宗師老矣,尚能打否?

今天為大家帶來《葉問》正傳系列的最後一部,也就是《葉問4》的武鬥評析。


由於目前《葉問4》仍在上映,因此這次的評析靜態圖較多,GIF動態圖也是預告片的,或許會有跟描述對不上的地方,望諒解。

宗師老矣,尚能打否?

葉問於1973年逝世,享年79歲,而《葉問4》故事發生的年份是1964年。

當然,雖然影片結尾給出了葉問的卒年以及歲數,但電影里的甄子丹飾演的葉問看起來也沒有70歲那麼老,而且本來兒子在當時應該是36歲,但也被改成只是個高中生,因此故事裡的葉問到美國時不一定是70歲。

但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葉問4》的葉問,也已經步入了老年期了。

年齡對武者來說是一個無法擺脫的坑,因為隨著機體的老化,很多功能都會開始衰退,對於習武之人來說就是反應力、抗打擊能力、力量等的全方位下降,因此俗語的「拳怕少壯」絕非虛言。

因此,老年的葉問在最後這部謝幕作里,打得可以說比之前三部曲都更加辛苦,值得評析的地方也有很多。

這次將分析《葉問4》里的5場對決,分別是李小龍vs挑事武術家、葉問vs萬宗華、葉問vs哥連、萬宗華vs巴頓、葉問vs巴頓。

李小龍vs挑事武術家

這是李小龍在電影里唯一一場戰鬥,但設計得非常精彩。

挑事武術家一出來的時候就一腳踢得大門都凹進去了,顯然就是在彰顯自己身強體壯又力大。

那個年代的白人對比黃種人,的確最讓他們自豪的就是身體素質,所謂的東亞病夫版刻印象還未被消除,因此要「教訓」華人,當然首要就是「炫」一下自己最優勢的地方。

對決一開始,武術家就連續幾下重踢搶攻,當然,沒有踢中,不過在最後一踢的時候他化直踢為橫掃,出乎意料踢中了李小龍一下。

事實上,在一開始他炫力量的時候,估計李小龍也是以為這個武術家就是打算用力量強打而已,因此忽略了他除了力量外可能還有點技術。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這個武術家的力量與技術的底子,李小龍已經試探完了。

接下來武術家直衝過來要出一招高位重踢,李小龍同樣還了一招一模一樣的招式,而且出招更快,武術家的腿剛抬起來就已經中招。

接下來武術家用下位踢試探,李小龍又同樣還了一招下位踢,並在之後迅速加了一記重踢,武術家中招撞牆。

可以看出,李小龍的技擊風格就是一個字,,事實上這名武術家的招數破綻很多,李小龍真想打他的方位多的是。

但他故意就是以對方相同的招數還擊,顯然就是在挑釁對方,又或者說,李小龍現在根本就是處於玩玩的心態。

接下來武術家總算是嚴陣對待,但並沒什麼用,李小龍也不再浪費時間,因此武術家那種大開大合的招式破綻,幾乎是全方位被李小龍壓制,沙包模式開始。

其中有兩點很有意思。

第一,李小龍開始用碎步,所謂的碎步其實就是雙腿不斷的跳動,這是他所創的截拳道的一種步法,特點就是靈活,跟李小龍「快」的風格一脈相承。

第二,李小龍在連續攻擊武術家時,武術家後面格擋了一下,然而李小龍下一招直接就是打向其他沒有防備的方位,而且從動作來看非常連貫。

這說明什麼?

還是說明李小龍的快,或者是「靈」,他在武術家格擋了自己那一招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下一招要打哪,其反應力之強可見一斑。

接下來武術家一招借力將近身的李小龍甩了出去,然而並沒有造成任何傷害,之後被李小龍的連續快攻,打得他要出動武器。

嗯,他要在李小龍面前用雙節棍。

這時候的李小龍擺出了很無奈的表情,畢竟關公面前耍大刀這種事還真讓我遇到了?

