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前夕,蘇聯大力發展國防航空工業,仍落後德國一大截

大國銳評 發佈 2020-03-22T18:06:34+00:00

1939年初的蘇軍總兵力是194萬人,到1941年6月就增至537.3萬人。朱可夫元帥在晚年曾沉痛地回憶說:「我們進入戰爭時,同德國相比仍然是一個技術落後的國家。」

戰爭前夕的蘇軍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蘇聯一面加強國防工業的建設,一面大規模地擴充軍隊。1939年初的蘇軍總兵力是194萬人,到1941年6月就增至537.3萬人。到開戰前夕,蘇軍擁有2.5萬輛坦克,1.9萬架作戰飛機,6萬門火炮和擊炮。其中,西部邊境各軍區共有308萬人,擁有1.4萬輛坦克,1.1萬架作戰飛機,375萬門火炮和擊炮。雖然蘇軍的飛機和坦克數量相當龐大,但多數是接近報廢年限的陳舊兵器。蘇軍無論步兵炮兵、裝甲兵還是航空兵。都缺乏現代作戰所需的無線電設備。蘇軍的機動車輛總數也遠不如德軍,使其作戰機動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戰前,蘇聯航空工業生產了約2740架新式飛機。包括「雅克」、「米格」、「拉格」殲擊機2030架,「佩2」轟炸機460架,「伊爾-2強擊機249架;坦克工業製造了1861輛新式坦克,包括T-34坦克1225輛,KB坦克636輛。到戰爭前夕,部署在西部邊境的新式飛機有1540架,新型坦克有1475輛。這確實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量,但它們從工廠運到部隊的時間太短,官兵們還未能熟練運用這些新裝備。

1941年5月1日,蘇聯基輔軍區舉行「五一」節閱兵式。坦克源源不斷地通過基輔中心廣場,但絕大多數都是已停產的老式坦克,包括外表上很壯觀的多炮塔坦克,而日後威震疆場的T-34卻寥寥無幾。隨後,空軍的機群呼嘯著過廣場上空,其中只有1個小編隊的新式戰鬥機。當時基輔軍區不缺乏T-34坦克,「米格-3」等新式殲擊機也有百餘架,但坦克兵和飛行員還不能純熟地駕駛。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有嚴格的規定:坦克兵的駕駛時間只能有5小時。而在德國國防軍的坦克部隊里,坦克兵的駕駛時間至少有50小時。

蘇聯白俄羅斯軍區的情況也是如此。在1941年的頭3個月裡,飛行員的平均飛行時間只有9小時。這是蘇聯缺乏特殊油料的情況決定的。當時,西方對蘇聯的進口戰略物資實行貿易禁運,首先是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和坦克油料。而蘇聯尚未突破生產這類油料的技術瓶頸。由於蘇軍飛行員、坦克手的訓練時間短,其技術水平遠遠不如他們的德國同行。在蘇德戰爭初期激烈的陸、空交戰中,蘇軍得到飛機、坦克大量被德軍所擊毀,而德軍往往只付出了對手幾分之一的代價。這並非日耳曼的將士們具有三頭六臂,而是蘇聯國力比德國落後的狀況所決定的。朱可夫元帥在晚年曾沉痛地回憶說:「我們進入戰爭時,同德國相比仍然是一個技術落後的國家。」

德國作為長期執歐洲牛耳的老牌強國,其工業、科技和教育都全面超越蘇聯。雖然蘇聯的工業在二三十年代狂飆突進,但整體實力仍然落後於德國一大截。落後就必然要在戰爭中付出慘重代價。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英美等國都預料蘇聯會迅速覆亡,就是建立在對兩國實力的對比分析上,戰爭結局卻出乎他們所有人的意料,蘇聯最終戰勝了遠比自己強大的德國雖然付出了比對手高得多的傷亡代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