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配得上」好生活

築城戒毒之聲 發佈 2020-03-04T17:49:59+00:00

原來,在多年前播出的一檔記錄鍾南山院士工作生活的電視節目中,其子鍾惟德佩戴了一條愛馬仕皮帶接受採訪。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僅配得上,而且理當過上衣食無憂的品質生活。

科學家們「配得上」好生活



半月談評論員 楊金志 吳振東 原創 楊金志 吳振東 半月


最近,網上對「鍾南山兒子用愛馬仕皮帶」議論紛紛。原來,在多年前播出的一檔記錄鍾南山院士工作生活的電視節目中,其子鍾惟德佩戴了一條愛馬仕皮帶接受採訪。一些網友說,這條愛馬仕皮帶與鍾家形象「格格不入」。


怎麼就「格格不入」了呢?查閱資料可見,鍾惟德也是一名醫生,現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曾獲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及多項省、市國家科技進步獎,獲科研基金500萬元。可見,這位「小鍾教授」既不啃老,更不「坑爹」,而是家風優良、家教嚴格、家傳深厚。


質疑「小鍾教授」系愛馬仕皮帶,類似的道德綁架並非孤例。比如,進入隔離病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醫護人員也擔心傳染,有人說「你們怎麼能怕呢」;有愛心人士第一時間捐款,籌集抗疫物資,有人說「你那麼有錢,怎麼捐那麼點呢」。甚至,袁隆平院士曾經摸過一次豪車,也被一些網絡言論說三道四。


對於這樣的「質疑」,我們理當理直氣壯回應:鍾南山的兒子,為什麼就不能系一根名牌皮帶?科研工作者、醫學專家,為什麼就不能享有舒適優質的生活條件?只要財富來源合法得當,如何支配是他自己的事情。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僅配得上,而且理當過上衣食無憂的品質生活。


我們應當明確一點,不論是對普通人,還是對公眾人物,還是對英雄模範、先進分子,都要理解他們作為常人的情感,尊重他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白衣戰士」的家裡也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甘坐「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也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跋山涉水的扶貧幹部,或許自己家裡也有不為人知的苦……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在於他們不要「小我」,而是把「大我」看得重於「小我」,並為此承擔遠超常人的責任和付出。英雄需要讚美詩,但不僅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讚美詩。我們不僅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還要時刻關愛英雄。


我們應當怎樣對待英雄,怎樣對待科學家,怎樣對待貢獻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近年來,我國國家科技獎分配規則的更改,正是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1999年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規定500萬元獎金「50萬元屬獲獎人個人所得、450萬元用作科研經費」;如今,獎金額度提高到800萬元/人,獎金全部授予獲獎人個人,由個人支配。800萬元是個很大的數目,但獲獎者絕對受用得起!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無憂則心無旁騖,可以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去鑽研科學。這一做法,還能夠在社會上形成示範效應,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科研行列之中。


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追求,這是包括廣大科學工作者、醫學工作者等在內所有新時代中國人的共同奮鬥目標。疫情當前,我們依然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依然強調科學有序復工復產,這是為了什麼?說到底,不就是為了繼續發展社會生產力,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嗎?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