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不通會在柬埔寨寸步難行嗎?

柬途網 發佈 2019-12-30T20:09:26+00:00

準備來柬埔寨的時候,在國內我也在網上查過一些資料,知道這是一個崇尚美金的東南亞國家。而且在一個英語學習網站上,曾經加好友的一個柬埔寨同學,他的英語非常好。所以我以為,柬埔寨是一個普及英語的國家。


準備來柬埔寨的時候,在國內我也在網上查過一些資料,知道這是一個崇尚美金的東南亞國家。而且在一個英語學習網站上,曾經加好友的一個柬埔寨同學,他的英語非常好。所以我以為,柬埔寨是一個普及英語的國家。


飛機落地金邊機場,由於要辦落地簽,下機的一刻起,我腦子一直組織語言「visa」,「passport 」這些單詞在腦海里閃過去閃過來。


快到辦理簽證的窗口,親眼見證一大姐,用濃重的東北口音問路,執勤的柬埔寨大哥還用中文回答她「直走」。

那一刻我又錯誤地以為,中文可以在柬埔寨做第二語言用來簡單地交流。(現在才知道所有機場工作人員也好,交警也好,說得最溜的中文是「小費」)。

來這裡快2個月了,這裡本地人很少會英語,會英語的大多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人。也很少本地人聽得懂中文。這增加了日常生活與人交流的難度。


但是不會高棉語在柬埔寨就寸步難行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回顧平時的溝通,連比帶畫,還帶腦子猜,都能明白彼此表達的意思。

連比帶畫,還加猜,可能是除了英語之外的世界通用土方法。

我們的房東大哥是廣東人,他的老婆是本地人。有一次我叫這個小姐姐吃飯,我用手做筷子在嘴邊比劃吃飯,她馬上就懂了。但是她問我在做什麼,我說叫你吃飯,我比著剪刀手,看,這就是筷子,哈哈。大家都笑起來。

小姐姐的妹妹,大家都叫她 「Niao」。所以我每次都叫她小鳥。後來她姐姐說是「Nao」,因為她生下來沒有頭髮。很多時候煮飯發現沒有雞蛋,我就叫她「小鳥,gege 」,同時食指大拇指比一個圈圈雞蛋狀。小鳥秒懂!馬上買回雞蛋。

這就是語言的魅力。以前原始人社會,大家不會說話,沒有文字,肯定也要想這種笨方法交流。

還有大家身邊共同的新事物,我們會給它取一個另類的名字,比如大哥的兒子,取名「老闆」,豬肉大家取名「八戒」,這些名字只需要我們共同生活一起的人懂就行了。

還有一些事物,它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名字,比如摩托(motor ),豆腐(tofu ),媽媽(mama)。這類詞語用起來太順暢了。

有一次,一個本地大哥給我耕地。他拿出礦泉水瓶往外倒水。我以為他叫我給他買水。但是我不會騎摩托啊,哪裡去買啊。他連忙說「no,no」,要說「no」和 「ok」這兩個單詞,柬埔寨人基本還是人人都會的。我突然就反應過來了,原來是叫我給地澆水的意思嘛。第二天我們把地澆水了,果然土地翻出來比較深一些,效果好一些。

他給我耕的地型,也是我用筆畫圖紙出來的,非常形象了,所以好懂。也謝謝 「m」這個字母大家都懂是「meter 」米數的意思。

還有有一次我洗頭的時候,鄰居大媽過來幫著淋水,把我後腦勺的泡沫沖乾淨。在中國只有我媽媽才會這樣幫我,那一刻心裡太暖了。愛的付出,真誠的流露,不需要一個字,就讓彼此拉近距離。

類似的例子每天都在發生。不會柬語沒有讓我寸步難行,相反體驗到了是人和人之間最原始的交流樂趣。大家都把彼此當3歲小孩看待,儘可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滿了趣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