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克農到照相館,故意毀掉與周恩來的合影,事後才知真高明

貓眼觀史 發佈 2021-09-16T19:41:49+00:00

1937年冬天的一個早上,位於武漢的一家照相館裡,李克農正站在門口,雙手舉著一張照片底版仔細端詳。李克農看了好一陣,轉身準備進門,卻沒想到手上的玻璃底版不慎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1937年冬天的一個早上,位於武漢的一家照相館裡,李克農正站在門口,雙手舉著一張照片底版仔細端詳。

李克農看了好一陣,轉身準備進門,卻沒想到手上的玻璃底版不慎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李克農連忙向老闆賠不是,並說道:「可惜了,再重照吧。」老闆萬分心痛,但也只能作罷。

李克農神情自然地從照相館離開,似乎剛才發生的只是一場意外。

然而李克農自己心中清楚,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打碎那張照片的底版,所謂「失手」,不過是演給國民黨人看的。

要知道李克農是深受毛主席和周總理讚譽的紅色特工,他做事縝密,事無巨細,闖過龍潭虎穴都毫髮無傷,怎麼可能連一個小小的玻璃底版都拿不住?

消息傳到國民黨特務頭子康澤那裡,他氣得七竅生煙,那張照片是他費盡心機才得到的,上面有一位重要的中共領導人,他就是周恩來。

康澤本來打算拿著這張照片大做文章,但如今底版沒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不禁讓人疑惑,國民黨特務頭子是如何與中共領導人合影的呢?李克農又是如何得知這一切,並成功破除敵人陰謀的呢?

事情還要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講起。

「西安事變」以前,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侵略者,蔣介石奉行綏靖政策,他不顧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事實,想要藉助英美等國進行調停,和日本人先達成停戰協議。

蔣介石想要先「安內」,但國內的群眾和有識之士卻不答應。

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來了,你老蔣不僅不全力抗日,還想繼續關起門來搞內鬥?面對滔滔而起的民意,蔣介石打算不管不顧,結果逼出了「西安事變」。

老蔣是一個政客,其實他簽訂的六項協定,並不是他停止內戰的根本原因。

協議對於蔣介石來說是一紙空文,他真正在意的是政治風向,他看出自己的綏靖政策已經惹得許多人不滿了,就連張學良都親自帶頭鬧事。

蔣介石知道,自己再不停止內戰,就會徹底喪失統治的法理和道義基礎,這才是他同意聯合抗戰的真正原因。

不過不論真心還是假意,內戰終於告一段落。

中共為了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在國民黨統治的大城市都設立了辦事機構,對外一般稱為八路軍辦事處。

李克農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武漢的,1937年12月中旬,國民政府已經從南京遷到武漢,這裡成為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中心。

李克農對外的身份是八路軍總部秘書長,但他還有一個不公開的身份,那就是長江局的秘書長。長江局主要領導南部的革命工作,領導有周恩來、葉劍英等人。

出於統一戰線工作的需要,周恩來經常與國民黨高層和外國友人接觸,武漢是國民黨的主場,到處都是他們的眼線和特務,所以如何保障周恩來一行人的安全,確保我黨行動萬無一失,成為當務之急。

李克農從事情報工作有十餘年,期間和國民黨情報機關交手不下百次,他當年潛伏在上海的特務機關時,直接受周恩來的領導,深受黨中央的信任。

所以李克農負責周恩來的安保工作,中央放心,周恩來也滿意。

而且,早在幾年前,李克農其實就已經救過周恩來一次。

1931年,同樣是在武漢,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後叛變,他出賣了中央地下組織的名單,若不是錢壯飛和李克農傳遞情報及時,後果不堪設想。

如今再一次回到武漢,還是國民黨的大本營,李克農不敢懈怠,時刻注意保護周恩來等人的安全。

此時國共雙方是聯合抗日的合作關係,但李克農幹了十幾年情報工作,深知國民黨的狡詐。對方不敢在合作期間搞公開行動,但暗地裡的小動作不會停歇。

事情果然如李克農預料的一樣,有一次,國民黨特務頭子康澤請周恩來吃飯,李克農陪同參加。

宴席上還有幾位黃埔軍校的學生,席間康澤以學生的身份,帶著這幾個黃埔的學生不斷向周恩來敬酒。

周恩來知道康澤這個人謊話連篇,一肚子壞水,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康澤說的情真意切,還一直拿師恩來敬酒。