結果自不用說,武術家用雙節棍猛攻幾下全部沒打中,之後從上而下的殺棍還被李小龍用腿踢回結果反擊把自己打蒙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武術家的雙節棍技巧相當差,因為他猛攻的幾下基本不是橫掃就是垂直打,將雙節棍換成一條直棍似乎也沒什麼不同。

事實上,雙節棍這種短兵器,因為中間是由鐵鏈連結的,因此對比短棍、長棍之類的優勢就是在於打擊的角度可以非常刁鑽,但這並非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

接著李小龍搶掉了武術家的雙節棍,開始教他這武器該怎麼用,武術家也嚇得拿了一根鐵棍應戰。

第一招,武術家鐵棍斜削,李小龍使用雙節棍中間的鐵鏈格擋開,同時另一邊的棍砸中武術家握鐵棍的右手,接著李小龍隨即再使用雙節棍橫掃一下,武術家又中招。

第二招,武術家鐵棍橫掃,但還沒打出去又吃了一棍,接著想以鐵棍防守,然而李小龍的雙節棍在垂直一砸以後,直接往上拉,結果鐵鏈另一端的棍子正好打中武術家的下頜,接下來武術家連連中招,最後被KO。

雙節棍的用法其實就是李小龍那樣,靈活,出其不意,如像這位不會用的武術家很多時就只會將雙節棍當短棍用,那被吊打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因此,最後武術家對李小龍豎起大拇指,這是真正的被打服了。

葉問vs萬宗華

這場對決,其實就是詠春vs太極

太極講究的是以柔克剛,借力打力,跟葉問詠春的後發制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決開始時,兩者基本處於近身的見招拆招狀態,萬宗華一直在找尋「借力」的機會,到最後終於趁著纏鬥時利用身體將葉問甩了出去。

接著兩者再度交手,拆招之時葉問左手因為先前受傷,因此抵擋萬宗華的攻擊相當吃力,此時萬宗華也察覺到,因此雙方只用一隻手來比拼。

從這個階段的比拼看來,萬宗華的技巧相當不錯,但他的武術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

就是攻擊力嚴重不足

按常理,葉問此時已經是老年期,而萬宗華不過是中年,加上葉問左手才剛剛受傷,萬宗華的身體素質理應有優勢才對。

但從對決來看,萬宗華過於著重武術的技巧而忽略了其殺傷力,當然也可能跟太極本身的定位有關,但這個缺陷是非常嚴重甚至致命的一個點。

兩者開始用單手繼續對決。

太極所謂的借力打力,很多時候其實是依靠雙手以及全身的協調配合來做到的,只能用一隻手的萬宗華想借力也難以做到,

果不其然,難以借力的萬宗華最後只能跟葉問硬拼拳,而結果出乎意料贏的還是葉問,對拳失敗後的萬宗華開始以腿技與葉問對拼,結果又輸了一招。

接著萬宗華開始主動搶攻,但急於給葉問傷害的他破綻大露,結果又被葉問抓住袖子牽扯了一波,葉問還腳下留情沒有直接踢他。

之後地震,對決結束。

萬宗華本身雖然技巧不錯,但其身體素質相對同級別的高手來說實在不怎麼樣,身體素質反映出的除了力量,還有抗擊能力等,這在搏擊中其實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兩項指標。

所以說,萬宗華其實比較適合打消耗戰,面對身體素質遠強於己的對手他會非常被動,因為攻擊力不足,難以對手造成傷害,而本身自己抗擊能力很一般,相當容易被對手破防。


葉問vs哥連

哥連一看就知道是力量型的武者,來中秋晚會挑釁時一手刀劈爛石塊就是故意彰顯自己的力量,跟向李小龍挑事的武術家一個樣。

但不得不說,身體素質強悍的白人,在整個《葉問》系列非常常見,但技術如此粗糙的,可能只有哥連一個。

早在軍隊跟吳建豪飾演的赫文對打時,哥連就被擊中過幾次,要知道赫文的詠春也就半桶水而已,只不過赫文力量太弱沒法對哥連造成傷害,所以最後才被擊敗。

在晚會上面對中華總會的三名武師,開始的羅師傅他們跟哥連硬拼力量因此速敗,但第三位女武師採用的是技巧戰,結果同樣讓哥連陷入了被動,不過女武師的問題跟赫文一樣,力量太弱,無法破防。

