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祥 |「現在」與「未來」的碰撞

dazed 發佈 2019-12-30T09:37:37+00:00

憑偶像團體成員身份出道,因搞怪綜藝被觀眾熟識,從專輯Show Time開始,到爆紅獲封「亞洲舞王」,「小豬」羅志祥一步一個腳印地成為首個登上台北小巨蛋開唱的流行歌手……如今他帶著自己主理的品牌Got No Fears,再次向我們介紹自己的新身份。


憑偶像團體成員身份出道,因搞怪綜藝被觀眾熟識,從專輯Show Time開始,到爆紅獲封「亞洲舞王」,「小豬」羅志祥一步一個腳印地成為首個登上台北小巨蛋開唱的流行歌手……如今他帶著自己主理的品牌Got No Fears,再次向我們介紹自己的新身份。



十五歲,當我們上學讀書的年紀,羅志祥就模仿郭富城參加了選秀,最終以「四大天王」成員的身份正式踏入娛樂圈,他們甚至一度爆紅至小虎隊的地步。


可沒過幾年,組合便因專輯銷量急劇下降宣告解散,「小豬」不得已轉型去做了主持。「過去總覺得偶像要帥帥的,可真的等到單純追求生存的時候,我無可奈何地走上了諧星的道路。」


男扮女裝的醜化,腦袋砸中雞蛋的整蠱……豁得出去的路數,讓羅志祥在競爭慘烈的綜藝舞台上得以留存。電影《美人魚》里的八爪魚,綜藝《極限挑戰》中的「朱碧石」,均展示了他天賦異稟的搞怪才能。



被迫成為一個流竄於綜藝節目的搞笑諧星,也讓他逐漸失去了服飾品牌的贊助。有店員拿「老闆說我們的品牌形象不適合諧星穿」的話語來搪塞。「聽到那句話我被氣到了,其實也能理解,當時覺得自己可能不夠優秀。」


或許人生的有趣,正在於每次別無選擇後,留給你一條足夠透進那束光的縫隙。由羅志祥主持的節目,紛紛斬獲收視冠軍,竟推促著他成了熾手可熱的綜藝咖。


伴隨著日益高漲的名聲,羅志祥的歌唱事業風生水起。首張個人大碟Show Time正式發行後,就高歌猛進地囊括TVB金曲獎的最佳音樂錄影帶和十大金曲獎。接下去的幾年,他更是全線開花,影視作品搶占電台熱播,直接讓「小豬」在亞洲範圍內的知名度躍升至頂峰,而2006年打造的全新專輯《精舞門》,一段專為MV編排的椅子齊舞,獲媒體封有「亞洲舞王」的稱號。



彼時,愈加多的藝人紛紛加入開拓副業的浪潮,如日中天的人氣,加之對街頭文化的熱愛,羅志祥有了想要做品牌的想法。然而,外界似乎對明星涉水潮流的舉措並不買帳。「網絡上,曾有人抨擊我的衣服設計欠缺。但我反問,如果設計前衛,你真的敢穿上街嗎?」


那會兒正值日系潮牌竄進國內的風靡階段,想要以一個國潮品牌的身份,敲開市場的大門談何容易,哪怕它有明星光環的加持,招來粉絲的追捧,但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依然會發出「不就是藝人玩潮牌嘛」的嗤之以鼻。「直到如今,大家才越來越關注原創國潮,不同的時代催化出不同的東西。人們的觀念在發生了改變,並願意花錢支持。」



就個人而言,羅志祥的風格於過去二十年里,也在不斷地提煉和進化,這才使他萌生了二次創業的念頭——品牌Got No Fears。「它傾向於被搭建成一個平台,和大家分享創作、傳遞精神,猶如輸送文化的紐帶那樣。」


自打成立以來,羅志祥一直強調鞏固品牌的精神內核,嘗試間歇性地探索出自己真正想要前行的方向。「起初僅是按照個人喜好把產品設計出來,但之後希望能明確它的風格,不見得我在出席任何活動時,全身套著Got No Fears,可以選擇與其他品牌混搭,但彼此的元素能碰撞出新火花。」


在這短短四個月里,「小豬」經歷了太多以前沒敢嘗試的事兒,並接連秀出一系列的大動作:跨界和街頭藝術家,還與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及品牌合作。


「ICE JELLY」Clunky Sneaker


除了釋出G-SHOCK限量手錶,聯手波普藝術家Ron English發行公仔,找來法國塗鴉藝術家André Saraiva創作T恤以外,近期又和主打立體美學的BANU推出限量1000雙的Clunky Sneaker。Dazed藉此機會,與「小豬」羅志祥聊聊他策劃的新項目。



D:一直以來,你對street culture都非常著迷,能否說說你和它的邂逅?

L:這應該劃分為兩個階段。沒做藝人前,因為我跳街舞,所以接觸的,都是以美國那邊的Hip-Hop風格為主,穿著寬大版型的衣服。當時無法藉助網絡平台獲取更多的潮流資訊,只能通過購買雜誌,或者真的跑到當地體驗,跟朋友分享。


後來我接觸了日本潮流,深受其影響,才慢慢開始了解里原宿的文化產物,才開始知道NEIGHBORHOOD、Number (N)ine、mastermind JAPAN等等品牌的存在。


D:如何定義你二次創業的個人品牌Got No Fears?是否有參與創意方面的工作?

L:Got No Fears是完全屬於羅志祥的東西,包括設計、管理、店鋪,所有細節都有我參與其中。它代表著個人偏好的穿著風格,不受場合約束,哪怕在舞台表演,亦或私底下出街。品牌想要向大家傳遞無所畏懼的精神,更希望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地擁有它。


包括設計、管理、店鋪,所有細節都有我參與!其實在創意部分,我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像設計師那麼專業,這跟音樂創作很相似,我能寫譜但不會編曲,就把一個Demo請專業人士幫忙轉換,所以往往畫出基本框架,然後交給設計師替我呈現概念。



D:由藝人擔當門臉的品牌,勢必引來群粉絲們的支持。怎麼平衡「粉絲效應」和「品牌文化」?

