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將用詹姆斯韋伯望遠鏡觀察超大質量恆星,研究其如何誕生

宇宙與科學 發佈 2020-04-14T10:25:42+00:00

高質量恆星是我們太陽質量的八倍或八倍以上,但是它們的生命周期都很短。它們一出生,就會散發出光,輻射和風,這會在星際介質中產生氣泡結構,而最終,當一顆巨大的恆星在一次壯觀的爆炸中毀滅時,它將永遠改變周圍的環境。


高質量恆星是我們太陽質量的八倍或八倍以上,但是它們的生命周期都很短。他們通常會以稱為超新星的爆炸活動來結束,他們的出生環境更像是一個謎。它們由非常密集的冷氣和塵埃雲形成,但是天文學家對這些區域知之甚少。在2021年,即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後不久,科學家計劃研究其中的三個類似結構以了解其起源之謎。


「我們要做的是看大質量恆星的原始星盤結構,確定實際結構對於試圖了解恆星形成過程非常重要。」未來將使用Webb研究這種現象的的首席研究員Erick Young解釋說。

這些原始星盤的結構其質量可能是太陽的十倍之多,它們的密度如此之高,以至於它們在天空中看上去像是深色的大斑點。這些大斑點不僅光學望遠鏡無法直接觀察,以至於它們都可以阻擋其他天體的觀察工作。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紅外太空望遠鏡,紅外光是人眼不可見的,通常可以穿透塵這些相當密集的原始星盤,也就是說韋伯空前的靈敏度可以使其觀察內部即將出生的恆星。

出於多種原因,了解大質量恆星及其環境非常重要。首先,在超新星爆炸事件後,他們釋放出許多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比氫和氦重的元素包括地球生命的構成要素,都來自大量恆星內部。巨大的恆星也產生大量的能量。它們一出生,就會散發出光,輻射和風,這會在星際介質中產生氣泡結構,而最終,當一顆巨大的恆星在一次壯觀的爆炸中毀滅時,它將永遠改變周圍的環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