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山因何被旅行者朝聖?不止山水神秀,徐霞客遊記在此開篇

官子旅行 發佈 2020-03-05T05:47:59+00:00

景區位於天台縣城西北8公里,是一處花崗岩地貌的景區,區內有投資42億元的桐柏抽水蓄能電站,擁有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和秀麗的山水風光,是東晉孫綽中所說的「仙都」所在,它的人文景觀可用五句話來概況「黃帝鑄丹歷史悠久,仙氣常駐;仙氣長留:高道修真,開創南宗:文人詠贊 ,美景迭出:蓄能電站

浙江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是天地造化所青睞的。這裡的山這裡的水被唐宋兩代大詩人所歌詠,留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詩篇。「日春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南國天台山水奇」等等流傳至今的佳句,雁盪山、錢江潮、杭州西湖都是詩人筆下常常描寫的內容。到了明代,更有大旅行家徐霞客對浙江山水的格外偏愛,他的遊記中有五篇寫的就是浙江的山水,其中第一篇就是從浙江天台山作為開篇之作。


作為一個喜愛旅行的人,怎能少了浙江山水的足跡,而去天台山旅行對更多的旅行人來說,有一種崇拜的心裡。這源自天台山清秀的山水,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佛教文化,最深層的追隨,則是對徐霞客的一種敬仰和尋找。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中東部,地處寧波、紹興、金華、溫州四市的交接地帶,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而來過這裡的遊人都會對這裡的懸崖峭壁以及流水瀑布等自然景色記憶深刻。

除此之外,清涼舒爽的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宛如人間仙境的瓊台仙谷、濟公故里赤城山和驚險刺激的龍穿峽也都在此處。憑藉這個優勢,天台山被列為「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


陽春三月,漫步于山林中,不僅能夠感受到山清水秀的美,還能放鬆身心,盡情遊玩。隨眼可見的溪流岩石,花草彩蝶,將這裡的美完完整整的呈現出來,讓人心馳神往。春暖花開了,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尋訪下徐霞客當年的足跡。

天台山風光秀麗,自古就有「八大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無名無姓數不清」的說法,而且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滲透,山、岩、洞、瀑各具神韻,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獨特風格。根據地理位置和特色劃分為13個景區,各景渾然天成,別具一格,美不勝收。

這裡是佛教天台宗發源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五百羅漢應真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和合文化發祥地、詩僧寒山隱居地、劉阮桃源遇仙地以及王羲之書法悟道地。綺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佛道文化相得益彰,讓這片神奇的土地到處生機勃勃。

赤城景區是天台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區之一,赤城是赤紅色城堡的意思,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時,赤城山在雲霞的掩映中赤赭如火,遠遠望去就如一座火紅的城堡,因而得「赤城」一名。赤城景區總面積1.3平方公里,海拔306.5m。赤城山「不與眾山同一色,敢於平地拔千仞」,因而被稱為是台岳南門的標誌,台州市也曾因此山而將市名定為「赤城郡」,而天台縣的縣名也叫「赤城縣」。


從遊覽角度來看,赤城山可以分為三個系列,從下往上分別是佛教系列、濟公系列和道教系列。下層紫雲洞是東南沿海著名尼庵,中層是少年濟公讀書處濟公院,上層是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歷史上的赤城山是高道大德、文人墨客心中的聖山,敦煌高僧曇猷、天台宗九祖湛然都曾在此宴坐、講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來此次遊歷,而建文帝則兩次在此度歲,可以說這是一座佛道雙棲、名副其實的名山。那麼山中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拾級而上,去揭開這座聖山的神秘面紗。

天台是活佛濟公的老家,是少年濟公成長的地方。在民間都稱濟公為「活佛」,但實際上濟公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濟公原名叫李修緣,法號道濟,是禪宗臨濟宗楊歧派的高僧,生活在南宋時期,因為行事瘋癲,不拘一格,而被世人稱為濟顛和尚。公元1148年,濟公出生在天台永寧村,長大後在國清寺出家,後到靈隱寺受具足戒,跟隨禪宗臨濟宗高僧瞎堂慧遠學習佛法,公元1209年圓寂於杭州凈慈寺。濟公一生浪跡天涯,無我利他,扶危濟困,懲惡揚善,是活在百姓心中的一尊佛,因此稱他為活佛。

1957年,周恩來總理陪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元帥到虎跑遊覽時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人民很喜歡濟公,他關心人,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濟公的美麗傳說。」2006年,濟公傳說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濟公故居建築格局是「三台九明堂」,為天台富豪人家的典型建築。那什麼叫「三台九明堂」呢?三台即三進,就是三個分隔的道地。每個道地三個堂(一中堂二橫堂)合起來稱三台九明堂。三個道地的圖案不同:前道地中間是五蝠,旁邊為梅花,意為梅開五福。中道地是鹿,後道地是壽,合稱「福、祿、壽」。

到天台山,如果沒有到國清寺,等於沒有來過天台山。天台山因一座國清寺而名揚中外。這裡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日本韓國天台宗的祖庭,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力。

眾所周知,佛教發源於古印度,傳入中國後開始廣泛流傳,擁有眾多信徒,並衍生出了許多教派,而天台宗就是結合中國本土實際所創出來的第一個教派。創立者叫智顗,南朝人,因給晉王楊廣授過菩薩戒而被尊稱為智者大師。智者擅長講經說法,被佛學界公認為東方的釋迦牟尼,地位崇高。公元575年,智者大師入天台山隱修,在此建了十二座道場。國清寺由楊廣根據智者大師親手繪製的藍圖,按照皇家寺院的規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千百年來,國清寺保持著最初的修行方式,強調農禪並重,也就是說修行和勞作都作為平時修行的必備功課。像我們現在視線所觸及的山林、良田都是屬於國清寺的寺產。

