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這跟武則天一生的功過有關

謀士說 發佈 2019-12-30T19:48:42+00:00

武則天在中國可謂是家戶喻曉,這不僅是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還因為她傑出的治國才能。可是她卻要求在她死後為她立無字碑,而不是歌功頌德,這是為什麼呢?

武則天在中國可謂是家戶喻曉,這不僅是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還因為她傑出的治國才能。可是她卻要求在她死後為她立無字碑,而不是歌功頌德,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她自以為功勞太大,不足以書寫;有人說她自知罪孽深重,不願書寫;還有人認為沒有皇帝身前就要求怎樣為自己立碑的,是後人為她立下的無字碑。不過我覺得最後一種說法最靠譜:武則天自知自己有大功有大過,立下無字碑,是非曲直由後人評說。

她雖然使唐朝國力增加,但她的才能和功勞始終是無法與太宗相比的,她應該有自知之明。她殺害親人,任用酷吏,冤殺大臣,罪孽深重,但這並不能抹掉她對大唐所做的貢獻。由於她掌權執政時期,有大功,有大過,若一味地為她歌功頌德,可能會引起後人嘲笑,所以,她生前要求為自己怎樣立碑也是可能的。

那麼,怎樣評價她一生的功過呢?

首先,她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對大唐帝國做出了卓越貢獻。她執政的近半個世紀,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完善科舉,改革弊政,任用一大批有才能的人。

其次,她是一個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有才能還得有施展才能的機會。然而,在古代,男尊女卑,她要得到這個機會並不容易。為了達到目的,她不擇手段。為了成為皇后,她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為了自己手中權力不受威脅,她逼死自己兒子;為了擊敗政治對手,她任用酷吏,冤殺大量大臣。所以,她生活在那個時代是可悲的。如果她生活在現代,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女強人。

第三,她不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十分在意自己的面子。比如李世民、孫中山和毛澤東等。他們行事往往是先保住自己的名譽即面子後再大力追求里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都在強調自己做法的正當性。他一生可以說是完美無缺,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孫中山說:「要立志幹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他為了表明自己不是貪戀權勢,拱手將臨時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了袁世凱,可見他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毛主席就不用說了,他對自己的家人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雖然老了犯了錯,但他的本意還是想將國家治理好。

而武則天不是這樣的人。她為了眼前的利益,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名聲。有人十分支持武則天,覺得她每做一件事都是不得不那麼做。其實不然,只要她有耐性,完全可以通過友好的方式達到目的。比如,她為了成為皇后,非得殺了自己親生女兒不可嗎?她如果是母儀天下的料,皇后的位置早晚是她的,而用不著她急著用「非常手段」取得。她之所以急於求成,就是因為她沒有追求完美即顧及自己名聲的性子決定的。

這種不顧及自己名聲只專注於眼前利益的人有很多,比如劉邦、袁世凱和史達林等。劉邦害怕失去江山,大力剷除功臣,落得一世罵名。袁世凱為了得到慈禧太后和榮祿的重用,出賣維新黨。史達林為了最高權力,通過肅反剷除異己,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通過槍殺威脅農民組建農莊,最後被稱作「暴君」。

她獲得了成功,卻失去了名聲。她的治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但她的處事方式不值得學習。一個人的才能基本是由基因決定的。所以,你如果有武則天的才能的話,可以把自己比作武則天,但不要學習她。

綜上所述,武則天是一個名聲很差但對國家有很大貢獻的人,她的功過可以四六開:六分功勞,四分過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