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盡頭是玩玉:和田玉,是文玩人逃不掉的「魔咒」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發佈 2020-03-05T00:32:35+00:00

文玩,顧名思義,是一種有內涵的玩。玩玉就是這樣,有時感覺你懂了,有時又會感覺你什麼都不懂,當你學會了新的專業知識就會把你之前的理論系統全部推翻,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不可逾越,需用心體會。

文玩,顧名思義,是一種有內涵的玩。

以前說,中華有「十玩」,分上五玩和下五玩:

上五玩:核桃、葫蘆、佛珠、菩提、和田玉。

下五玩:紫砂、摺扇、菸具、籠鳥、蛐蛐。

從最貼近生活的喝茶,到高大上的和田籽玉,每一種文玩的背後,都有著它獨特的知識。玩文玩,如果你不明白這些,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文玩人。

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種「文玩」,全民皆愛文玩的時代,文玩物件流行也會各領風騷,以前喜歡的現在慢慢看不上眼,現在喜歡的,又覺得有點太貴?那麼到最後,玩哪個才是最正確的?

以前有種說法叫「文玩盡頭是玩玉」。這裡不評斷這句話到底對不對,但很多玉友,確實是從很多玩項一步步最終選擇了玩玉的。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

文玩愛好也是一樣,剛開始可能是覺得好看、好玩,但玩到最後都是愛上它的內涵和文化。

文玩到了最後階段就不單純是玩,就開始注重文化了,玩木器雜項都玩的差不多的時候,很多人就要開始玩玉了,玉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玉的藏的內容更多一些。

和田玉本身就是歷史的載體,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你不僅收藏的是一件玉,同時你也收藏了一個故事或者一段經歷,更是一種文化。

玉器收藏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的文化活動,只有踏實學習,虛心求教,鍥而不捨,才能不斷提高鑑藏水平,才能藏有所得。

一個成功的玩家,必定是一個善於學習、知識豐富的人,所謂「文眼識古董,收藏品自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玩玉就是這樣,有時感覺你懂了,有時又會感覺你什麼都不懂,當你學會了新的專業知識就會把你之前的理論系統全部推翻,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不可逾越,需用心體會。

從玩材質到價值感,再到玩工藝玩出文化感悟。從材料價格的追求慢慢上升到藝術價值的追求。

不是說其他東西沒有文化意義,而是玉的文化屬性更強一些,內涵更豐富一些。

中國人偏愛玉更有文化上的原因——當玉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寄予「五德」、「禮義」含義,就超越了簡單的礦物美學。

有著八千年歷史的中國「玉文化」,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延續至今,是中華傳統文化區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代表,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人都把玉看作是集天地靈氣於一體的結晶,賦予了它不同的含義,它博大精深,寓意深刻。

玉文化中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干戈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國玉具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其中之一就是成為宗教象徵,存在於古代帝王皇宮的玉製品被看作是佩戴者地位身份等級的象徵,成為維繫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

此外,把玉的外觀特質等一些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創造。

有人說,千萬別玩玉,因為玩了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沉迷於和田玉籽料,百買不厭,你會開始琢磨中國的玉文化,你會寵玉有加,而忘掉其它了……

雖然看不上其他玩意了,但玩玉這一個愛好,就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和生活;

而我們玩玉人,之所以選擇和田玉,或許原因不同,但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卻是一樣的。


文章來源於:御府和田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