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演繹抑鬱症患者:誤解不會傷害患者,傲慢與偏見才會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台 發佈 2019-12-30T08:10:17+00:00

最近,演員馬思純在節目中《最美表演》接到了零台詞表演抑鬱患者的任務,隨後做了如下表演:在誇讚演技的溢美之詞之中,卻有很多人感覺受到了冒犯,在評論中表達著不滿與憤怒。演員的演技無可指摘,為什麼大家還是會這麼生氣?因為這並不是抑鬱患者的真實表現。

最近,演員馬思純在節目中《最美表演》接到了零台詞表演抑鬱患者的任務,隨後做了如下表演:

在誇讚演技的溢美之詞之中,卻有很多人感覺受到了冒犯,在評論中表達著不滿與憤怒。

演員的演技無可指摘,為什麼大家還是會這麼生氣?

因為這並不是抑鬱患者的真實表現。

馬女士用一個錯誤的表演,以自己不小的影響力,向公眾做了一個非常糟糕的示範。這既加大了公眾對於抑鬱障礙的誤解,更擴大了普通人與患者兩個群體之間的鴻溝。

刻板印象不是三兩天

外界,尤其是對於疾病並不了解的媒體們,對於抑鬱症抱有一種誤解,認為抑鬱症等於不開心和「精神失常」,會發瘋摔東西,會動輒哭泣,在這樣的一種誤解與刻板印象下,馬女士便做了如此表演。

人們恐懼精神疾病由來已久,認為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精神失常、無法自控、難以溝通的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

事實上,即使是在公眾視野里知名度較高的精神分裂症,也並不是任何時候都發瘋抽搐的,不發作的時候幾乎與常人無異,發作時也各有各的症狀。

作為精神疾病的一種的抑鬱症,就更不是這樣「臆想」出來的樣子了。

抑鬱症是缺少活力、缺乏動力,是精力不足、快樂不足、人生失去樂趣,唯獨不是臉色抽搐、無法控制表情。

真實情況該是怎樣的

對此,不滿的網友做了回應。

如何看待馬思純飾演的抑鬱症患者?

是的,這才是抑鬱患者真實的樣子。


1、抑鬱是缺少活力,而不是簡單的不快樂。

抑鬱的反面並不是開心,而是活力,抑鬱患者最缺的不是快樂,而是活力,是做一切事的活力。

在時間飛逝的過程中,普通人能夠完成很多事情,而抑鬱患者由於缺乏活力,只能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一事無成。

最初,可能只是覺得累、不想動,漸漸的,「懶得動」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嚴重時甚至可能連日常的起床洗漱吃飯都做不了,只能被無形的繩索「捆」在床上。


2、抑鬱不是沒有快樂,只是曇花一現。

抑鬱患者也能感受到快樂,只是出現的時長、頻率以及程度,都遠遠低於健康人,快樂曇花一現,然後再度被低落吞噬。

隨著快樂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少、時間越來越短、程度越來越低,患者的病情會逐漸加重,最終滑向無法自控的深淵。


3、抑鬱患者表面上看上去很「正常」。

多數時候,非專業人士很難僅僅通過日常相處就能分辨周圍的人是否患上抑鬱,疾病是複雜的,即使是醫生,要下明確的診斷,也要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可以。

儘管內心如深淵懸崖,抑鬱患者多數時候面上看上去卻是「正常」的,他們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隱藏起來,並示以「微笑」,他人眼裡,他們只是「變懶」「不愛運動」。

想一想,從小到大,你周圍的人對你撒謊,你每一次都能識別嗎?

人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

如此令人頭痛的抑鬱,到底是怎麼回事?人為什麼會得這麼一種「身不由己」的疾病?

1、抑鬱患者的大腦產生了病變。

很遺憾,對於根本的病因,目前醫學界仍然缺乏統一的認識,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各種目前暫時不得而知的原因,最終導致了抑鬱患者的大腦產生了病變,神經遞質如多巴胺、五羥色胺等減少,導致患者的大腦對於外界的正常感知能力受到了影響。

具體表現為,同樣的一件事,患者卻難以像健康人那樣感受到快樂,也提不起興趣,感受到的快樂越來越少,陷在痛苦中的時間越來越多。


2、抑鬱是可以治療的。

幸運的是,雖然看上去很讓人無力,但抑鬱症卻是一種可以治療甚至治癒的疾病。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一系列方式,可以讓患者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水平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關鍵在於及時治療,遵從醫囑。

傲慢與偏見

誤解背後是傲慢與偏見。

演員但凡努力做過功課,在演出前找找專業人士如醫生了解下疾病的情況,便不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演繹成這樣錯誤的樣子。

演員的本職之一便是要全方位了解自己所飾演的角色的一切信息,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麼低級的錯誤?

因為覺得不需要細緻了解、認為網上的傳聞就是真的。

這暴露的並非是演員本人的問題,而是經紀人、節目製作人等一堆人的問題,這麼多人,竟然沒有一個人想過去問一問專業人士的建議,並根據建議修改劇本。

這份認為不需要仔細了解的傲慢與偏見,才是最大的問題。

平心而論,你們真的尊重這個群體嗎?真的有想要為這個群體發聲、想要幫助這個群體嗎?

你們不僅沒有,而且還用一種極其錯誤的方式,將普通人與抑鬱患者之間的鴻溝,再一次擴大了。

傷害,比你想像的更持久

醫生辛辛苦苦科普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明星的示範效應帶來的後果是巨大的,刻意往「不可控」上面演繹引導的表演,只會加深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恐懼。

恐懼之下,自然會打消了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念頭。

那麼,當自己和周圍的人患上疾病的時候,就會錯過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的機會。

什麼,你說抑鬱症與你無關嗎?

據國內研究調查,我國抑鬱障礙的患病率為 3.59%,也就是說,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三個以上罹患抑鬱障礙。

看上去好像不少是不是?又覺得生活中好像沒見過這麼多是不是?

因為你的恐懼與歧視,患了病的人怎麼會告訴你呢?

也許你的親朋好友中就有人患病,只是他們不敢告訴你。

哪一天你患病了,你被周圍的人恐懼與排斥,你會選擇對他人坦誠相待嗎?

誤解、恐懼、排斥,最終背鍋的是所有人。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神內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或關注好心情網際網路醫院微信號,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內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