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親歷的美股史詩級暴跌,「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南都周刊 發佈 2020-03-23T13:23:02+00:00

特約撰稿:顧鄉,第一財經前國際部主編,現居紐約編輯:小豆3月20日下午,我從華人超市回家,一路看到,鄰居們跑步的跑步,遛狗的遛狗,似乎並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還記得,此前他一直強調,使用「封城」一詞所引起的恐慌,將比病毒更可怕。

巴菲特他老人家這麼大把年紀,一輩子也只見過五次熔斷,我們10天就見了四次……

特約撰稿:顧鄉,第一財經前國際部主編,現居紐約

編輯:小豆

3月20日下午,我從華人超市回家,一路看到,鄰居們跑步的跑步,遛狗的遛狗,似乎並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老外們的這種粗放做派,大概是我最近只去華人超市的原因——可以自由戴口罩,不用擔心別人異樣的目光。而在老外超市,人們幾乎是不設防的,華人去了也會迫於壓力摘下口罩。

回到家,我第一時間扔掉口罩,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查看手機,看到的第一條微信,是一條慰問信息。

「你還好吧?」朋友問,「聽說紐約封城了。」

一個多月來,我已經習慣了國內朋友的消息靈通。他們常常比我更早得知美國的新聞,並及時提醒我保重。但這次的慰問信息仍舊讓我吃了一驚,因為前兩天的消息是說不會封城,這麼快就改口了?

我撇開微信,去看外媒報導,很快就看到:紐約州州長科莫當日宣布,紐約州所有非必要行業的從業者必須留在家中。

科莫的措辭非常講究,一方面給人員活動按下了「暫停」鍵,一方面又避免了「封城」的表述。我還記得,此前他一直強調,使用「封城」一詞所引起的恐慌,將比病毒更可怕。作為3月以來連續寫了10篇華爾街觀察文章的作者,我對他的擔憂深以為然。

至少從3月3日開始,我就看到了恐慌情緒對於金融市場教科書般的統治力。而美聯儲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正在無意中扮演了煽風點火的角色。

半個多月後,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位國際投資家轉發了他與《巴倫周刊》的訪談,「我認為在近期美股下跌中大家已經是在恐慌式拋售(Panic Sale)……如果疫情能順利過去,你到6月份回頭來看,可能會覺得現在的恐慌有點可笑」。

這篇訪談的標題就叫《至暗時刻,不要讓恐慌占據你的大腦》,我覺得很好,第一時間點上了贊,並急忙打開電腦,打算一鼓作氣回溯這大半個月的恐慌式拋售。作為記錄也好,啟示也罷,希望讀者也能像我這樣有所感悟,對於人性和市場的關係,也能多一層思考。

-1-投資者用拋售狠狠打了美聯儲的臉

我的觀察起點,始於3月3日。當然,美股此前已經一路下跌。但直到這天之前,市場一直期待美聯儲干預,並相信它有充足的「彈藥」。正是這天發生的事,深深改變了市場的預期。

當天,美聯儲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0.5個百分點),至1%-1.25%。當時的聲明稱,新冠病毒對經濟活動構成了不斷變化的風險,「鑒於這些風險,為了支持實現最大就業和穩定價格的目標,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降低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

美聯儲加息或者降息的決策,一般發生在議息會議上。鑒於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於3月17日召開議息會議,外界沒有想到會有3月3日的「突擊降息」之舉。

這是金融市場的最大新聞,我記得當時自己因為疫情已經戒掉了去咖啡館寫作的毛病,於是就在家中廚房寫起了分析,認為降息理論上有助於提振市場。不料,市場卻做出了反向解讀。當日,美股市場劇烈震盪,道指無視美聯儲「救市」聲明,暴跌超過700點。投資者用新一輪拋售,第一次狠狠打了美聯儲的臉。

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新華社發)

