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致敬「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發佈 2019-12-30T07:41:17+00:00

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在京舉辦2019年「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

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書寫青春華章。

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在京舉辦2019年「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

以夢為馬燭照學子 為農村孩子點亮希望之燈

2009年從湖北文理學院畢業後,李晶響應湖北省「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投身條件非常艱苦、師資缺乏的十堰山區學校胡家營小學,開始了3年的支教生涯。2012年,她來到沙洋縣拾回橋鎮老山小學任教。

90多名學生,大多來自雲南、河南等地移民家庭。8名教師均年過半百,「80後」的李晶是學校唯一念過大學的女老師。

在她的感召下,李晶的妹妹、愛人、父母相繼來到拾回橋鎮,和她一起為農村孩子播撒愛的陽光。

樂於奉獻,成績斐然,李晶先後獲得縣級「優秀資教生」和「教壇新秀」、荊門市「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2019年9月還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感動與收穫,把最美青春奉獻給鄉村教育,鄉村教育的沃土也孕育了她和孩子們美好的未來與希望。

回到農村廣闊天地 田間地頭踐行夢想與責任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父輩的情感是她紮根農村的動力源泉。從農業大學畢業後,楊媚義無反顧回到農村。

2011年7月,楊媚考上大學生村官,來到重慶榮昌區最邊遠的鄉鎮之一吳家鎮雙流村。來到村裡,第一件事就是謀劃特色產業發展。

沒有啟動資金,就把嫁妝和裝修新房的錢拿出來;請不起工人,就自己搭窩棚栽種採摘。苦日子挺過來,觀望的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也跟著幹起來。

全村100餘戶村民建成蔬菜大棚600餘畝,年增收500餘萬元。隨後,她又帶領菜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榮昌區發展村級集體建設試點項目資金,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服務平台,實現集體經濟盈利近20萬元。

吳家鎮雙流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村,2018年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榮譽稱號;現任榮昌區吳家鎮經發辦副主任、雙流村黨總支書記的楊媚也先後榮獲「重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重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讓鄉親們富起來」,紮下根,一干八年,初心和夢想在這裡開花結果。

細心誠心耐心 為藏區人民架起社會保障彩虹橋

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兩河口鎮,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2013年起,金彩虹就在這裡從事勞動保障工作。

面對1035平方公里轄區內散居的1400餘戶、5000餘名群眾,如何提高參保率?如何改變鄉親們「到45歲才參保」的觀念?這成為金彩虹工作的重點。

走東家串西家,金彩虹一家家核實參保信息,到集鎮上擺攤設點,用群眾易於理解的大白話宣講國家的好政策,用淺顯易懂的數據邏輯給群眾做工作,說服群眾參加社會保險。

寒來暑往,金彩虹在兩河口鎮度過了6個春秋。6年來,兩河口鎮的老百姓參保率從66%達到了100%,金彩虹用熱心、細心、誠心、耐心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信任,保障了群眾發生困難時的基本生活。

聚焦民生 做造福百姓的「孺子牛」

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的宗立冬,毅然放棄優渥的工作待遇和生活環境,於2013年來到寧夏基層做了一名定向選調生。

參加工作6年來,宗立冬一直紮根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基層鄉鎮,歷任鎮黨委秘書、文書、黨政辦副主任、政府副鎮長、政府鄉長、區委常委、鄉黨委書記等職位,工作角色不斷變化,但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熱誠一如既往。

實施中回醫藥研創基地等20餘個重點項目,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盤活村集體資產,新建日光溫室17.5畝、大跨度拱棚177.5畝、移動拱棚30畝……宗立冬創新思路推動鄉村振興,聚焦民生破解難題。

他還組織實施婦女兒童關愛項目和大型幫扶助學慈善項目,協調解決歷年累積案件和糾紛,讓群眾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

率先垂範,履職盡責。宗立冬獲得自治區黨委、政府「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先進個人」、自治區委組織部「全區優秀選調生」等稱號。從紮根基層的那一天起,他就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堅守與創新 為山里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

2011年,陶建剛畢業於西安文理學院。響應國家中央特崗教師計劃,他來到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支教,先後在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和照金紅軍小學擔任副校長。

大山里孩子和家長們期待的眼神,讓他一干就是9年。堅守,伴隨著一連串的創新和改革——他推進紅色書香校園建設,開展每天唱紅歌、每周講紅色故事等;搭建交流互動平台,創建學校網站,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及時了解孩子情況。

陶建剛獲得了中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發展促進會「全國紅軍小學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和城市的孩子相比,山裡的孩子更需要老師來傳遞現代文明和科學知識。」他說,「我願意為他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戶。」(王優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