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山一戰,除了名將夏侯淵英勇戰死,還有一位神童也就此殞命

愛尚文史 發佈 2019-12-30T08:43:48+00:00

漢中形式圖導語∶定軍山一戰,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也是劉備入駐漢中的關鍵性戰役。在此戰中,曹魏第一大將夏侯淵將星隕落,英勇戰死於定軍山下。曹老闆痛失一臂,傷痛不已。除此之外,更令人唏噓的是,有一位十三歲的神通,也秉持著視死如歸的精神,長埋在了定軍山腳。


導語∶定軍山一戰,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也是劉備入駐漢中的關鍵性戰役。在此戰中,曹魏第一大將夏侯淵將星隕落,英勇戰死於定軍山下。曹老闆痛失一臂,傷痛不已。

除此之外,更令人唏噓的是,有一位十三歲的神通,也秉持著視死如歸的精神,長埋在了定軍山腳。

漢中之戰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導致曹操無暇顧及漢中,夏侯淵獨木難支的情況下,終於命隕定軍山下。


一、曹劉漢中爭先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聞知劉備已經取得了益州,料定劉備的下一步行動會攻取漢中張魯。因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若無漢中,則蜀地危矣。於是曹操決定搶先一步,率領十萬大軍親征張魯。

劉備集團拿下益州之後,在安撫益州內部的同時,也調兵遣將,把下一戰略目標,緊緊的鎖定在了漢中。

二、孫劉荊南之爭

但是!東吳孫權的出手,打破了劉備的全盤計劃,使劉備喪失了搶先進據漢中的機會。

劉備取得了益州,兵峰日漸強盛,嚴重的威脅到了東吳集團的發展。於是,孫權遣使者出使益州,向劉備索還荊州諸郡。

雖然劉備表面上承諾歸還,但內心卻極度的不願意。他揚言要在自己拿下涼州之後,才能夠盡數歸還荊州諸郡。孫權見劉備以空話搪塞,於是大發雷霆,令呂蒙襲取了荊南三郡。

劉備考慮到荊州的重要性,主動放棄了對漢中的爭奪權,親自率領大軍東進,入駐公安,打算搶回荊南三郡。

三、孫劉重結盟好,劉備還救漢中

正在劉備與孫權各自僵持不下之際,漢中張魯告破的消息傳到了荊州。

劉備聽聞漢中即將落入曹魏,益州便會門戶大開,於是後悔不已。草草的與孫權簽訂了停戰協議,並同意將荊州一分為二,孫劉兩家各得一半。

處理好荊州的矛盾後,劉備火速領軍趕往益州,想要趕在曹操之前接應到張魯,補救這次的過失。可惜他為時已晚,在向益州進發的途中,張魯舉眾投降了曹操。緊接著曹操大軍壓境,益州危在旦夕,壓力倍增。

四、孫劉一致對外,曹操被迫北還

既然三足鼎立,曹魏的實力最強,如果劉備滅亡了,東吳也會步其後塵。孫權為了挽救劉備這股外援勢力,遂發動了合肥之戰,試圖在合肥方面給予壓力。

收到合肥進軍的消息,曹操讓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留駐漢中,並令張郃伺機攻取巴地。然後親率大軍馳援合肥。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率大軍趕到居巢,此時張遼、李典等人已經將孫權擊敗了。曹操趁勢向濡須口進軍,無奈吳將甘寧「百騎劫曹營」吳軍士氣大漲,曹操被迫退軍。

第二年(公元217),曹操再次對濡須口用兵,孫權難以抵擋,遂與曹操講和。

五、曹操支援漢中,可惜禍起蕭牆,夏侯淵獨木難支,戰死於定軍山下。

漢中方面,劉備進至陽平,夏侯淵等人與劉備夾關對峙。曹老闆在擺平孫權之後,火速的馳援漢中,可惜禍起蕭牆。北邊的各大部落集體反叛,曹操令曹彰等北還去平息叛亂,大軍被迫停駐在了長安。

支援遲遲不到,兵力極度缺乏,劉備下令猛攻不斷。無奈之下,夏侯淵分兵張郃駐守東部,自率精銳守備南部。

劉備下令猛攻張郃,張郃難以抵擋,於是夏侯淵又分去一半的兵力給張郃,身邊的兵力更加不足。劉備軍趁機反攻夏侯淵部,黃忠等居高臨下突襲,夏侯淵獨木難支,最終戰死在定軍山下。


夏侯淵之死,可以說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合肥戰役結束後,曹操一直想支援漢中。無奈孫權給的壓力太大。好容易打服了孫權,正準備支援漢中的時候,又遇到了塞北各部落的鬧事。

因此!支援漢中一事一再擱淺。當他再想支到援漢中的時候,卻收到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夏侯淵戰死定軍山,曹魏禍不單行,一位神童也因此殞命。

這位神童,就是夏侯淵的第五子夏侯榮。夏侯榮字幼權,打小就聰明伶俐,七歲就會寫文章,他每天要讀很多的書,幾天下來倒背如流。曹丕聽說後,請夏侯榮作客,在座賓客百餘人,每個人都遞交了自己的名刺。夏侯榮只看一遍,就與每個來客談話,而且不會弄錯一人。

夏侯榮是繼曹沖之後,曹魏的第二個「神童」,其聰明才智不下於曹沖。令人惋惜的是,上天常常妒忌英才,夏侯榮的命運與曹沖無異,曹沖十三歲病逝,夏侯榮也是十三歲殞命。

定軍山之戰,夏侯淵兵敗被殺後,左右將領勸夏侯榮趕緊逃命。夏侯榮不走,對眾將說道「我父親已經為國捐軀,我怎麼能逃跑苟活於世!」於是拔劍奮力沖入敵陣,英勇戰死在亂陣之中。史籍記載如下:

漢中之敗,榮年十三,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親在難,焉所逃死!』乃奮劍而戰,遂沒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