L:每個品牌都有它的忠實擁躉,不見得需要關聯明星去吸引客戶群。「藝人品牌」會讓外界誤以為是粉絲追星,追隨偶像購買產品。這和如今的那些帶貨王機場上身,穿紅某個款式,大家跟風買同款一樣。但也有些人是通過社交媒體、資訊平台了解流行文化的,看到他們認為有趣的穿搭,才花錢購買。


D:那Got No Fears面對的客戶群是怎樣的?

L:我發現,會有兩種不一樣的消費族群。一類是非常熟悉品牌背後的故事,知道創立年份,為何取這個名字,傳遞的精神是什麼,乃至面料、裁剪;還有另一類人,是純粹覺得好看才購買。


我介於兩者之間,會花時間研究,更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購買想要穿的。我相信讀者里,這兩種人群一定都存在。


D:回頭再看,你這些年來對潮流文化的理解,如何在新品牌中體現?

L:就個人而言,過去的二十年里我也在不斷地進化。尤其是最近四個月,我一直強調Got No Fears的精神和文化,摸索真正想要做的方向。


起初僅僅是按照自己喜好,把產品設計出來,但之後希望能明確它的風格,不見得是我出席任何活動全身穿著Got No Fears,也可以選擇其他品牌混搭,但這些元素放到一起,能碰撞出新感覺。



D:你的品牌和不少藝術家有過聯名,包括André Saraiva、Ron English等等,選擇跨界對象的標準是什麼?

L:其實很多都是從唱片的製作開始的,比方說André Saraiva,他曾幫我設計過專輯封面。然後Ron English,我很早就開始收藏他的作品,一直在找尋其他渠道認識他,發現彼此的對話交流是很開心的。


Got No Fears不會為了製造聯名而聯名,需要有背後的故事來敘說。我是這些藝術家、設計師的真正粉絲,會讓對方知道我有多了解和支持他們,那時候才能進一步地交流。沒有故事的聯名,只是短暫的火花,缺乏應有的溫度,否則是在欺騙消費者。


D:近期,Got No Fears和BANU推出了聯名鞋款。BANU的哪些特質吸引了你?

L:一直以來的終極夢想,是擁有一雙屬於自己的球鞋,因為我是sneakerhead。機緣巧合下讓我撞見了BANU的鞋子,有種「我的天吶」的讚嘆。當時的概念尚未成型,我感覺Got No Fears的加入,能把它變得與眾不同!


BANU正在嘗試創新,研究先鋒的科技,三年後流行的東西,可能是他們當下在製作的。雖然我們沒法讓絕大多數人接受超前的元素,但任何流行的文化,都需要一個過程,讓它慢慢發酵。這樣的聯名非常符合我的個性。


再者你會發現,這款球鞋去除了車縫線。而在台灣地區,收藏的最大難題是潮濕,容易讓鞋子氧化,所以它根本沒有氧化的可能性。和BANU的碰撞是開始,也是未來。




D:越來越多的設計,嘗試同科技結合,創造出帶有機能性、未來感的產品。3D列印技術在這次聯名中如何展現?

L:剛開始,我跟BANU的創意總監、設計師團隊互相「拉扯」,延伸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概念,打破了傳統和未來的邊界。他們的技術甚至能讓球鞋播放音樂,但問題就在於這個功能是否能被普及。


我希望能慢慢讓大家了解未來的技術。此次3D列印設計了假鞋帶扣的小細節,遠觀仿佛真的一樣,那是非常討巧的賣點和噱頭。


D:過於前衛,會讓受眾群變窄,甚至有的消費群體無法理解,怎麼在設計中平衡「現在」與「未來」的關係?

L:每件產品都會得到正、反兩面的評價。但我覺得同BANU聯名的Clunky Sneaker,最大賣點是增高。你不需要加什麼鞋墊,就可以增高4.5公分。


在任何場合,這雙球鞋都是百搭的,甚至綜藝節目玩遊戲,我都穿著。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它耐看、輕便、吸睛、不磨腳。BANU的創意總監會跟我分享特別專業知識,可我的想法就非常簡單,它無需維持鞋內恆溫,冬天去到東北零下的氣候都能保暖。這種他們完全可以實現的機能,我覺得慢慢讓大家了解,而不是一下子就攤牌。



D:限量球鞋,逐漸成為品牌們製造話題的方式。與BANU的這次聯名,算是「飢餓營銷」嗎?

L:我覺得這該算「飢餓營銷」。越稀有的東西,肯定越珍貴,因為每個人都渴望擁有限量的物品。此番聯名是向外界傳遞一則訊息,Got No Fears準備涉及球鞋類目啦。拿到手是距離發行日接近兩個月的時候,我沒有去刻意做任何宣傳。


我們只做了1000雙,也是測試「水溫」的方式。開賣前,我真的無比緊張,跟自己發行新專輯一樣,擔心賣不出去!就像你說的,可能沒辦法讓市場迅速接受,結果上架後頃刻售罄,令我既驚訝又感動。


D:後續還會跟BANU有進一步的合作嗎?

L:非常值得期待吧!因為我們經常會撞擊出不一樣的火花。某種意義上,「現在」和「未來」是對矛盾共存體,到底是注重現在,還是放眼未來?它創意拉鋸戰中的抗爭點,也是我們摸索、討論的,希望每一層工藝都能做到最好。



Dazed Digital


專題編輯:老天Yeah

圖片: Got No Fears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