空有身體素質的哥連對上葉問,結果自然是被碾壓。

開始時哥連竟然就直接對葉問使了個飛踢,要知道這種招式威力雖然很大,但門戶大開,一般都是在對手已經暫時失去戰力或處於硬直狀態才會使用的,上來就這麼踢,一般結果就是等著挨幾下。

果不其然,葉問直接將哥連反摔回去。

接下來的打鬥基本就是沙包模式,哥連的招式威力高破綻大,葉問不正面硬拼,而是趁其出招的時候突入,同時葉問雖然已經老了,但力量同樣不能小覷,加上他專挑哥連的臉、肋骨等地方打,很快哥連就被打趴。

葉問與哥連這一戰充分說明了力量與技巧結合的重要性,雖說有所謂的「以力破巧」的說法,但倘若讓你遇到同級別的對手,你的力量優勢就不一定能成為決勝的唯一因素,這時技巧的重要性就出來了。

萬宗華vs巴頓

BOSS巴頓軍官,是一個很典型的軍人,跟萬宗華一戰定下的規則就是無規則,擊倒對手就算贏。

這是因為軍人不是武術家,也不會講究什麼公平、武德,要的只是擊倒對手,畢竟戰場上誰跟你講這些?

這也決定了巴頓的技擊風格肯定是偏殺傷力大且狠辣的重擊。

果不其然,一開始巴頓就直接對萬宗華使用各種重擊,結果當然是被萬宗華借力反推回去。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萬宗華曾經接了巴頓一腿,從表情來看是相當吃力,這也是之前說過的萬宗華身體素質很一般,面對巴頓這種力大沉猛的招式顯然有點力不從心。

接下來雖然萬宗華依然借力摔了巴頓幾下,但巴頓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察覺這樣下去根本破不了防的萬宗華開始嘗試突入用重威力的拳法,然而倒地的巴頓瞬間單身撐地雙腿將他踢飛。

到這裡,其實萬宗華已經相當被動了。

太極所謂的借力打力,不是金庸武俠小說里那種對手打來多少力就完全反彈回去的,事實上就是通過卸力為主使得對手有力無處使,慢慢消耗掉對方體力以後再趁機反殺的戰術。

然而現在萬宗華的對手是身體素質遠在自己之上的巴頓,他的抗擊能力極強,要跟他打消耗那得打到何年何月?再者,對方力量太強,一旦被他擊中,自己基本就沒戲唱了。


打到這裡,萬宗華唯一取勝的方法,就是技巧好到不讓巴頓碰到一下,並且一直消耗到巴頓體力支持不住,不要想著出殺招,從對葉問一戰以及剛才來看,只要萬宗華想主動用殺傷力強的招或者打要害,往往都會挨幾下。

果然,戰況很快就發生變化,接下來的對招中巴頓一記橫掃踢翻萬宗華,又補了一下重踢,從萬宗華的表情來看,受傷不輕,顯然他已經開始失去戰力(萬宗華真的太不抗打了....)

之前也說過,巴頓是個只追求擊倒對手的軍人,因此剛才橫掃一下後就知道萬宗華此時的下盤就是弱點,於是接下來專攻其下盤,順帶還往臉上補了兩記重拳,萬宗華倒地。

之後就不用說了,巴頓開啟打沙包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萬宗華多次在攻擊巴頓的時候,巴頓在中招的同時會同時進行反擊,換句話說就是以傷換傷,沒有強悍的抗擊能力跟反應能力是做不到的。

最終萬宗華被KO。

從這場戰鬥可以看出,巴頓的觀察力相當不錯,很能發現對方的弱點,而且力量、抗擊能力俱佳,還具備一定的搏鬥技巧,的確能擔當得起系列終章的BOSS之位。

至於萬宗華還是那個問題,身體素質太差,力量跟抗擊能力不夠,而他的技巧也沒有好到能讓對手全程碰不到自己一下那種地步,因此他一旦碰上同級別且身體素質有優勢的對手就很難贏,如果碰到級別明顯遠強自己的(如《葉問3》的費蘭奇)大概會速敗。

