溮河區譚家河鄉:防疫脫貧兩不誤 銀耳棚里謀致富

今報信陽 發佈 2020-03-05T03:26:12+00:00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張亮 萌友 張鄧陽 文圖當前不僅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也是人員返崗、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期,還是銀耳栽種的黃金期,譚家河鄉大橋村第一書記謝鳳琴在堅定不移執行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引導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期間銀耳順利栽種。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亮 萌友 張鄧陽 文圖

當前不僅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也是人員返崗、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期,還是銀耳栽種的黃金期,譚家河鄉大橋村第一書記謝鳳琴在堅定不移執行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引導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期間銀耳順利栽種。

「採用75度的酒精對表面進行消毒,殺死細菌,確保菌種不被感染,然後打開這個袋子,可以看到這個銀耳菌種。」3月3日,在譚家河鄉大橋村大塘組的銀耳基地內,來自大橋村的20多名村民正搶抓有利時節鑽眼、點菌種,確保疫情防控期間銀耳順利栽種。

據了解,銀耳基地建有8個大棚,面積達400多平方,帶動貧困戶29戶64人,培養了一大批懂科技,善經營的新型農民,食用菌和袋料香菇,在村大塘、團包兩組,已初見規模。

大橋村委會主任黃光銀告訴記者,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銀耳耳棒接種時間延期,眼看就要錯過最佳接種時間,大家心急如焚。

「去年我們種了是20萬斤,收入還不錯,今年就是受疫情的影響,接種的時間都延期了。」當地的銀耳種植大戶董仕銀介紹,再加上這個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技術掌握、操作流程也不像以前那麼大膽,不知道該怎麼辦。

第一書記謝鳳琴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立即引導群眾搶抓時節生產,積極組織衛生院醫務人員與大橋村黨員志願者緊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每天對進入基地的耳農們實行登記、消毒、測量體溫,確保疫情防控和銀耳接種兩手抓、兩不誤。

「目前這個天氣情況也好,對銀耳的生產非常有利,加上市婦聯和謝書記的大力支持,我們心裡更有信心了,準備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增加2萬斤。」黃光銀高興的說。

「對進場人員我們實行了一天兩次監測體溫,對這個場地實現一天兩次進行消毒。」正在現場測量體溫的黨員志願者王光斌說,他們要求現場的村民在作業過程中必須佩戴口罩,並保持一定距離,確保安全生產。

據了解,為切實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大橋村第一書記謝鳳琴爭取上級資金40萬元新建巧媳婦扶貧產業基地和興欣生態農業種植科技有限公司,與50戶貧困戶分別簽訂幫扶協議,每年每戶增收1000元;40戶貧困戶與萬峰茶企業、土門茶葉合作社簽訂幫扶協議,每年每戶增收2000元。累計爭取市、區民政局、財政局、扶貧辦200多萬元資金支持,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大橋村的發展注入活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