我記得當時紐交所交易員蒂莫西·安德森抨擊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慌了神」!安德森在電視媒體上的戲劇性表現,看起來就像在說單口相聲,但他其實已經點出了問題的實質:即,美聯儲大幅提前降息,反而突顯了問題的嚴重性。也就是說,越是急著「救市」,越是加劇恐慌。

其後的市場表現,也印證了這一判斷。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為例,3月5日暴跌近1000點,3月9日狂瀉2000多點,3月11日重挫近1500點,3月12日再度暴跌超過2000點,並創下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還記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做美股新聞時,「道指千點暴跌」堪稱財經報紙的超級頭條,足以引發編前會長時間的熱烈討論。不料如今卻成了家常便飯,化作微信段子手的素材之源。我想,十多年來,與紙媒一同衰落的,原來還有道指啊。

也就是在3月12日道指創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後,我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列舉了全球超級投資者和大型機構的最新判斷,當時的四個小標題是這樣的:1,高盛:暴跌還在後面;2,橋水:瘋狂做空歐洲;3,羅傑斯:買入機會到來;4,巴菲特:不要根據新聞買賣股票。

當時,我還拿著《原則》和《債務危機》兩本書對國內同行吹噓,讓他們再去看看瑞·達利歐的著作,重溫橋水基金在金融危機中一戰封神的豐功偉業。沒想到,打臉很快到來……

當然,我被打臉事小,達利歐被打臉就不是開玩笑的了。但後來發現,真正被打臉打出血痕的,還是美聯儲!

-2-「鮑威爾討好了川普,卻得罪了市場」

3月14日,一位投資者在推特上寫道:「不要像沒有明天那樣,急於完成所有交易。」與很多股民一樣,他期待市場好轉,每個人都有明天。

明天的曙光似乎出現了。3月15日,美聯儲提前三天公布利率決議,突然宣布大規模降息100個基點(1個百分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從1%-1.25%下調至0%-0.25%,並出台7000億美元資產購買計劃,也就是量化寬鬆計劃。

相比加息/降息25個基點的慣常力度,美聯儲3月3日降息50個基點的力度已經很大,而3月15日不僅暴降100個基點,還再度祭出了以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聞名的量化寬鬆計劃,用藥不可謂不猛。

幾乎在一夜之間,美聯儲正式邁入零利率時代並重啟量化寬鬆。當天傍晚,我幾乎同時收到了彭博社和路透社的新聞推送,大家都在猜測市場明天的走勢。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我第一時間給總部位於上海和廣州的兩家國內財經媒體的朋友發消息,催促他們起床幹活。

當時是美國時間的周日,財經媒體正忙著打斷華爾街大佬們的假期,找他們來預測明天的市場走勢。

不料就在當晚,與3月3日首次緊急降息時的市場反饋一樣,美聯儲的所謂「大招」再度引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美股三大股指期貨全線暴跌,跌幅一度超過5%觸發跌停,預示著第二天美股開盤的又一輪震盪。

果不其然,還是沒有等來明天!3月16日,三大股指用全線崩潰狠狠給了美聯儲一記耳光。截至收盤,道指暴跌12.93%,納指暴跌12.32%,標普500指數暴跌11.98%。

那天,國內一家財經媒體駐紐約負責人的一句話點評令人印象深刻:「鮑威爾討好了川普,卻得罪了市場。」她還告訴我,自己當天開始居家上班,不用再去曼哈頓的辦公室了。

幾乎同時,我的兩位朋友(一位來自財富管理公司,另一位在畫廊工作)向我確認:紐約市開始大量執行遠程辦公,大家都不去辦公室了。

隨著美國疫情日益嚴重,暴跌還在繼續。到了3月18日,道指相比2月份的歷史高點已經跌去了10000點,抹去了川普就職以來的全部漲幅。也就是在當日,美股因標普500指數盤中跌超7%,再次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這是美股史上的第五次熔斷,也是10天內的第四次熔斷。

受疫情影響,紐交所3月18日宣布將暫時關閉交易大廳,23日起全部轉為電子交易。 (新華社發)

