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終極爆發:至親手足血濺玄武門,大唐儲位之爭塵埃落定

霂霖清看世界 發佈 2020-03-05T18:13:42+00:00

據《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跟隨世民入玄武門的秦府主要謀臣武將有十二人,依次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然而考諸典籍,據《舊唐書》卷六五《長孫無忌傳》是:「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

前文提要:武德九年九、六月初三的「傅奕星諫」事件,使得大唐的儲位之爭急劇惡化。李淵不得不招李世民入宮攤牌,將其逼上絕路,卻不想李世民急中生智,反咬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與李淵的後宮有染,並意圖誣殺自己。猝不及防的李淵疑心頓起,只好先將李世民放回秦王府,同時也失去了撲滅秦王力量的最佳時機,逃出生天的李世民回到秦王府便立即召集人手準備發難。


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部出宏義宮由玄武門進入太極宮,設伏於玄武門內。據《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跟隨世民入玄武門的秦府主要謀臣武將有十二人,依次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然而考諸典籍,據《舊唐書》卷六五《長孫無忌傳》是: 「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卷五七《劉師立傳》則說:「師立與尉遲敬德、龐卿揮、李孟嘗等九人同誅建成有功。」並且這些基本都能在他們的傳記或者墓誌中得到印證,綜合以上,可見實際參與其事者至少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龐卿揮等二十人。此外昭陵出土《吳廣(黑闥)碑》中所說「九年六月與段志玄等立功於玄武門」似乎應該將吳黑闥補入以上名單——註:吳黑闥本人是瓦崗系將領,當初和秦瓊程咬金牛進達(牛秀)等人一起投唐的,在瓦崗系將領列內身份也不算低,與秦瓊等人並列也不奇怪。


▲電視劇《貞觀之治》中玄武門之變劇照,圖/網絡。


當時負責駐守玄武門的禁軍將領是一個名叫常何的人(《常何墓志銘》中有:「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的字樣),這個常何就是那個曾經在李世民麾下參與了「屠夏縣」的瓦崗軍舊將,根據《常何墓志銘》的說法,他是在武德七年被李世民安排到北門屯營的,因此這很可能是世民當年布下的一顆閒棋冷子。黃永年先生在《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一書中說常何當時為車騎將軍一級,頂多不過從五品,用《通典.職官典》中記述的開元官制來反推武德時期其實犯了很大的錯誤。實事求是的說,武德七年以後唐朝廷官制中沒有車騎將軍一職,具體常何當時為何職我們並不清楚。常何職位可能低於敬君弘這並不奇怪,但是具體到一個具體位置一個時間點上,一個番上將領(或者長上將領也行)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一個崗位上執勤,這就和我們機關安排幹部值班一樣,一個或者幾個領導帶領一組人員值班就是了,常何或許就是當時玄武門的值班領導。


其實世民向李淵打的小報告還是早早被人泄露給了太子——泄密者據說就是那個和太子有一腿的張婕妤,至於張婕妤又是從何處得到的這個消息那就不得而知了——有人提前將消息報告太子這事應該肯定是真的,否則東宮根本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集齊2000人向玄武門發動進攻,這事後面再具體分析。至於說是不是張婕妤向李建成告的密,我們連張婕妤是如何下場都不知道,當然也就無法證實或者證偽。


▲李淵及其內寵張婕妤劇照,圖/網絡。


李建成得到消息後馬上找元吉前來商量,元吉的想法是「命令東宮齊府的衛士立刻加強戒備,同時聲稱自己生病不去朝見,以進一步觀察形勢」。(「宜勒宮府兵,託疾不朝,以觀形勢。」)但是李建成不這麼想:老二說我淫亂後宮這事情絕難求證,只要我一口咬定沒有此事,別人又沒有抓現行,絕不可能以此將我扳倒。老二使出這等下作招數,恐怕真是黔驢技窮了吧,就算是吸取楊文干之變的經驗教訓,我不妨大大方方前去,老爹自然明白其中意思,趁此機會火上澆油抓緊反攻興許倒能一舉扳倒老二。於是建成對老四說:「我已經命令東宮加強戒備,現在我打算和兄弟你一起入宮,親自把事情問清楚,(免得給人說我們心虛)」兩人一起進入太極宮,朝玄武門方向而去。