周恩來不好拒絕,就多喝了幾杯。康澤見狀不依不饒,繼續帶著幾個手下輪番勸酒。

李克農在旁邊觀察,發現康澤與幾個黃埔的多有眼神交流,可能不懷好意,於是舉起杯來說:「我來替胡公(對周恩來的稱呼)喝!」

說罷李克農接連幾杯酒下肚,面不改色,並連連對康澤說「再來」。康澤見李克農為周恩來擋酒,酒量又好,就不再勸酒,雙方平靜下來。

飯後,康澤十分主動地提議大家合影一張,以作留念。

周恩來和李克農喝得都有點多,並未多想,就同意了康澤的請求,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張底版。

吃完飯後,李克農先是將周恩來護送到住處,然後回到辦事處,喝了一杯濃茶醒酒。過了一會,李克農頭腦清醒許多,他突然想起來今天晚上這頓飯不大對勁。

宴席、灌酒、合照……李克農將今天發生的事情都想了一遍,他突然驚出一身冷汗:那張合影!

要解釋李克農為何突然有這樣大的反應,就要先從康澤這個人講起。

相比於戴笠和毛人鳳,康澤有點籍籍無名,但要論老蔣信任的程度,康澤恐怕還要在戴、毛之上。

康澤是黃埔軍校三期學生,如果蔣介石親自打分的話,康澤的各項分數一定是滿分。

老蔣在黃埔軍校任校長的時候,經常喊學生到他的辦公室,一是為了親近學生,樹立形象,二則是發掘人才,壯大自己的勢力。

蔣介石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比較流於形式,外在要大於內在。

比如說我軍後來的出色將領徐向前,因為回答蔣介石問題的時候不喜歡發揮,問一句答一句,所以不得蔣介石的欣賞,此後再沒有「召見」。

再比如林彪,他惜字如金,在蔣介石面前基本上不說話,以至於被蔣介石批評「太幼稚了,不堪大用」。

康澤正好是截然相反的性格,他頭腦活泛,長於演講,經過長期的模仿,派頭和汪精衛還有老蔣這類人很相似。

康澤很會鑽營,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就連節假日他也不出門遊玩,獨自待在教室里整理蔣校長的訓話筆記。

「苦心人天不負」,康澤日復一日堅持如此,總算碰上了蔣介石。

有一次蔣介石到教室視察,看見一個學生正在奮筆疾書,他走進教室裡面,這個學生立即起身立正,站姿很標準,蔣介石走進,看到筆記本上抄寫的都是他的訓話。

他叫什麼名字,為什麼不休息?蔣介石向身旁的教官問道。

教官介紹說:他叫康澤,學習非常刻苦。

自此蔣介石記住了這個名叫康澤的學生,並對他大力培養。

康澤畢業以後,在蔣介石的介紹下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

蘇聯是紅色政權,許多學生在這裡都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但康澤沒有,他堅持認為共產黨在中國行不通,蔣校長的方向才是對的。

康澤要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建立國民黨支部,儘管這件事沒辦成,但消息傳回國內,老蔣對這個學生愈發器重。

康澤沒有參與北伐,也未經歷國共第一次合作,他回國乾的第一份事情,就是「剿共」。

康澤不遺餘力地為蔣介石搜捕、殘殺革命黨,手上沾滿了鮮血。

「九一八」事變以後,康澤不僅沒有放緩力度,還向蔣介石提議建立一個像蘇聯那樣的「格柏烏」(政治保衛局)組織,蔣介石同意了這個方案,而這個組織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復興社」。

復興社是個什麼東西,看它的宣傳口號就知道了:「安內必先剿匪。」

後來康澤接受我黨改造以後評價復興社說:「它就是法西斯鬼魂到蔣介石腹中托胎的產兒。」

復興社分為三支,分別是:賀衷寒的「政訓部」,康澤的「別動隊」,戴笠的「特務處」。

戴笠的特務處不用多介紹,大家對這位軍統老大並不陌生,我們主要說說康澤的別動隊。

所謂「別動隊」,是蔣介石效仿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建立的武裝特務機構,它的成員主要是軍校的失業學員和軍隊的失業軍人,後來又擴大到大中學生,選拔標準只有一個:反共的堅定程度。

康澤任別動隊總隊長,受蔣介石的直接指揮,他的任務是指揮小分隊,滲透到蘇區搞破壞,別動隊有的冒充共產黨欺壓殘殺百姓,敗壞共產黨名聲,有的帶領還鄉團搞反攻倒算,血腥鎮壓革命群眾。

在康澤的帶領下,這支人數不多,但個個窮凶極惡的別動隊給蘇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他們不講法制,想抓就抓,搞秘密審訊和處決,想方設法摧毀中共的地下組織,其荼毒是後來戴笠軍統的十倍百倍。

幾十年後毛澤東回憶瑞金被國民黨破壞,他指出毀滅瑞金的元兇有兩個,一個是蔣介石,再一個就是康澤。連主席都對這個特務頭子耿耿介懷,可見康澤對共產主義事業造成的破壞有多大。

