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精美的纏枝花卉紋瓷器賞析

青山飛鳥藝術 發佈 2020-03-23T15:13:49+00:00

第一、【青花纏枝花卉紋扁壺】【介紹】壺小口,兩環耳,器身圓形如龜狀。此件梅瓶口徑為 厘米,底徑為 厘米,高為 厘米。

第一、【 青花纏枝花卉紋扁壺】【介紹】壺小口,兩環耳,器身圓形如龜狀。壺背面素胎,中心凹入一圈。壺正面隆起,釉色青白光潔,青光濃翠,深入胎骨,有鐵鏽斑點。正面中心隆起部繪八角錦紋,以海水江崖為地,中心四周圍纏枝蓮,外環以海水江崖。繪面繪四株折枝花,葉蔓清秀,運筆流暢,花大而葉小,葉紋為鐵細齒狀。


第二、【清代 青花纏枝花卉梅瓶】【介紹】梅瓶多以小口、短頸、豐肩、圈足的造型,以口小能插梅枝而得名。青花瓷器原本存世就少,特別是帶有紀年銘的實物標本更少。古代瓷器市場以大件青花瓷最為名貴。歷代瓷器以小件為精,古代青花瓷以越大越精為上器。此件梅瓶口徑為 厘米,底徑為 厘米,高為 厘米。該件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雍容華貴,大氣超凡;造型高大、莊重、渾厚,給人一種質樸的感覺。梅瓶花色共分為四層,也就是說器身自上而下有四層圈帶紋飾,肩上部繪有一周覆蓮紋,接下來是一圈纏枝牡丹紋飾。腹部纏枝花卉主題突出,渾然一體,顯得繁而不亂。筆意深沉有力,青花花色艷麗之中又帶古樸,風格生動豪放。


第三、【 明洪武 釉里紅纏枝花卉紋象耳盤口瓶】【介紹】造型挺拔獨特,釉里紅紋飾上下共分七層,畫工精細,發色純正,釉色溫潤,圓腹,撇足,盤口,頸部以雙象為輔耳,整器極具時代特徵,是洪武釉里紅中的珍品。


第四、【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蓋罐】【介紹】蓋罐器形碩大,圓口,短頸,豐肩,鼓腹,腹至脛漸收,圈足,底面無釉。上配隨形罐蓋,頂出圓鈕,外壁青花繪纏枝花卉紋,蓋沿處繪以雲頭紋一周,頸至肩各繪以花葉紋、卷草紋、仰蓮紋一周,腹外壁通體繪纏枝花卉紋,花型規整,爭奇鬥豔,枝葉曼妙,纏綿不絕,脛上出海水紋一周為飾。


第五、【青花琺瑯彩墨彩粉彩纏枝花卉紋梅瓶】【介紹】梅瓶是傳統名瓷,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梅瓶也稱"經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關於梅瓶的用途,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與「醉鄉酒海」的詩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因此,這類器多製作精美,不但考慮到貯酒容量,還要注意造型優美。

第六、【元代 青花纏枝花卉紋罐】【介紹】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第七、【黃地青花纏枝花卉龍紋天球瓶】【介紹】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青花天球瓶、粉彩天球瓶、紫釉天球瓶、郎窯紅天球瓶、五彩天球瓶。永樂朝開始成為觀賞式瓶,宣德年間較為流行。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圓球腹碩大,像是從天降下來似的,故名。

第八、【青花纏枝花卉紋杯 (一對)】【介紹】此青花纏枝花卉紋杯一對,造型古樸敦厚,裝飾構圖均稱,畫筆青秀流暢,色澤光潤,器型較小,非常精美

第九、【清代 琺瑯彩纏枝花卉紋描金雙耳塔式賞瓶】【介紹】賞瓶,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為雍正一朝最新出現的一種造型,作賞賜之用。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賞瓶一般採用這樣固定模式的紋飾,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腹部裝飾纏枝蓮紋。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蓮」代表「廉」,「青」「蓮」合在一起,包含著清中晚期社會的意願,希望時政「清廉」。

第十、【明成化 黃地紅彩纏枝花卉紋小罐】【介紹】明憲宗朱見深於天順八年(1464年)登基,次年(1465年)改元「成化」。成化初年為于謙平冤昭雪,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儼然一副明君。琉球、哈密、暹羅、土魯番、撒馬兒罕等國紛紛入貢。明朝皇帝多擅畫像,朱見深擅長畫神像。在位對天順末年叛亂進行清理,平復兩廣,平復荊襄流民,並對河套進行清理,驅趕韃靼部落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