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與瘟疫的抗爭中,道士和道教都擔當了哪些角色和作用?

上海城隍廟 發佈 2020-03-06T11:39:36+00:00

瘟疫這事,自古就有,而且由於古代社會生產力條件遠遠落後今時、人民身體素質較差、醫療水平偏低等原因,疾病的殺傷力遠比現在為大,無論在國內國外都造成過眾多災難事件。

瘟疫這事,自古就有,而且由於古代社會生產力條件遠遠落後今時、人民身體素質較差、醫療水平偏低等原因,疾病的殺傷力遠比現在為大,無論在國內國外都造成過眾多災難事件。



道教和中醫關係密切,古代眾多道士都以醫術聞名,加之道教利己利人的教理教義,都促使道士們前仆後繼地投入到與瘟疫疾病的長期鬥爭中。


自漢朝始,道教便認為瘟疫是瘟鬼施放的毒氣引發,而正常人之所以能感染毒氣的原因既可能是善惡報應、承負災禍也可能是身體缺乏保養、元神不固。



基於這個認識,道教對待瘟疫的防治主要有兩方面,即一方面主張通過各種齋醮儀式,如送瘟科儀等道教法術來治瘟,另一方面也強調通過施藥、存想、行氣等道教醫術來治瘟。



時至今日,跳開宗教層面,即使我們不是道教徒,但不可否認的是前者能夠起到對病人精神層面的穩定和安慰劑作用,而後者就是直接通過藥物等來對病人身體層面的救治。


以此時的視角看,對病人身心兩方面都起到救治和關懷,仍是疫情期間我們需要關注的層面。



這也反應了道教對待瘟疫的看法,包含了道生萬物的宇宙論、形神相依的人體觀和天道承負的倫理觀三個方面。


這種看法在中國古代社會與疾病做鬥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除了這些理論方面的探索外,道教和道士們在實踐操作中也積極參與。


如東晉高道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將麻風病患者送入深山進行隔離的方法, 麻風病便是當時一種很厲害的傳染病,在久治不愈後,葛洪祖師認為將患者與正常人進行隔絕,便可以有效阻斷傳染病的延續。


這些早期的「避疾」方法,與今天我們封閉城市等完全相同,都是為了使患者遠離人群,進而隔絕傳染源,達到阻止瘟疫持續爆發的目的。



此外, 在瘟疫爆發時,道教還用「隔瘟法」來禁斷瘟疫傳染,引導信眾有意識地規避傳染源,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道法會元》里便記載了宋元時期的「隔瘟法」,通過向病人家室「澆畫地界」, 用「斷法禁之」, 禁止未患病者進入病人家的地界, 從而隔離傳染源。



此外,道士們還常用燒熏、佩掛和塗抹藥物等方式來對抗疾病。


這類藥物多以雄黃等本草香物為主, 其藥物本身、燒熏氣體及揮髮油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消毒滅菌作用, 從而發揮衛生防疫功效。



除了這些外,道教面對瘟疫還有諸多防禦方式,如注重個人衛生的藥浴、強調水源衛生的藥物、增強體質的導引氣功等。



如上所述,古代道教和道士們積極投身與疾病瘟疫的鬥爭中,在生產力發展局限的當時,確實存在很多不科學的做法,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同樣有著很多目前仍然行之有效的古老辦法,例如對瘟疫的隔絕,幾千年前和今天依舊大同小異。


在人類與瘟疫或者說疾病的鬥爭中,我們何時都不能失去信心,堅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類終會取得勝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