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前,孫中山欲將此地作為民國首都,學者:野心太大了。

清野一生 發佈 2020-03-24T07:15:24+00:00

一個國家的首都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象徵之一,在這裡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都能夠體現出來。但是中華民國的首都是怎樣確立的,似乎很少有人提及,對於這個問題孫中山先生,包括當時建立中華民國的許多大人物們都非常的糾結,因為中國的首都城市實在是太多了,中國的城市就更多,首都建在哪裡就決

一個國家的首都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象徵之一,在這裡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都能夠體現出來。很多人都說看一個國家怎樣,只要去看看它的首都就可以了。在中國更是這樣,中國5000年的歷史當中,有很多城市都曾經做過某一個朝代的首都,因為這個朝代的興衰更替,首都也與這個朝代的命運同步。


民國時期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我們都知道辛亥革命勝利之後,孫中山先生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中華民國的首都是怎樣確立的,似乎很少有人提及,對於這個問題孫中山先生,包括當時建立中華民國的許多大人物們都非常的糾結,因為中國的首都城市實在是太多了,中國的城市就更多,首都建在哪裡就決定了中華民國經濟命脈在哪裡,文化瑰寶在哪裡,所以決定首都這件事情一定要慎重,但是孫中山對於首都戰略也是有所規劃的,這其中包含了他的野心。


首先對孫中山提先生提出首都問題的是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先生,他後來在他的書中記錄了當時與孫中山先生交談的過程與大體的內容,使人們能夠更加細緻的了解孫中山先生的想法。在章太炎先生的記錄當中,我們能夠看到孫中山先生對於中國首都的問題非常的重視,他將中國曆朝歷代的首都全部都翻閱了一遍,對於這個城市的交通,資源,環境以及地理等方面的因素,都進行了細緻的考慮。而章太炎先生也對孫中山先生表達了他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中華民國的首都應該定都於武昌。


章太炎先生給的理由是,武昌的地理位置十分的優越,它靠近長江,而且東邊就是江浙地區,北面就是襄陽地帶,交通十分的便利,有鐵路,有水路。而且這是一個全新的城市,不會有太多的利益糾紛。同時章太炎先生也覺得絕對不能將首都定都於北京,因為他認為北京的勢力實在是太過於錯綜複雜,一不小心就會牽扯到某些方面的利益,而對於定都這件事情一定要才可以。而對於十三朝首都南京章太炎也並不看好。他覺得太平天國當時定都在南京,但是沒有成就大的事業,南京的環境已經大不如從前了,根本比不上武昌。


對於章太炎先生提出的意見,孫中山先生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對他來說,武昌雖然是一個新興的大城市,但是他想要建立的中華民國依舊是太小了。武昌雖然位於中國的中心地帶,從地理上來說可以輻射到全國,但是交通卻並不像章太炎先生所說的那樣便利,對於邊疆地區以及東北三省的控制太過於弱小。所以當時孫中山給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將首都定渡於伊犁。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大膽了,因為從古至今所有的朝代都沒有將首都定都於西部。孫中山先生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定都於伊犁可以牽制蒙古新疆等地區,而且伊犁位於整個亞洲大陸的中心,可以方便與其他亞洲國家聯結。中國古代因為太過於放鬆西部地區,而經常遭到敵人的進攻,西域還曾經多次失守,中華民國應該引以為戒,定都於伊犁可以很好地看守西域地區。

從孫中山先生的暢想中,很多學者表示,原來孫中山當時的志向和野心有這麼大。在他的想法當中,中華民國不單單是一個拯救中國人民與水火當中的國家,而且還應當是一個可以稱霸亞洲走向世界的國家。但可惜的是孫中山先生這麼偉大的願望,卻並沒有實現。


在中華民國建立之後不久,孫中山先生就將總統的位置讓位於袁世凱,根據袁世凱的決定,中華民國政府最終將首都定在北京,孫中山先生定都伊犁的想法也就這樣破滅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