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怎麼讓孩子做好高中三年的學業規劃

台州晚報傳媒 發佈 2020-03-23T13:10:20+00:00

編者的話: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會做規劃,就能更有效地做事,從而更好地生存。新高考改革的一個初衷,就是通過放開選科等自主性選擇的機會,促進高中生們對人生進行思考和規劃。


編者的話: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會做規劃,就能更有效地做事,從而更好地生存。

新高考改革的一個初衷,就是通過放開選科等自主性選擇的機會,促進高中生們對人生進行思考和規劃。因為只有有了規劃,學生才能作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

新高考,需要學生們學會規劃。

春節前,台州市三梅中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徐忠勇在台州學院作了一場《敢想會想,敢做會做,減少內耗——<漫談高中生學業規劃的指導>》的講座。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作為高中生,當務之急是為高中學習做一個規劃。

我覺得敢想是前提。你的大學目標是什麼?一些同學在想這個問題時,都會發出一聲嘆息。他們認為自己缺乏信心,那些好的大學肯定與自己無緣。而我認為,這其實是「敢想」的大忌。

把夢想扼殺在搖籃里,所有的一切都將是多餘的。所以,面對大學,我們必須要敢想,敢於向好大學發起挑戰。人只有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才有可能獲得進步。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敢想呢?首先,要去體驗一下生活,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要體驗好和差的區別。有人為此分享了一種經歷:自己原先一直對頂級酒店沒有感覺,認為白花錢。但有一次,他偶然入住,就發現那種感覺簡直太美妙了!他就發誓要好好奮鬥,以後一定要每次都住五星乃至頂級的酒店。

年輕時的馬雲也是這樣的。他去過澳大利亞之後,被這個國家的發展水平驚到,特別是看到自己與人家的差距後,便樹立一種信念:讓自己發展得更好。

這就是敢想的來源。人往高處走,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甚至可以讓別人生活得更好,這才是活著的意義。

其次,我們要打破思維慣性。「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學校版就是,「他們就一定能比我考得好嗎?」也有這樣的同學,他們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從來沒有人考進過頂尖學校,於是就放棄了努力。

電影《風雨哈佛路》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主人公從一貧如洗、家庭紛亂的環境中,最終考入哈佛大學。現在學生的條件不知比這位主人公好多少倍,那麼,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拼一把呢?


接下來是會想,如何會想?處在高中,無非就是這麼一條:我在高考中達到什麼目標?我認為,科學地認識自己很重要,可以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評、自我探索、詢問他人(父母、老師、朋友)以及閱讀、體驗等不同的方式。其中,心理測評是最為快捷、科學和常用的一種方式。不僅要知己,還要知彼。這個彼,指的是大學和專業,即高考目標。很多同學想,只要我分數夠了就隨便挑,這樣並不嚴謹。有的專業不能光看名字,例如心理學專業,很多同學以為心理學就是心理諮詢,什麼催眠、微表情輪番學,但實際上本科階段極少可以接觸到真正的諮詢,更多的都是通識教育,例如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學起來比較理論。有的專業如建築學,絕大多數學校都要求考生要有美術基礎,不是光有一顆建築設計師的心,學校就能接納的。所以,對於目標,我們要弄懂它是什麼樣的。

大學,我們要了解它的實力水平、地理位置、學校特色、政策引導等。有條件的,還可以去實地看一下,畢竟有時候眼緣也是很重要的。對於專業,我們要了解的是學習內容、未來具體發展、學校的培養方向和報考要求等信息。

在敢想和會想之後,我們就要確立高中奮鬥目標了。有了目標後,我們可以製作一份承諾書,作為對自己高中階段的一種承諾。然後,把目標貼在一個醒目的地方,時時刻刻有提醒和激勵的作用。

一位年輕人,每天夢想發財。他幾乎每天都去教堂進行禱告:「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每天,他的禱告詞都一樣。

幾天後,他垂頭喪氣地來到教堂,同樣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以後幾天裡,他天天如此,做著同樣的禱告。最後一次,他跪在地上,嘴裡說著:「我的上帝,為何您不聽我的禱告呢?讓我中彩吧,哪怕就一次,我願意終身信奉您。」