「巴菲特他老人家一輩子就見過五次熔斷,我們10天就見了四次……」全球金融人一邊講著這個笑話,一邊緊張地留意著橋水基金的爆倉傳聞。

3月12日時,巴菲特還只見過三次美股熔斷。之後一周,美股又熔斷兩次。

截至3月20日收盤,美股繼續大幅收跌,道指再度跳水近1000點。雖說橋水創始人達利歐此前緊急闢謠稱「一切安好」,但對於「誰是下一個雷曼兄弟」的討論早已不絕於耳。

可以說,美聯儲3月雙降息後,市場竟然如此不給「面子」,反映出反向預期已經形成:越是急著出台貨幣擴張政策,越是意味著疫情已經失控。正如開篇所言,人們看到了恐慌情緒對於金融市場教科書般的統治力。

-3-美聯儲為何「越幫越忙」?

《格林斯潘傳》曾經提到,1987年「黑色星期一」全球暴跌之際,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本應在午飯後飛往達拉斯參加一場會議。

當時,格林斯潘的副手在電話中勸告他取消行程,但他認為最好的政策就是保持平靜和自信。他堅持飛往達拉斯,以平靜和自信引導了市場預期,最終平息了恐慌。

作為格林斯潘的後繼者之一,鮑威爾在本輪暴跌中,卻更多扮演了某種推手式的角色。實際情況是,美聯儲對疫情本身輕描淡寫,但在政策上卻做出過激反應,令投資者「反向理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可能比預想的更糟糕,從而在美國乃至全球範圍內加劇恐慌情緒。

當然,這種評價對鮑威爾來說或許並不公平,因為他自繼任美聯儲主席以來就面臨著川普的巨大壓力,最終導致美聯儲受到了廣泛的「獨立性質疑」,扭曲了市場預期。

我在這裡簡單梳理一下:2017年11月,川普提名鮑威爾接替耶倫成為美聯儲主席。2018年2月就任後,鮑威爾因維持縮表進程不斷挨罵——看重股市表現的川普無視美聯儲的獨立傳統,公開指責其政策不夠寬鬆,對經濟的支撐不夠。到了2019年8月,鮑威爾終於打開降息通道,同時逆轉縮表進程,被一些分析人士指責為討好川普的行為。

2018年2月,鮑威爾宣誓就職。

在美國經濟表現尚可的情況下,放鬆貨幣政策被認為是追逐短期經濟和股市效益的行為,還有可能犧牲美聯儲的通脹目標。因川普壓力導致的美聯儲獨立性弱化,削弱了其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預期。

與此同時,「市場面臨下跌壓力時美聯儲就會出手」的預期,可能產生道德風險,令投資者過度追逐風險,引發系統性風險的上升,也令「救市」行為的效力大打折扣。

以上種種原因,令美聯儲3月的瘋狂降息無法扭轉市場頹勢。可以說,美聯儲因為背離了自己一貫的市場形象和政策目標,正在不斷付出代價。

-4-疫苗可能才是市場的救世主

3月20日晚上,也就是北京時間3月21日的上午。隨著國內朋友紛紛起床,微信上的慰問消息越來越多。

「紐約事實上封城。」我回復一位朋友說,「但措辭上不是『封城』,因為怕加劇恐慌。」

嚴格來講,紐約州發布的是非關鍵行業企業員工的「居家辦公令」,州長科莫也否認紐約州將採取封城措施。但不管怎麼看,這都像是一個文字遊戲。正像科莫此前強調的那樣,他要避免產生恐慌。

非金融出身的官員都知道「恐慌比病毒更可怕」,美聯儲會不知道嗎?肯定不可能。但關於市場的一個永恆真相是:它不會按照人類的意願行事。當預期被扭曲後,所有的好心都可能在辦壞事。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國際石油價格戰和市場的貪婪與恐懼,才是當前走勢的真正推手,但「越幫越忙」的美聯儲,顯然也得為美股本輪史詩級暴跌「背鍋」。目前看來,未來的疫苗可能才是市場的救世主。

來源|南都周刊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