葉問vs巴頓

系列裡葉問最後一場戰鬥,也是贏得最辛苦的一場。

一方面是因為巴頓實力的確強,但更重要的是葉問真的老了。

慣例,兩人上來先開始試探,其中有意思的是巴頓故意一拳打到離葉問頭部相當近的地方,但葉問只是稍微後仰,並不為所動。

這說明葉問雖然年老,但反應力還在,而且因為多年戰鬥所以經驗豐富,這一下基本宣判了巴頓不用打虛招實攻的主意了。

因此,接下來巴頓就不搞多餘的戰術,直接強攻,但葉問技巧顯然勝過巴頓一籌,巴頓吃了一腳。

知道對方技巧高超的巴頓迅速近身要跟葉問拼力量,然後直接將其掀翻,之後的連續膝擊一時將葉問打翻在地。

要注意的是,葉問在巴頓膝擊的時候其實已經做出了格擋動作,但依然被打到倒地,可見巴頓力量的確強悍,而葉問也真的不復當年之勇了。

葉問明顯也知道自己的劣勢,因此在接下來的對招主動使出標指攻擊巴頓的眼睛,出乎意料的是巴頓在中招之後馬上還了一腳,最後還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葉問緊接著開始主動用日字沖拳搶攻,然後打在巴頓身上的同時巴頓又還了一腳,之後的兩下重踢剛好踢在葉問受傷的左手,因此巴頓發現了葉問左手有傷。

不得不說,巴頓的抗擊能力是真的強,強到什麼程度?強到葉問就算打他要害他都能強忍痛楚進行反擊來以傷換傷。

發現葉問左手有傷的巴頓接下來當然毫不猶豫主攻左側,結果葉問因為太痛擋不住巴頓的攻勢,被他破防之後一頓狠揍,還被砸下地,吃了好幾下重踢,之後葉問倒地不起。

事實上,按照開始無規則的話,葉問這裡已經輸了,因為巴頓此時如果繼續將葉問往死里打,葉問是沒有任何抵擋方法的。

只不過或許巴頓認為剛才幾下已經讓葉問徹底失去戰鬥力,因此又站在場上發表一通歧視跟嘲諷言論,而這操作讓葉問爭取到緩口氣的時間,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再次站起來的葉問採用了之前系列從未用過的戰術。

對的,他跟巴頓硬碰硬。

有童鞋就說了, 這葉問不是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長嗎?

其實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是沒辦法的辦法,葉問此時受傷已經不輕,倘若繼續防守那只是等死,那樣的話倒不如將大部分精力放在進攻方面,爭取先擊倒對手。

第二,雖然是硬拼,但葉問的攻擊依然是針對巴頓的要害攻擊,這其實就是一個拼血的過程,葉問要賭在自己倒下之前先將巴頓打趴,而因為打的是要害,因此兩者的傷害交換其實不是對等的。

打個比方,此時葉問體力50,巴頓體力100,巴頓攻擊葉問體力-10,但葉問因為打的是要害因此攻擊巴頓體力-20,這樣打到第四招之後,葉問體力剩餘10,巴頓體力剩餘20,已經相當接近了。

因此接下來的打鬥看得很過癮,巴頓與葉問都沒有任何取巧,純粹就是拼誰先倒下,葉問也不再顧忌什麼宗師風範,攻擊時對於手肘這種威力大的能用則用,日字沖拳對著腦袋打,拳頭打眼眶,插眼踢襠全都用上。

而葉問的一輪狂攻顯然也讓巴頓亂了陣腳,接著巴頓打的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章法,基本就是想將葉問按在地下暴揍,期間雖然也有幾拳擊中葉問的身體,但其實這個時候他如果是往葉問腦袋打效果會更好

以傷換傷到最後,因為葉問打的全是要害地方,因此最後還是巴頓輸了,但葉問顯然也是殘血勝出,這一仗贏得實在相當艱難。

但不管如何,作為系列最後一場戰鬥,也確實精彩。


至此,《葉問》正傳系列4部曲的打鬥評析已經全部完畢,一路來感謝各位支持本系列的粉絲們。

希望以後的華語電影,還能有這麼精彩的功夫片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