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探疑:黛玉和寶釵,賈政更傾向於哪位做自己兒媳婦?

紅樓不紅 發佈 2019-12-30T07:51:58+00:00

《紅樓夢》中有許多值得細細探討的話題,尤其是圍繞「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之爭的評論更是說法頗多,曹雪芹的筆法很狡猾,他並沒有直言賈府上層領導對寶玉婚姻人選的態度,比如賈母從來沒有直接說出「讓寶黛在一起」,王夫人也從來沒提過「金玉良緣才是一門好姻緣」,但我們讀者卻能通過書中隱晦的


《紅樓夢》中有許多值得細細探討的話題,尤其是圍繞「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之爭的評論更是說法頗多,曹雪芹的筆法很狡猾,他並沒有直言賈府上層領導對寶玉婚姻人選的態度,比如賈母從來沒有直接說出「讓寶黛在一起」,王夫人也從來沒提過「金玉良緣才是一門好姻緣」,但我們讀者卻能通過書中隱晦的點點滴滴明顯看到賈母對寶黛愛情的呵護,以及王夫人對金玉良緣的贊同,但賈政對寶玉婚姻的人選,似乎一直秘而不宣,筆者今天試來分析賈政對寶玉婚姻人選的意見,以供大家參考批評。

筆者認為,關於寶玉妻子,即寶二奶奶的人選,若是硬從林黛玉、薛寶釵兩人之間進行選擇的話,賈政應該更喜歡林黛玉多一些。

林如海與賈政私交甚厚

林黛玉之母賈敏乃是賈政的親妹妹,賈政是林黛玉的親舅舅,光從親戚關係看,林黛玉跟賈政的關係更近一些,而且從書中的描述來看,賈政與妹夫林如海的關係一直還不錯,第三回這般記載:

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大內兄現襲一等將軍之職,名赦,字恩侯;二內兄名政,字存周,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高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托。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第三回

注意細節,林如海在向賈雨村介紹賈赦、賈政兩位內兄時,對賈赦只是簡單介紹,卻對賈政讚譽頗高,言行之間讚譽之意溢於言表,可見林如海與賈政私交不錯,況且兩人都是讀書之人,自然志趣相投,所以出於對妹妹賈敏、妹夫林如海的親密關係,賈政應該天然之間對林黛玉的感覺要好於薛寶釵。

林黛玉才華橫溢,頗得賈政之心

賈政雖然是賈府的第一領導人,但他身上卻有著濃重的書生氣,平時也是不諳俗事,只以讀書下棋為樂,所以他格外注重女子的才華,而林黛玉恰好符合他的條件,書中明確提到的有第七十六回「凹晶館聯詩悲寂寞」,林黛玉曾說過舅舅賈政對自己的賞識,書中如是記:

黛玉道:「實和你說罷,這兩個字還是我擬的呢,因那年試寶玉,因他擬了幾處,也有存的,也有刪改的,也有尚未擬的。這是後來我們大家把這有名色的也都擬出來了,注了出處,寫了這房屋的坐落,一併帶進去與大姐姐瞧了,她又帶出來命給舅舅瞧過。誰知舅舅到歡喜起來,又說:『早知這樣,那日該就叫她姊妹一併擬了,豈不有趣!』所以凡我擬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如今就往凹晶館去罷了。」——第七十六回

從這段內容可以看出,賈政對林黛玉的才華是相當欣賞,對於林黛玉的詞句,竟然一字不改,全都用了。雖然在封建社會,一直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但看賈政,似乎並不在意這一點,恰恰相反,對林黛玉這樣的女子的文采,他照樣欣賞。

為求客觀,我們不得不提到薛寶釵,寶釵的文采也很棒,也曾受到賈政的讚許,譬如第七十九回「薛文龍悔娶河東獅」中,夏金桂要給香菱改名字,期間提到了寶釵,香菱曾說:「奶奶不知道,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夸呢。」可見賈政同樣也讚許寶釵的才華,因此若是客觀論來,在才華這方面,黛玉、寶釵算是打了個平手。

賈政的書生氣,註定他更喜歡黛玉多一些

書中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有一個經典的情節,賈政攜眾清客暢遊剛剛竣工的大觀園,期間遊覽至瀟湘館和蘅蕪苑的時候,賈政給出的評價完全表明了他對黛玉、寶釵的看法,且看文本記載:

賈政笑道:「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賈政對瀟湘館之評價


賈政道:「此處這所房子無味的很。」——賈政對蘅蕪苑之評價

眾所周知,林黛玉後來住進了瀟湘館,薛寶釵住進了蘅蕪苑,賈政對這兩處建築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代表了他對黛、釵兩人的看法,可見在賈政的潛意識中,他更喜歡林黛玉這種性情的人多一些。

賈政雖然身居工部員外郎之職,但是卻不諳俗事,喜歡清凈高雅,就連元妃省親興建大觀園這麼重要的事情,賈政也是全權交給了賈珍、賈璉以及他手下的清客們去辦,自己樂得高臥,不問俗事,所以賈政身上帶有濃重的書生氣,這決定了他看人的狹隘視角,對於薛寶釵,雖然容貌姣好、學富五車,但卻出身皇商之家,身上帶著與生俱來的功利心思與市儈氣息,寶釵這樣的女子放在今天,是極為難得的「女強人」苗子,可在賈政眼中,他不會喜歡這樣世俗的女子,這是他思想的局限。

因此若是林黛玉和薛寶釵站在一起,單論賈政的個人情感,他應該會選擇林黛玉做自己的兒媳婦。

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批評指正。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