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記載:「在對江西蘇區發動的戰爭中,大約有一百萬人死於饑荒和戰火。

這是國民黨自己的統計數據,而據我黨的統計,這一時期犧牲的紅軍有6萬人。

這也就意味著,康澤所屠殺的人,大部分都是和戰爭無關的平民,他們都是康澤白色恐怖的無辜受害者。

可蔣介石對康澤愈發信任,別動隊的「卓有成效」讓他看到了徹底消滅共產黨的希望,他開始賦予別動隊「御林軍」的地位,並給予康澤許多特權,兩人關係幾近於父子。

在國民黨內部,不論什麼級別的官員,想見蔣介石都要先事先通報,但康澤不用,他想見就見,沒人阻攔。

後來國民黨內部還傳出蔣介石有意培養康澤為接班人的傳言,一眾國民黨高官都費盡心機巴結康澤,把他當成「太子」。

「真太子」蔣經國回國以後,兩人還鬥了很長一段時間,在蔣介石的偏袒下,康澤終不敵蔣經國,但他在國民黨內部的地位還是極為特殊的。

介紹完康澤這個人,再回頭看李克農的反應就很好理解了。

康澤的身份太過敏感,對國民黨來說,他是蔣介石的絕對心腹,一言一行都代表蔣介石的意志,對共產黨而言,康澤是沾滿了同志鮮血的仇敵。

儘管如今處於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雙方為了共同抗日,暫時放下仇恨,但並不代表過去的事情就一筆勾銷了。

周恩來是中共的代表,長江局的最高領導,他的行為同樣會被外界認為是共產黨的態度。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時是政治部主任,康澤那個時候是他的學生,康澤以學生的名義邀請老師,周恩來不好拒絕。

一起吃飯不算什麼,但合影這件事卻可大可小。

往小了說,一張飯後的共同合影,以做留念而已,但要往大了說,康澤要是拿這張照片搞陰謀詭計,所產生的政治影響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消弭的。

武漢是國民黨的統治中心,這裡的主流媒體都受國民黨的控制,他們掌控著輿論方向。

所以康澤如果故作文章,把與周恩來、李克農的合照刊登在報紙上,再歪曲一下事實,周恩來他們有理也說不清。

絕對不能讓國民黨拿到這張照片!李克農下定主意,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人找到那家照相館。

為了不引起對方的懷疑,李克農假裝是來看照片效果的,他對照相館老闆笑道:老闆,昨天那張相片照得怎麼樣?

照相館老闆只以為李克農等不及要看成片,沒多想就把底版拿給了李克農。

那個時候的相片底版都是玻璃的,李克農拿到手以後,故意走到門口有光的地方,舉起來假裝端詳相片的效果。

李克農在相片上看到了周恩來和自己,那個時候照一張相片並不容易,如果可以,他其實很想留下這張合照。

只是可惜,相片上還有康澤這個特務頭子,李克農只能毀了它。

老闆還在等著李克農把底版還回來,李克農看了一會後,回過身往店裡走,結果「一不小心」,把玻璃底版摔到了地上,一下子摔得粉碎。

事後康澤得到消息,很是懊悔,後悔自己沒有提前給照相館老闆打招呼,讓李克農鑽了空子。

不過也是李克農反應快,做法確實高明,倘若李克農慢一點,讓康澤拿到了照片,對周恩來就十分不利了。

當然有人會說,一張合照而已,康澤再怎麼做文章,也顛倒不了黑白。

這種觀點在這個時代沒有問題,周總理對國家鞠躬盡瘁,他是我們每個人都敬愛的好總理,沒人會對他產生質疑。

但是看看國民黨常用的手段和伎倆,沒人能想得到敵人會使出什麼下三濫的招數。

事實也一次次雄辯的證明,不要在你死我活的革命鬥爭中低估敵人,否則帶來的後果是難以想像的。

康澤僅僅通過一張相片也許實現不了挑撥離間的目的,但是會對周恩來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給黨中央造成麻煩。

戰爭時期,兩黨關係瞬息萬變,今天是敵人,明天可能就成了盟友,後天可能又成了死敵,誰也料不定事態的發展變化。

身處鬥爭中能夠做的,唯有小心謹慎,儘量不出現任何紕漏和失誤。

我們以全局視角再來看這張合影,不難發現它的巨大威脅,但要知道,李克農故意毀掉自己與周恩來還有康澤的合影,完全是出於十幾年特工生涯練就的對危機的敏銳嗅覺。

事後再來看李克農絕妙的解決辦法,方才體會到特工之王的高明之處。

編者簡介:宋小樂,一位90後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可以微信搜索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誌」,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