這個記載給人一種誤解,以為老大和老四是從玄武門進入太極宮遭到世民的埋伏而被殺。其實大概不是那麼回事:老大和老四大約是從東宮穿越通訓門(據宋敏求《長安志》,在東宮和太極宮之間有通訓門相通)由武德殿方向前往甘露殿附近而去。


▲電視劇《貞觀之治》中玄武門之變劇照,圖/網絡。


唐朝皇后的寢宮是在立政殿,但是李淵當時沒有皇后,竇皇后在他登基前就早死了,皇帝和皇后以外的妃嬪睡覺一般是不在立政殿的,而是在甘露殿,所以武德年間李淵如果住在宮中,一般應該是在甘露殿就寢。

大概是被昨天的事情刺激的睡不著覺,六月四日早上李淵早早就起來了,他在後宮附近的一個海池子裡劃著小船散心,同時等待著宰相們的到來——昨天他已經派人前往通知宰相們入宮。六月四日並不是大朝會的日期,何況事情涉及自己的家庭隱私,李淵大概並不願在謎底揭曉前就把朝中上下鬧得沸沸揚揚吧,所以他只通知了宰相以上的相關人員到會——已知者除去三個兒子外還有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裴寂和蕭瑀分別擔任左右僕射,陳叔達則是侍中,另外兩面派封德彝(封倫)當時則擔任中書令,只是不知有無在被召之列。除去李世民和李元吉本身就擔任掛名的三省長官之外,當時外三省的實際負責人很可能也都已入宮。光看這份名單,也看不出李淵對這次抗辯有什麼固定的結論——雖然李淵和裴寂的關係非比尋常,而裴寂又支持太子一方,但是另外兩位宰相都站在秦王一邊,儘管李淵和裴寂的私人關係特別的好,另外兩位宰相出身卻比裴寂顯赫多了,所代表的也都是大族勢力,這個分量並不見得比裴寂就輕多少吧。


▲電視劇《貞觀之治》中玄武門之變劇照,圖/網絡。


唐朝的時候,平常大臣們上朝的時間是很早的,大概下半夜兩三點鐘就要起床,五點左右就要趕到皇宮開始早朝,所以李淵如果招宰相們四五點鐘前往後宮議事也不至於太奇怪。

據說李淵是在海池子裡劃著小船準備等皇子和宰相們的到來。當時重要的決策一般在兩儀殿內召集商議,也許李淵是要等宰相和皇子們到齊了以後再前往兩儀殿吧。

宮城的北部至少有三四個海池子,具體是哪一個呢?

據黃永年先生《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第四章所引《通鑑》卷一九一「泛舟海池」句下胡三省注引閣本《太極宮圖》: 太極宮中凡有三海池,東海池在玄武門內之東,近凝雲閣,北海池在玄武門內之西,又南有南海池,近咸池殿。另據宋敏求《長安志》卷六「西內章」有」北海池、南海池、東海池、西海池」.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一「西京•宮城」小注「西內凡溜池四,一在咸池殿東,一在望雲亭西,一在凝陰閣北。一在凝雲閣北,故《雍大記》謂之四海池。《通鑑》注引閣本《太極宮圖》雲太極宮中凡有三海池,益以近望雲亭與凝陰閣者為一也。」又程大昌《雍錄》卷三有唐西內大極宮圖,程氏原注「此系閣本」。


