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馮小剛的愛情烏托邦

魔鬼影評 發佈 2019-12-30T10:49:24+00:00

魔鬼影評/目目王《只有芸知道》上映一周,票房1億多,豆瓣評分6.5,熱評里多是一水的一星兩星的怒罵和吐槽。相較於豆瓣的低分,淘票票和貓眼評分則一個8.7一個8.5,不過院線排片都在肉眼可見地大幅度減少。


魔鬼影評/目目王

《只有芸知道》上映一周,票房1億多,豆瓣評分6.5,熱評里多是一水的一星兩星的怒罵和吐槽。相較於豆瓣的低分,淘票票和貓眼評分則一個8.7一個8.5,不過院線排片都在肉眼可見地大幅度減少。

很多人說馮小剛的這部片子拍得就像一杯白開水,全程寡淡無味,毫無邏輯性,文藝又矯情,是為圈錢之作。但亦有人說,這註定又是一部具有爭議性的片子,只有歷經了十年以上婚姻生活的人,才能看懂其中的含義。

電影上映的第四天,也就是破億那天,馮小剛在微博上感慨英雄老矣。近年來,新人導演輩出,動輒幾十億的票房並不罕見,反而像第五代大導張藝謀、陳凱歌等名導拍出的新片在口碑與票房上遭遇滑鐵盧,已然不復往時風光。事實上,這種局面的出現,大多源於導演固有的電影審美風格與年齡換了一茬又一茬的觀眾審美風格的不相兼容性。

《只有芸知道》改編自馮小剛摯友張述與其妻子羅洋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在羅芸去世後,以丈夫隋東風的視角回顧了他們在克萊德小鎮生活的十五年時光以及在奧克蘭相識相戀的過程。

這一場平平淡淡的「風雲際會」的故事發生在紐西蘭,其間許多幀美景鏡頭的堆砌看起來就像是一部旅遊大片。圍繞著風景如畫的克萊德小鎮,電影鏡頭下發生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莫過於芸與東風剛到克萊德時與上一任屋主的對話以及他們離開時與下一任屋主的對話。

一些人帶著對大城市喧囂的厭倦來到克萊德,最終又帶著對克萊德沉寂的不耐離開。許多年間,克萊德依舊是那個克萊德,風景依舊。可是住進來的人和要離開的人心情顯然是各不一樣的。有時候你所嚮往的詩和遠方,也許正是別人厭倦了的牢籠。

離開克萊德的路上芸告訴梅琳達,看極光的那一晚,她許的願望是餐館能夠毀掉。

在克萊德的十五年,羅芸內心的孤寂隨著鏡頭和時間的推移都在臉上一覽無餘。她羨慕梅琳達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看世界,體驗不同的生命狀態。她渴望著能夠和東風離開克萊德,離開日復一日的餐館生活,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最終在東風的承諾下推遲了一年又一年。甚至到生命逝世,連最喜歡的鯨魚都沒有機會去看。

芸與東風結婚的時候,林太持著一口武漢腔說了一段比較點題的話:「長久的夫妻,就是能熬,有的時候實在覺著,這日子熬不下去了,睡一覺,早上醒來,覺著昨天的事情,一點都不是個事。」

在克萊德與東風相濡以沫的十五年里,芸的孤寂便是來自於這種婚姻里的忍耐與成全。她愛東風,所以選擇了成全,陪他在克萊德待了一年又一年。然而這種對生命的孤寂與忍耐,只有芸自己知道,東風並不知。

相比在《芳華》中劉峰的表現,《只有芸知道》里作為半路留下的那個人,黃軒把隋東風的情緒拿捏的非常到位。也應了林太和芸都曾經說過的那句話:「半路留下的人,苦啊!」

手術前與芸相擁時默默落淚的畫面,將芸的骨灰撒向大海的鏡頭,他把東風的悲傷渲染出來的同時,也把這份悲傷傳遞給了觀眾。影院裡不乏有老夫老妻看得淚眼汪汪。而楊采鈺,從林丁丁到羅芸,她笑容下的酒窩裡始終都帶有一種令人著迷的氣質。

對於喜歡看跌宕起伏的故事,甚至對王家衛、岩井俊二和是枝裕和拍出來的這類文藝片不感冒的人,看《只有芸知道》的過程可能會如坐針氈。太平淡了。連與持槍醉漢的衝突和餐館失火在芸與東風十五年的生活里都不過是輕描淡寫的一筆。


馮小剛講述的這場愛情故事,全程沒有什麼波瀾起伏,確切的說它不具有一般電影所具有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它就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高潮,平淡到就像一杯白開水,品來寡然無味。然而在某種意義上,它就是人生的一種體現。

已值天命之年的馮小剛,這些年在嘗試了不同類型的講故事的方式之後,最後返璞歸真,用了文藝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平淡到令人詬病的故事。

馮小剛一直都是一個具有時代情懷的人,對他所經歷的那個年代的人和事,始終都念念不忘。所以近年有了《老炮兒》,有了《芳華》。現在又有了《只有芸知道》。《只有芸知道》就像他心中的一個愛情烏托邦,故事源於他的朋友,可是最後拍出來的相濡以沫和孤寂都是馮小剛式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