這時上帝再也無法忍受了,他威嚴地說:「我一直在聽你相同的禱告,我再也受不了啦,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類似的同學也存在。他們雖然有目標,也準備去做,但在行動前卻望而生畏,認為太難了,便放棄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去做、不敢做,都是「紙上談兵」或「痴人說夢」。夢想就只能隨著時光凋零。所以,面對自己的夢想,一定要敢做,勇於邁向前方。

那麼,如何才算得上敢做呢?首先,我認為「學習」和「努力」不是怪物,最多是紙老虎。其次,「學習」這件事,只要開始做了,並且花了時間和精力在上面,就一定會有進步。如果你有夢,鼓足勇氣,只管去做!

除了「敢做」之外,還要「會做」。

第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高考路徑。大家肯定會選最近的那條,但事實上,高考除了最後所有人都參加的統一考試外,另有一些路徑可選。例如自主招生、特長生、招飛等。我們可以參考個人的大學目標、高考政策、個人條件和家庭條件等因素,看自己是否能找到最適合的高考路徑,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去嘗試一下,畢竟多一條路比單一的路更好。當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刻意去拔苗助長。

第二步:拆分目標。首先得看清自己目前處於什麼水平,再計劃高考中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然後把要做的努力進行拆分。將大目標化為階段目標、階段目標化為小目標,最後分解為一個個可以具體去做的行動。

比如,我們可以把大學的夢想進行拆分,變為每學期計劃、每月計劃、每周計劃,最後落實到每日行動中去。

第三步:監督與調整。很多同學雖然制定了完美的計劃,但執行效果不大理想。很有可能走著走著就走偏了,而自己渾然不知,或者說知道了卻仍然一根筋地走。因此,不管任何時候,我們必須得學會監督自己的狀態。監督什麼?一是是否落實計劃,二是落實得如何?如果能達到,就繼續;如果不能,就要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計劃,不要影響大局。

第四步:找到支持的力量。在學習上,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關,有時僅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消除的。如一些高考政策,我們精力有限,這時父母就可以幫我們詳細了解;再比如一些科目很薄弱,我們需要找一家輔導機構或者家教來幫助提高。有這些支持後,學習會變得更加順利,學海之苦也能緩解一些。

只有通過敢做、會做的修煉,我們才能找到奮鬥的動力,真正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我知道往那兒走,我也在走,可為什麼總是那麼艱難?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況,那很有可能是出現了心理內耗。

那麼,如何減少心理內耗?一是要定好目標,不要懷疑自己。即使現在水平較差,也要相信自己能行。二是面對學習時,不要刻板,要靈活應對,例如答應同學去玩了,那就好好玩,不要想自己是在耽誤學習。玩就是玩,學就是學。三是犯了錯誤,不要含糊和一味悔恨,要及時吸取教訓,獲得成長。四是堅持努力,不要半途而廢。奮鬥的路上,最怕虎頭蛇尾。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

同時,得減少效率型內耗。很多同學目標明確、捨得吃苦、執行力強,本應得到好的結果,卻偏偏輸在學習的效率或方法上。要掌握一些學習技巧,讓學習如虎添翼,比如學會利用碎片時間、發掘與有效利用自己生物鐘高效時間、番茄工作法等時間利用技巧;怎麼才能讓記憶更牢固,自己的思維習慣適合用什麼記憶方式等技巧;及時整理歸納錯題等學習習慣等。

還得減少觀念型內耗。有很多同學從根上痛恨學習,他們把學習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找不到絲毫興趣,但又不得不每天上學。這樣的話,只能讓自己陷入無窮無盡的內耗和痛苦中。學習,不是學生時代才有,而是貫穿整個人的一生。如果你對學習有偏見,不妨去調整自己的觀念,想想它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為學習做規劃,總結起來是12個字——敢想會想;敢做會做;減少內耗。如果你想讓高中無憾,那就給自己的高中生涯做一個規劃吧!



來源: 專副侃

講述/徐忠勇 記錄/攝影陳偉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