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身上天生有種力量

asktime 發佈 2020-03-18T01:39:29+00:00

撰文:冉冉監審:姚元至出品:乳財傳媒姜文,不必多言,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他了,是圈內和大眾公認的實力派演員和導演。無論做演員還是導演,都有種令人髮指的強勢,而大膽、任性與毫不掩飾,是大家對他的一貫評價。



撰文:冉冉

監審:姚元至

出品:乳財傳媒




姜文,不必多言,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他了,是圈內和大眾公認的實力派演員和導演。無論做演員還是導演,都有種令人髮指的強勢,而大膽、任性與毫不掩飾,是大家對他的一貫評價。


電影中的姜文,具有一種多樣的、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他是個風格強烈到其他人模仿都模仿不來的。


作為華語電影的一個異類,姜文顯得撲朔迷離。一方面他的電影確實很難懂,一方面他自己對於很多事情的態度,包括體現在他自己的語言中,都是模稜兩可的——看上去他回答了你的問題,但他其實是從每一個角度都繞了彎子。




怪怪的邪氣


姜文出生於1963年,本名叫姜小軍。出身於軍人家庭的他,從小就皮,經常「捅婁子」,但他做「壞事」還有自己的一套風格,從不藏著掖著,是我乾的就是我乾的,十分坦蕩。姜文的母親曾說「他小時候很『直』,幹什麼全在面上擺著」。


為了讓其的性格能夠文靜老實一些,姥爺給改了名字,這才叫姜文。但性格這東西是打娘胎里就帶出來的,因此改名之後也沒少挨母親的揍。


因為家庭原因,小時候的姜文一直生活在唐山的姥爺姥姥家,直到父親退伍,帶著全家輾轉了幾個城市之後,10歲的姜文才遷居到了北京。


可以說,童年時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姜文寶貴的經歷,也成就了他外放的性格。足夠真實姜文讓旁人害怕。就是因為這份真實,姜文沒少得罪人。


他參加了一個談話類的節目,對中國足球一頓痛批,聲稱國足只要像彭于晏一樣,肯定會得第一,這一番言論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但是他就是什麼都不在乎。


而在談到他的電影時,主持嘉賓也是儘量說不劇透,但他卻來了句可以劇透,對這方面他可真是不敏感。


懟記者,懟得人家面紅耳赤——曾經有一位女記者在專訪他的時候聊起《讓子彈飛》,女記者抱怨道:「哎,腦子很累,它(《讓子彈飛》)老在高潮處」,而姜文是這樣接話的:「你不喜歡高潮嗎?難道你只喜歡前戲?如果你覺得累,也有情可原,畢竟是兩個小時的高潮。」


以至於後來《南都娛樂》特意寫了一篇名叫《如何正確地採訪姜文》的文章,給同行們「打預防針」。不得不說,面對姜文這種自帶「霸氣」屬性的男人,聊天也變成了苦差事,哪怕是角度刁鑽的許知遠,也會在與姜文的對談中被「耍」。


先拋一個誘餌,把你引入他的場景中,然後再用他的邏輯把你「揍」得體無完膚,但又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這就是姜文身上那股子怪怪的邪氣,但又令人著迷。





電影里的姜文


姜文的電影,還真沒法被定義,更難以去分類。他拍的是文藝片嗎?是商業片嗎?可千萬別照這個思路往下想。


姜文的電影很難被分類也很難被定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電影往往帶著姜文強烈的個人標識。所謂獨一無二的電影風格,當然是來自獨一無二的人。


倒是用姜文自己曾在某訪談里說過的話比較靠譜:「哪有什麼文藝片商業片,只有帶勁的電影和不帶勁的電影。」


很顯然,姜文是多變的,他鏡頭下的他自己也是多變的。姜文個人的經歷、氣質以及思考,全都被他糅進了自己的電影里,所以當我們在觀察姜文電影里的那些男性角色時,很多時候都會看到一些他自己身上的影子。