▲根據畢沅《關中勝跡圖志》改繪的唐太極宮圖,圖/網絡。


在太極宮的中軸線上自南而北分布著四座大殿,依次是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和延嘉殿,前三大殿前已介紹,而南海池大概就在延嘉殿以西緊鄰的位置,也就是在甘露殿的西北方向,是距離甘露殿最近的一個海池子。一般認為,通鑑中所稱的「臨湖殿」很可能就是指延嘉殿所處的位置。南海池和西海池可能是一片聯通的水域,因此有時候又被算做一個海池子。(類似於北京故宮中南海的情況吧。)李淵泛舟很可能就在這個海池子內。其實大概就是幾片方圓百八十米的水域——具體大小可以參考浙大華家池或者現在西安的大唐芙蓉園的水域,估計比華家池可能還要小點。

南海池和玄武門之間其實也很近,頂多就二三百米的直線距離,所以世民入宮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必定是要先控制住李淵,並在玄武門、南海池、延嘉殿這附近布防。然後建成和元吉就撞出來了。據《資治通鑑》記載,事情是這樣的:「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兩人走到臨湖殿附近,發覺周邊形勢不對(比如警衛被替換了之類的),知道發生了變故,隨即調轉馬頭想往東宮和齊府方向跑。然後世民就跑出來追上去叫他們:「大哥、四弟,不要走啊」這是發生在清晨的事情,可能天色都未大亮,世民這麼一喊估計首先是要確認二人身份。


▲電視劇《貞觀之治》中玄武門之變劇照,圖/網絡。


「老二你竟敢對我們下毒手?」老四氣不打一處來,當下彎弓搭箭對著世民就射了三箭。可能是由於太緊張了的緣故,元吉的三箭都沒有射中。當下世民也抽出弓箭,不過世民的第一目標不是元吉——他只一下就把建成射死了。同時李世民背後尉遲敬德率領七十騎的突擊小分隊也追了上來,一頓亂箭射中了元吉的馬,元吉掉下馬來。世民拍馬追上去,可是延嘉殿附近後面有小樹林,世民殺人心切,馬在樹林中亂跑,不想撞上樹枝,整個人被從馬上重重的摔到地上,一時間竟爬不起來了。

元吉一看這孩子倒霉催的,真是天助我也,急忙跑過來就要跟世民奪他手中的硬弓勒死他,這時候幸虧尉遲敬德騎著他的大馬又急追過來。當年出征在外,元吉和敬德據說有過交手,在他手上吃過虧的,大概是留有心理陰影吧,所以一見敬德心理就發毛,豈敢久留?沒等把李世民勒死,丟下他就逃之夭夭了。元吉沒了坐騎,想步行逃回武德殿後院自己的府中(武德殿就在太極宮中,距離延嘉殿大概五六百米的距離,跑路也不是太難,就一兩分鐘的事情)。可是尉遲敬德坐騎在身,追上去連發數箭,老四哪裡跑得過高頭大馬,就這樣被射死了。


▲電視劇《貞觀之治》中玄武門之變劇照,圖/網絡。


但是事情還沒有完:事變驚動了城外的東宮部隊,太子翊衛車騎將軍(馮翊人)馮立聽聞李建成在城內被殺,連忙聯絡齊王府副護軍薛萬徹和齊王屈咥直府左車騎將軍(萬年縣人)謝叔方緊急集結東宮和齊府下屬府兵兩千人向玄武門方向攻擊前進。(延嘉殿到玄武門以外至少也有幾百米的距離,就算宮內有點動靜,宮外如果不是有意探聽也不可能馬上得知消息的,更不可能馬上出兵攻城。此事可見建成方面也是準備充分。)

事發突然,那些不知底細的玄武門屯兵此時估計也不知道該站在哪一邊好,有些人也逃的逃散的散都躲一邊去了,這時候幸虧大力士張公謹跳出來,獨自一人推著厚重的大門趕在宮府兵到來之前把城門閉上了。(張公謹此人曾經當過王世充的洧州長史,後來經李世勣等人推薦進入秦王府中,據推測也是瓦崗系出身。)當時在玄武門外附近屯駐的是雲麾將軍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等人,顯然這幫人是傾向秦王的,於是前出阻止馮立所部,結果被馮立所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