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密植導致果園通風透光差,除了間伐和拉枝,還可通過修剪改造

匯晟元 發佈 2019-12-30T13:54:15+00:00

矮化密植本來是果樹栽培中,最為現代化的一種栽培方式,現在但凡產量高、果實品質優的果園,基本上都是採用矮化密植的這種栽培方式。


矮化密植本來是果樹栽培中,最為現代化的一種栽培方式,現在但凡產量高、果實品質優的果園,基本上都是採用矮化密植的這種栽培方式。不過,由於有的果農對矮化密植的果園缺乏有針對性的管理,沒有根據其特點來進行管理就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發生,例如出現樹冠鬱閉,通風透光條件差,結果枝組生長衰弱,甚至枯死,形成外強內弱、上強下弱,結果部位外移,導致果實品質差,產量低,經濟效益下降。

柑橘也是矮化密植中常見的果樹之一。一般來說,我們在矮化密植栽培時,在建園和定植的過程中,因為矮化砧木根系較淺,尤其是矮化自根砧木嫁接的柑橘,固地性差,而且單位面積株數多。 因此,建園時要選擇土壤肥沃,理化性狀好,有灌溉條件、避風的地點建園。定植時既要考慮到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形成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又要方便管理或適於機械操作。

對矮化密植的柑橘管理上,需要加強土壤、水肥、樹形等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在樹形的管理上,要做到矮干,小樹冠,減少骨幹枝的數目和長度,由過去的自然半圓形向扁平形發展。矮化密植的柑橘經過幾年以後,樹冠會充分擴展,逐漸互相遮蔽,開始出現衰退。這時需要輪換更新枝組,疏剪內部枯枝、重疊枝、過密的弱枝。冬季修剪時,對樹冠已經密接的加密樹進行回縮修剪,剪去蔭蔽的大枝,以改善樹的光照條件。

但是,很多柑橘栽培者,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術,管理較為粗放,另一方面對矮化密植的柑橘園,沒有做到有針對性的管理。以至於在柑橘園進入盛果期以後,出現了上述我們提到的一系列問題。那麼,對於這樣的柑橘園,需要怎樣來進行改造,才能讓其成為優質高產的柑橘園呢?

一般來說,對於這樣的密植柑橘園,需要進行綜合的改造,除了在修剪上要大做文章以外,在其他方面也需要做改進。我們先來說說其他方面的事項,再來說說怎麼通過修剪來改造的問題。

首先可以通過間伐來改密度。這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選擇的措施,如果沒有這個必要,則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進行。如果有必要,可以通過間伐一些植株來改善鬱閉度。對於行距小於3.5米、株距小於2米的鬱閉園,要因地制宜的隔行或隔株間伐一批臨時植株,保證每畝永久樹控制在45-60株。

其次如有必要可以更換品種。對於品種落後的鬱閉柑橘園,可以綜合應用高接換種、推倒重建、大苗補植等方式,適時進行品種改良。例如對於樹齡在25年以內、生長健康的植株,選擇適當新品種採取高接換種進行品種改良。對於樹齡大於25年,整體樹體衰弱、品質退化,連續幾年效益低下的柑橘鬱閉園,可推倒重建,直接重新建園。對於有部分植株衰退或品質退化的鬱閉園,先改果園密度,將衰退植株間伐,對沒有間伐的健康樹進行高接換種,然後根據密度情況,選擇大苗進行補植。

再次是撐拉大枝改善通風透光。在地面相應方位打樁固定或在樹冠內膛以中心干相應位置為支點用木棍撐枝,使大型枝梢開張角度,這樣既降低了樹體高度,也擴大了冠幅。撐拉大枝的時間一般為30-70天,9月上中旬即可去除繩索和撐棍。撐拉部位宜在枝梢上部,且用力要均勻,以防枝條劈裂。

最後就是通過修剪來改造樹體,培養枝組等方式來進行改造了。對於矮化密植的柑橘樹,可通過如下修剪方式來逐步進行改造:

A主幹宜矮。主枝數宜多,主枝分枝點宜低,骨於枝宜短。一般矮化密植園的柑橘樹冠高度不超過2.5米。沒有主幹,從基部發生主枝,或主幹矮,干高15-20厘米。樹冠自然開心形,選留主枝4-5個。骨幹枝或側枝當年抽生的枝梢,應在20厘米長時摘心,使樹冠緊湊,枝梢粗壯,有效容積大,能早期結果,早期豐產。

B春季修剪。疏刪密集枝梢,同時短截交叉枝,平衡釣魚竿似的枝條,疏除沒有利用價值的徒長枝。對鬱閉樹冠疏除1-2個大枝,「開天窗」,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

C夏季修剪。對初結果樹要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時抹除夏梢,防止梢果爭奪肥水矛盾造成落果。對盛果期樹夏梢,要留20厘米長摘心,7月中下旬集中放早秋梢和秋梢。

B秋季修剪。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即在柑橘樹秋梢停止生長以後,對長壯夏、秋梢進行扭梢、圈枝和拉枝,或對主枝、或副主枝進行環割,以促進柑橘樹花芽分化。其目的在於提高柑橘樹次年花的數量和質量,提高坐果率,以果壓冠,控制柑橘樹徒長。

本文轉自農記,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