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雪地變紅?聞起來還有甜甜的西瓜味?科學家:這下大事不好了

as國際建築與空間 發佈 2020-03-05T18:10:05+00:00

相信很多人已經聽說了,就在上個月,南極的溫度首次突破了最高溫20℃...大型冰川融化上百公里,看美國NASA發出的航天圖更直觀,9天,南極的雪沒了1/5。

關注頭條號:AS國際建築與空間,私信回復「分析圖」,即可免費獲得優秀學員作品集、100G珍貴設計資料、2000張分析圖資料等。


相信很多人已經聽說了,

就在上個月,南極的溫度首次突破了最高溫20℃...

大型冰川融化上百公里,看美國NASA發出的航天圖更直觀,9天,南極的雪沒了1/5。



就在大家都看得如坐針氈時,南極又有了新動靜...


前不久,烏克蘭科學家在南極洲的一個研究站,分享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讓科學家們看傻了眼。



周圍的雪地,看起來好像被血洗了一樣,大面積的赤紅色,隨著腳步的重力,越踩顏色越深...


而且空氣里還充斥著甜甜的味道,味道聞起來,就像西瓜一樣。



科學家們把雪帶回實驗室,結果發現,不是什麼動物被大規模屠殺。


白雪之所以會變紅,其實是因為一種極地雪藻,在接受大量陽光照射時,會產生特殊的蝦青素(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所以變紅)。


這個過程導致的現象,通常被稱為「西瓜雪」。



大部分的時候,這種雪藻都處於休眠的狀態,在整個冬季的南極洲都很常見。


在不清楚狀況的時候,許多人乍一看還覺得挺美...



然而科學家表示,今年如此大規模的紅色,真的一點也不浪漫。


因為類胡蘿蔔素可以吸收熱量,將冰雪融化成水,讓雪藻可以保持細胞生存,從而阻擋紫外線的傷害。


說白了,作用和防曬霜差不多。



而如今南半球現在正處於盛夏,但20℃的高溫和光照,讓原本處於「冬眠」狀態的雪藻們大量甦醒...


甦醒就要繁殖,繁殖就要吸收熱量,熱量融化雪水,雪水又讓更多雪藻甦醒...


如此循環往復,冰川融化的速度將是空前的。


繼續這麼下去,南極氣候變化可能就會最終失去控制...



氣候改變世界,好像蝴蝶效應,一點點滲透著地球的生存環境。


因為全球變暖,像西瓜雪這樣看似仙境,實為地獄的「美景」,還有很多。


比如海洋赤潮。



2016年,智利爆發赤潮危機,死了數百萬條魚,超過3500萬噸的三文魚流失,並造成了8億多美元的損失。


幾乎要摧毀了這個世界第二大的鮭魚出口國。


赤潮出現在海域航拍圖


海水溫度上升是赤潮出現的原因之一,它們其實是括甲藻、硅藻、原生動物之類的藻類。



它們大量密集生長,會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氧氣,甚至有的會釋放毒素,感染和威脅其他海洋生物。



為了消滅它們,人類可能會在海里使用抗生素...結果就又增加了其他海洋養殖業的負擔,污染水、化學品、農藥、糞便.....又增加了赤潮。


而赤潮又為夜光藻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促使夜光藻激增。


然後有些「螢光海灘」就這麼出現了,也有新聞叫它「藍眼淚」。



以這裡說的是非發光生物所表現出來的「夜光」。


當時還有新聞說,它們美得像外星人踩下的腳印。



氣候變暖為藻類提供了生長的契機,無論是出現在南極的粉色極地雪藻,還是世界各地大大小小水域中的有害藻類,可能都會越來越多。


香港某地區海域夜光藻


了解這些以後,你還覺得這些海灘美嗎?


像不像大自然的幽靈,在夜晚無聲地控訴?



雖然造成赤潮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捕食魚量、種間競爭等等。


但簡單來說,無非是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


那些工業廢水排放出的一條條「彩虹河」...


台灣過去河川污染圖片整,理自《自由時報》


被海浪洗禮過形成的玻璃海灘


像是俄羅斯海參崴市的玻璃海灘,還有美國加利福尼亞布拉格堡海灘。



別太驚訝,這些晶瑩剔透的鵝卵石,大部分是40年被人投入海里的玻璃瓶易拉罐,在海水和沙的沖刷下形成。


要是想它們重新被大自然循環利用,那麼至少還要再等上個500-1000年。



還有去年年底印度的「泡沫海灘」


在印度的第四大城市金奈,著名的瑪麗娜海灘接連數天被大量的白色泡沫充斥。


無數人跑進海灘嬉戲起來,好似天上人間。



實際上,這些都是因為工業污染形成的有毒泡沫,不僅散發著刺鼻的味道,還可能對人體皮膚造成嚴重傷害。


但因為被眼前「波瀾壯闊」的「景色」吸引,不少家庭甚至把它當成了打卡景點...



說來也有些諷刺,都說不愛護環境,人類遲早會自食惡果。


這些我們曾以為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禮物,殊不知早已在命運中安排了代價。



全球變暖,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環境污染、物種多樣性消失,一系列的連環反應,都在悄然發生...


這是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雖然不易察覺,但改變確實每天都在發生。


哎,說到底,人類不過是地球的居住者,還是且生存且珍惜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