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行乞時餓暈在大街上,被一位大娘救了,後來他是怎麼報答的

歷史文社 發佈 2020-03-25T01:30:11+00:00

「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從古至今,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時,蒙古人不需要勞動就可以享有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死一個人的代價,只需要賠償一頭牛。

「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從古至今,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朱元璋曾大殺功臣,但他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眾所周知,朱元璋的出身與歷史上其他皇帝不太一樣。他出身在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在家裡排行老四。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元末政治腐敗,官員不斷壓榨百姓,民分四等,民族矛盾尖銳。當時,蒙古人不需要勞動就可以享有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死一個人的代價,只需要賠償一頭牛。而其他民族賦役沉重,災荒不斷,大多數老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難以生存。

至正三年,濠州發生旱災,第二年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半個月不到,朱元璋的父親、大哥、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為命。朱家那時候有多窮呢?朱元璋兄弟沒錢給去世的親人買棺材,就連安葬他們的土地都沒有。還是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倆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後,才將親人安葬。

接著,朱元璋兄弟為了活命,各自逃生。走投無路時,朱元璋想到了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行童。他在寺院的日子也不好過,每天要干很多活不說,還要被老和尚訓斥。不久,當地鬧饑荒,寺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年僅17歲的朱元璋,再次過上了風餐露宿,有了上頓沒下頓的乞討生活。

那時百姓生活都很艱難,哪有什麼吃食。幾天沒吃飯的朱元璋,在街上餓暈了。路過的一位大娘見他可憐,把他帶回了家中,用家裡最後一塊豆腐和菠菜,以及剩飯一起煮給他吃。朱元璋幾口就吃完了,問大娘這是什麼菜,竟如此美味。大娘笑著回答說:「這是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很感激大娘,承諾將來發達後一定會報答她,大娘見他這般落魄,並沒有當真。

後來,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身為天下最尊貴的人,他每天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一直對當年的那碗熱湯念念不忘,故命御廚做「珍珠翡翠白玉湯」,還交代了這道菜需要哪些食材。可御廚們始終做不出來那個味道,朱元璋便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曾救過自己一命的大娘。

很快,大娘就被請到了朱元璋面前。大娘一看曾經的小乞丐,如今已是一國之君,震驚之餘還有害怕。朱元璋讓大娘不要緊張,還請她再做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大娘應允。多年之後,再次嘗到這美味,朱元璋很開心,問大娘是否願意留在皇宮,繼續為他做湯。大娘表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婉拒了朱元璋的提議。

當年的救命之恩,不能不報。於是,朱元璋下令賞賜給大娘很多金銀財寶,以此來答謝她當年的恩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