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人物知多少之虎賁李牧(戰國•趙)!

燕趙茶樓千曉生 發佈 2020-01-23T06:57:47+00:00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人[1],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1],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2]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3],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3]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3]

  • 中文名
  • 李牧
  • 民族
  • 華夏族
  • 出生地
  • 趙國
  • 逝世日期
  • 公元前229年
  • 職業
  • 軍事家



熱點關注

死因 被趙國倚重為護國長城的李牧究竟因何被殺?

趙幽繆王降秦後,被流放到房陵山林中,受盡了屈辱後,他寫了一首名為《山水》的歌謠,其中有「夫誰使余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余不聽聰兮,敢怨秦王?」之句。...

但使李牧將軍在,嬴政不易定江山

當年秦始皇平定天下,正好是秦國鼎盛而六國衰敗的時候,所以秦才能把六國一一擊破。不過那畢竟是一個個上百年的國家,所以在消滅六國的過程中困難是難免的,其中給秦國製造最大障礙的是趙國的李牧將軍。 ...

人物生平

大破匈奴

李牧,是趙國北部邊境的良將,趙國柏仁人。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他有權根據需要設置官吏,防地內城市的租稅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為軍隊的經費。他每天宰殺幾頭牛犒賞士兵,教士兵練習射箭騎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偵察敵情的人員,對戰士待遇優厚。訂出規章說:「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有膽敢去捕捉敵人的斬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敢出戰。像這樣過了好幾年,人馬物資也沒有什麼損失。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是膽小,就連趙國守邊的官兵也認為自己的主將膽小怯戰。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趙王發怒,把他召回,派別人代他領兵。[4]

此後一年多里,匈奴每次來侵犯,就出兵交戰。出兵交戰,屢次失利,損失傷亡很多,邊境上無法耕田、放牧。趙王只好再請李牧出任。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有病。趙王就一再強使李牧出來,讓他領兵。李牧說:「大王一定要用我,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做,才敢奉命。」趙王答應他的要求。[5]


李牧來到邊境,還按照原來的章程。匈奴好幾年都一無所獲,但又始終認為李牧膽怯。邊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賞賜可是無用武之地,都願意打一仗。於是李牧就準備了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民滿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單于聽到這種情況,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布下許多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chānlán),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6]

連卻秦軍

李牧到朝中任職,約在公元前246年以後。他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定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7]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繼位。

公元前244年,讓樂乘代替廉頗大將軍之職位,廉頗一怒之下,領軍攻擊樂乘,樂乘逃走。廉頗也就帶領自己部下,投奔魏國去了。當時,田單、趙奢、藺相如早已去世,李牧成為朝中重臣。

公元前243年,趙王派李牧進攻燕國,攻下燕國的武遂(現河北省徐水縣西北的遂城鎮)、方城(現河北省固安縣南)。

公元前242年,趙王派將軍龐煖再次進攻燕國,殺死燕將劇辛。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趙王遷即位。

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桓齮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殺趙軍十萬。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占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

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他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甚高,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遂採取築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出戰。


李牧

桓齮認為,過去廉頗以堅壘拒王齕,今李牧亦用此計;秦軍遠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往援,俟其脫離營壘後,將其擊殲於運動之中。李牧洞悉敵情,不為所動。當趙將趙蔥建議救援肥下時,他說「敵攻而我救,是致於人」,乃「兵家所忌」。秦軍主力去肥後,營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於多日來趙軍採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於戒備。李牧遂乘機一舉襲占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李牧判斷桓齮必將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當正面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鉗攻。經激烈戰鬥,大破秦軍。李牧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史稱:肥之戰。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自率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拊邯鄲之背。將趙攔腰截斷,進到番吾(現河北省平山縣南),因李牧率軍抗擊,邯鄲之南有漳水及趙長城為依託,秦軍難以迅速突破。李牧遂決心採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程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軍猛攻,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即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南路軍知北路軍已被擊退後,料難獲勝,稍一接觸,即撤軍退走。李牧擊破秦軍的同時,南距韓、魏。[8]

史稱:番吾之戰。

慘遭冤殺

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遂稟告秦王,再行反間故計,派姦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趙王遷近臣郭開,讓郭開散布流言蜚語,說什麼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委派宗室趙蔥和齊人投奔過來的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一直信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視獨立行事權的李牧接到這道命令,為社稷和軍民計而不從,趙王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趙國臨戰而親佞臣誅無辜忠誠良將,只過了三個月,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勢急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台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攻下邯鄲後,俘趙王遷及顏聚。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

公元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9]

後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武安君李牧」。[10]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廉頗、趙奢、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牧。

人物評價

總評

武安君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扼腕嘆恨。[11]

