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三巨頭合影,為啥羅斯福總能坐中間?

心中的日月521 發佈 2020-02-25T07:12:29+00:00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重的戰爭,期間一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這一場爭鬥,造成了9000萬軍民的直接傷亡還有5萬億美元的損失,如今的人們回顧二戰,更多地是通過照片來研究這一段痛苦的過往。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慘重的戰爭,期間一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了這一場爭鬥,造成了9000萬軍民的直接傷亡還有5萬億美元的損失,如今的人們回顧二戰,更多地是通過照片來研究這一段痛苦的過往。二戰的轉折以及國際態勢的變化,都是通過各國領導人互相之間的協商而產生的,期間被稱為二戰三巨頭的羅斯福、邱吉爾以及史達林經過多方面的會晤,才達成了決定。


不過有一點非常的引人注意,那就是每次記者拍攝照片的時候,美國總統羅斯福始終是坐在中間的位置,而邱吉爾和史達林卻往往坐在一側,這種現象出現了不止一次,基本每次都是如此,而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當中,羅斯福和蔣介石以及邱吉爾的會面當中,同樣是處於正中間。位置的順序絕非按照年齡排列。出生於1882年的羅斯福,年紀要比邱吉爾小8歲,比起史達林要小四歲,為何羅斯福始終在最中間的位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首先第一點,是美國當時的綜合國力對比決定了位置的順序,開羅會議結束後,1943年羅斯福和邱吉爾飛往德黑蘭,和史達林舉行了三國首腦第一次會晤,而又在1945年的雅爾達,展開了第二次會談,這時候的英國和蘇聯,已經苦苦陷入了戰爭的泥潭。

二戰前美國陸軍只有13萬人,軍事實力被世界排名為17位,甚至弱於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而美國人在參戰後,龐大的綜合國力創造出了龐大的軍隊,美國年產鋼鐵8000萬噸以上,坦克數目年產5萬,而飛機為10萬架,這些資源不但投入自身,還供給了供給盟國,美國的陸軍超過了1000萬人。無論是美國部隊的數量,還是質量都要超過同一時期的蘇聯與英國。


第二點,則是蘇聯方面作出的妥協,坦率的來說,英美兩國和蘇聯陣營不同,如果不是納粹國的出現,他們很有可能會是敵對關係,二戰後的冷戰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他們還是為了共同的敵人走到了一起,

不過三巨頭兩次會面的地點,都是由蘇聯所決定的,當時伊朗的德黑蘭,算是在蘇聯勢力的掌控範圍之內,而第二次會議地點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達,三國在此之前曾經就此做出了交涉,但是史達林一再堅持下,考慮到蘇聯將會是攻占德國首都柏林的主攻點,英美還是尊重了了蘇聯的決定。蘇聯出於讓步,羅斯福也就坐在了中間的位置。

第三點就是考慮到羅斯福的身體了,雅爾達會議的時候,羅斯福的因為殘疾腿腳不便,再加上他還患上其他嚴重的疾病,要千里迢迢的從美洲大陸趕到路途遙遠的雅爾達,這可折磨壞了羅斯福,將他的位置放到中間,也是一種尊重。


不管怎麼說,最終還是強者為尊,如今來看,坦率地說二戰美國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最重要因素,當時的英國在東南亞接連遭到慘敗,如果它失去了東南亞殖民地,中國則會徹底被切斷和外界的連接。而蘇聯的勢力看上去雖然龐大,然而內在卻十分的羸弱,史達林在大清洗的時候處理掉了一大批有經驗的蘇聯基層軍官,隊伍指揮混亂,這也就是為何德國人發動進攻的時候,蘇軍會出現大規模軍團被整建制圍殲的情況。


在莫斯科戰爭前,實際上當時的蘇聯已經失去了非常多石油產地以及糧食生產區,國力進一步的匱乏,英國由於歐洲大陸的封鎖,也處於了相同的困境,美國無疑成為了最大的援助來源,因此羅斯福坐在中間,實際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