春風拂面,隋塔高聳入雲,在這一片蒼翠中顯得特別的雄偉,點點青苔斑駁更是記錄了這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幻。這座塔叫隋塔,是晉王楊廣為報智者大師給他授菩薩戒的師恩建造的,因此又叫報恩塔。此塔六面九級,高59.4米,在浙江省現存古塔中是最高的。原塔為空心樓閣式磚木結構,因時日久遠,飛檐斗拱腐爛,只剩中間的塔體,卻愈發顯得雄偉、壯觀。民國初整修時,從塔中取出7方隋代線刻佛像,藝術價值很高,現藏寺內三聖殿前塔碑室。


天台山的七佛塔不得不去,這七支小佛塔供奉過去七佛,俗稱七佛塔,塔面上刻著過去七佛的名號。日本著名的「國東塔」,就是以我們國清寺的七佛塔為祖型而建造的。在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塊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禪師的衣冠冢。一行禪師曾入國清寺拜師學習算法,對國清寺留戀萬分,希望常住於此,因此後人就在此立了衣冠冢來紀念他,這也是全國目前僅存的一座一行禪師衣冠冢。

世界上有石橋的地方很多,有瀑布的地方也很多,但既有瀑布又有石橋的,且石橋和瀑布如此完美結合的地方,就只有一處,就是石樑飛瀑,是天下唯一,天下第一,天下奇觀。石樑飛瀑,終年流水不斷,就是大旱年間依然瀑布飛瀉,兩旁松竹掩映,令人心曠神怡。


這座花崗岩天生橋長約7米,厚5米,梁底空洞高約2米,金溪之水從石橋下穿過,從30米高的峭壁直瀉而下至惠澤潭,橋以瀑險,瀑以橋奇,蔚為壯觀。因為景色實在太奇妙,所以當地人民就賦予石樑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事。

相傳石樑就是觀音造的,觀音將兩邊山上兩條巨龍的舌頭拉過來就搭了一座石樑橋。現在我們看石橋,中間還確實有一條拼接的縫。美麗的傳說故事使得石樑更加生動而富有生命力。


而到這裡的文人墨客們也講這個故事寫進了他們的詩句中:「山南山北盡白雲,雲中有水接天津。」從這個位置看,石樑之水好似從天際流下。「兩龍爭壑那知夜,一石橫空不渡人。」不但將傳說故事寫進了詩里,更是藉故事形象地寫出了石樑的險,石樑的俊和石樑的奇。

這石樑飛瀑除了吸引文人和遊人外,許多影視劇組也紛紛趕到此地取景,像膾炙人口的《少林寺》,就使李連杰一夜紅遍大江南北。此後,《美國小和尚》、游本昌的《濟公傳》張國立的《濟公新傳》、張紀中版《射鵰英雄傳》,還有香港TVB熱劇《寒山潛龍》都曾在此取景。著名導演張紀中更是為之痴迷,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水滸笑傲歉仙債,英雄遲早聚天台」的感嘆。

後面那座拱形石橋叫仙筏橋,在這裡仰望石樑,使人有「忽如天際」的感覺。仙筏橋始建於明代,與國清寺前的豐干橋,九遮山的牮橋一起載入《中國科技史》的橋樑篇。


如果不是感覺很累的話,一定要去瓊台仙谷。顧名思義,這是一個仙人聚集的地方,山山水水皆是「玄聖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瓊台仙谷獨特的峽谷風光。穿過幽深的洞府,跨過玄妙的廊橋,順著臨溪棧道緩緩前行,一路皆是奇特的峰巒,陡峭的山崖,飛泄的瀑布,碧綠的龍潭,再加上山林間那若隱若現的道觀,像極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長卷,一幅幅、一段段,一步一景,令人心曠神怡。

瓊台仙谷古稱西靈溪,俗稱百丈坑,前者道出了瓊台之靈秀,後者則道出了瓊台之險峻。登上山頂遠眺瓊台,山巒似蓮花盛開,雙闕如旌旗並展,再加上這裡常年雲霧縈繞,更像是給瓊台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景區位於天台縣城西北8公里,是一處花崗岩地貌的景區,區內有投資42億元的桐柏抽水蓄能電站,擁有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和秀麗的山水風光,是東晉孫綽(游天台山賦)中所說的「仙都」 所在,它的人文景觀可用五句話來概況「黃帝鑄丹歷史悠久,仙氣常駐;仙氣長留:高道修真,開創南宗:文人詠贊 ,美景迭出:蓄能電站,光照神舟。」是天台山的支柱景觀。

徐霞客第一次來天台山時年僅26歲,時隔二十年後他第二次遊歷天台山,足以說明天台山在一代「游聖」心目中的影響。如果說能牽掛的,一定是這裡的山水神秀。


天台山門票60元,從台州市的椒江、黃岩、路橋,可以分別在台州客運總站、客運西站、客運南站乘坐當地到天台縣的大巴,每半個小時左右就有一班,交通非常便利,到達天台縣車站後,從天台車站乘坐到天台山以及各旅遊景點的公交車,基本上隨到隨走。

遇見亦是美好,塵封便已傾城。

本文為頭條優質旅遊領域創作者@官子旅行 原創,拍片碼字不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商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