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魚種大規模發病要如何處理?

中國水產頻道 發佈 2020-03-21T09:16:17+00:00

主要症狀為吻部潰爛、赤皮、豎鱗及體表潰爛等,發病規格以魚種為主,成魚少量發生,病程長,處理效果差。圖1,2:示發病鯽魚的吻部潰爛,背部潰爛2019年下半年鯽魚魚種鰓出血發病率較高,疫區達到70%以上,導致很多池塘不能正常投料,普遍存在體質較差的情況,開春以後鯽魚性腺進入快速發育期

文/圖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袁聖、無錫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蔣蓉、北京漁經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蔣火金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鯽魚是命運多舛的,存塘的魚種及成魚經歷了鰓出血、孢子蟲、細菌性敗血症的輪番侵襲後,近期又開始了較大規模的死亡。主要症狀為吻部潰爛、赤皮、豎鱗及體表潰爛等,發病規格以魚種為主,成魚少量發生,病程長,處理效果差。

圖1,2:示發病鯽魚的吻部潰爛,背部潰爛

2019年下半年鯽魚魚種鰓出血發病率較高,疫區達到70%以上,導致很多池塘不能正常投料,普遍存在體質較差的情況,開春以後鯽魚性腺進入快速發育期,對營養的需求很高,如果沒有及早投料,投餵好料就會造成性腺發育遲緩,產卵不遂、免疫機能下降甚至繼發細菌感染形成爆發性疾病。預測到今年開春可能迎來發病的高峰,在一個月前就提醒養殖戶要做好餌料投餵及疾病的預防管理工作,但是不少養殖戶仍然處理不當。

圖3,4:體表的潰爛、豎鱗也是此次發病的重要病症

近期氣溫回升較快,建議養殖戶抓緊做好以下工作:

1.逐步提高投餌率

仍有不少養殖戶的投餌率低於0.2%。過低的投餌對魚的體質的提升是不利的,魚的投餵量應該跟水溫結合起來。目前水溫已經達到16℃左右,應該逐步提高投餌率到0.5%以上,以滿足鯽魚對營養的需求。

2.適當提高餌料質量

越冬期不餵料或者投餵差料是傳統的做法,部分鯽魚池塘目前仍在投餵菜籽餅或者保膘料,營養低,滿足不了性腺的發育及免疫機能的耗能,應該投餵添加魚粉的稍高品質的餌料。

3.及時對魚體進行檢查

冬末春初水溫較低,細菌生長繁殖較慢,魚病的病程也較慢,加強對魚體的檢查是有意義的。通過檢查,及早發現細菌感染的跡象,並根據情況及時處理。發現傷口後,儘早使用優質碘製劑潑灑兩次,中間間隔一天。除了碘製劑,二硫氰基甲烷、苯扎溴銨等慎重使用,極有可能加大死亡量。

4.苗種儘早下塘

隨著疫情的減弱,商品魚流通加快,目前成魚出售通暢。成魚銷售後,儘快清塘,確保在清明前將鯽魚苗種投放到位,過晚下塘又有可能誘發鰓出血。

5.做好保健

已經下塘的鯽魚苗,在飼料中加量添加有益菌或者發酵料及維生素尤其VC、VE等,提升腸道狀態,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及性腺發育,快速提升體質,增強抗病力。

病魚吻部受傷後攝食困難,加之當前投餌率較低,投餵抗生素存在攝入量較少,不能達到有效血藥濃度的實際情況,而發現問題時往往已經到了潰瘍中後期,病灶大、深,單純使用外用藥物難以進行很好的治療,治療效果會較差。因此應通過科學的投餵、管理、檢查、預防,將越冬綜合徵扼殺於初期。

【關鍵字】:鯽魚鯽魚病害水產養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