歷代評價

劉恆:「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

李牧畫像


馮唐:「天下之將,獨有廉頗、李牧耳。」

司馬貞:「頗牧不用,王遷囚虜。」[11]

徐鈞:「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12]

王質:「李牧之在雁門,法主於守,守乃所以為戰;祖逖之在河南,法主於戰,戰乃所以為和;羊祜之在襄陽,法主於和,和乃所以為守。是和戰、守本殊塗而同歸者也。」[13]

蘇洵:「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司馬光:「椎牛饗壯士,拔距養奇材。虜帳方驚避,秦金已闇來。旌旗移幕府,荊棘蔓叢台。部曲依稀在,猶能話郭開。」[14]

何去非:「昔者冒頓之滅東胡、李牧之大破匈奴者,中之以其驕也;趙奢之破秦軍,周亞夫之敗吳楚者,中之以其怠也。」[15]

《十七史百將傳》:「孫子曰:『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牧以小利委敵,而匈奴大至是也。」[16]

劉克莊:「說客為秦諜,君王信郭開。向令名將在,兵得到叢台。」[17]

陳元靚:「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賢哉武安,志勝霜霰。眾謂我怯,隱則難見。 邊復我用,計亦自善。不捕一虜,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後則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戰。易若摧枯,疾如激電。終惑讒言,反袂拭面。 」[18]

胡三省:「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

黃道周:「李牧良將,為趙守邊。市租入幕,饗士無厭。烽火獨謹,騎射習兼。邊患即入,收保為先。不許浪戰,戰則斬焉。盡以為怯,易將火炎。戰不得一,敗亦失千。再請牧出,法只如前。士感願戰,然後戒嚴。出其不意,誘其兵添。一戰破之,膽落心寒。不敢犯境,十有餘年。如此功業,宜標凌煙。一不奉命,身首莫全。嗚呼哀哉,為將難言。」[19]


鄭觀應:「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20]

家族世系

祖父李曇

李曇,字貴遠,趙柏人侯,入秦為御史大夫,後歸趙為柏人侯,葬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西。生四子:崇(李崇)、辨、昭、璣(李璣)。崇為隴西房,璣為趙郡房。自李曇開始,李氏籍貫為柏人(今邢台市),李曇為趙郡李氏和隴西李氏共同的祖先。李曇墓位於邢台市隆堯縣柏人城遺址附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父親李璣

李曇生四子:李崇、李辨、李昭、李璣。長子李崇遷居隴西,為隴西李氏始祖。幼子李璣即是李牧之父,居趙郡,是趙郡李氏祖先。趙郡李與隴西李同出一源,李曇是共同的祖先。

孫子李左車

李左車(ju)(生卒年不詳),秦末漢初柏人(邢台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秦末,六國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為趙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趙亡以後,韓信曾向他求計,李左車提出:「百戰奇勝」的良策,才使韓信收復燕、齊之地。李左車給後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後世紀念

邯鄲市叢台公園境內的七賢祠中有一塑李牧的塑像,供後人紀念。[21]

影視形象

2001年電視劇《尋秦記》:張山飾演李牧;2017年電視劇《秦時麗人明月心》:陳國義飾演李牧。


張山飾演的李牧

參考資料

  • [1] 趙國名將--李牧.邢台市人民政府.2019-05-13 [引用日期2019-12-22]
  • [2] 《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 [3] 趙國名將---李牧.邢台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7-04-20]
  • [4] 《史記》: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
  • [5] 《史記》:歲余,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 [6] 《史記》: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 [7] 《詔令之屬》: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
  • [8] 《史記》: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 [9] 《史記》: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 [10] 《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吉禮五》.國學網 [引用日期2013-09-06]
  • [11]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國學網 [引用日期2012-12-14]
  • [12] 《李牧》.文獻網 [引用日期2013-09-06]
  • [13] 《續資治通鑑》.國學導航 [引用日期2015-04-25]
  • [14] 《五哀詩》.文獻網 [引用日期2013-09-06]
  • [15] 《何博士備論》.文獻網 [引用日期2013-09-06]
  • [16] 《十七史百將傳 卷一》.網易雲閱讀 [引用日期2017-08-27]
  • [17] 《雜詠一百首》.文獻網 [引用日期2013-09-06]
  • [18] 《事林廣記後集》.文獻網 [引用日期2013-09-06]
  • [19] 黃道周·《廣名將傳》
  • [20] 《盛世危言》.文獻網 [引用日期2013-09-06]
  • [21] 武靈勝概說叢台 .邯鄲日報 [引用日期2017-04-16]


以上均為網上搜索整理髮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本人編輯的中華歷史人物知多少!讓我們一起了解那些中華浩瀚歷史留名的英雄人物!喜歡您就關注下!點個讚!評論一下您喜歡的歷史人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