作為演員的姜文,他曾是《芙蓉鎮》里大智若愚的「秦書田」、是《紅高粱》里敢愛敢恨的「余占鰲」、是《北京人在紐約》里胸懷夢想的「王起明」、是《有話好好說》里為愛癲狂的「趙小帥」、是《尋槍》里守護正義的「馬山」、是《讓子彈飛》里劫富濟貧的「張牧之」、是《一步之遙》里有勇有謀的「馬走日」...等等。


姜文似乎在每一個電影,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台詞背後都附加了一些他想要表達的東西,讓電影不僅僅是一部帶有劇情的電影,更像是一個表達他觀點的紀錄片,儘管每個電影都有強烈的時代背景,但是卻很適合現在這個時代來思考。


從演員到導演,從導演再到演員,姜文已經不能用成熟來形容他,有人說他導演的才華要高於他表演的才華,也有人說他演員的才華要高於導演的才華。現如今,人們則是討論他導演和演員的才華哪個更高了。





看不懂


姜文的電影出產量不高,相比於那些一年出一兩部電影的導演,姜文算是太少了,但正是如此,才保證了電影的質量,每一部都有很好的影響力,不僅如此,每一部電影都有他的特點。


很多觀眾會感覺姜文的電影不是一遍兩遍就能看得明白的那種作品,可能需要你看上個兩三遍才能明白其中大部分的意思,甚至看上兩三遍也不一定全能明白其中之意思。


姜文曾說過:「你看見的就是我要拍的,你要是沒看見的,那就沒有了;但是別人看見了,那就是我要拍給他們看的。」


姜文的電影另一個特點是不同的人看後,感悟都不同。讓子彈飛中的那句話『讓子彈飛一會』就蠻有深意,畢竟這個時代實在是太浮躁了,讓子彈飛一會,等待一下似乎會會有更好的結局,我想這也是姜文對這個時代的感悟。


有人說這姜文都快成了仙了,意思是他不光自己的作品讓人看不懂了,就是他本人也有點讓人看不懂了,在大導演這個行列之中,姜文算是非常的低調的那一類人了。


而且姜文給人的感覺是那種看起來其實是挺粗獷的類型,但是這樣的一個粗獷的人,卻能拍得出最細膩的一些東西,總是有點張飛繡花的感覺了,能做到這一點,其實非常的不容易,每一部讓人回味的作品,其實在背後都有著巨大的心血付出!


比較有趣的是他的分鏡頭手稿,這種東西其實是一種構思性的圖案,就是說這部作品在還沒有被拍攝,沒有呈現在螢幕之上的時候,導演先將自己要拍的鏡頭具象化到紙上,給它畫出來,這樣一目了然,對於自己的構圖也是一種很好的幫助,這也是很多的導演能用得上的一種工具,而姜文作為導演自然也用得上這種東西了。


他的分鏡頭手稿就是自己腦子裡想什麼,馬上就飛快的畫下來,雖然看起來非常的不修邊幅,但能拍出好的作品來。





最大的失敗


最近,姜文作客《十三邀》,他在節目中提到和母親的關係說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和母親的關係。他從小到大一直都在討好母親,尋求母親的認可,卻總得不到母親的回應。


節目中,他談到兩件小事,一是自己興沖沖地告訴母親考上中戲時,母親把他的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讓他去洗衣服;二是自己長大賺錢後,給母親買房,母親卻不願意去住。


姜文談到他考上中戲,興沖沖地拿著錄取通知書回家,遞給他母親看。他期待他的母親能替他高興。但他母親看完後,什麼反應也沒有。


姜文還提到了另一件事,這件事就是買房子。當他在社會上混出人樣兒了,有能力去買房了,他首先給母親買了一套。


因為母親住的房子已經很老了,有一定的潛在危險性。

但他的善舉和孝心依然沒有讓母親高興。


姜文說他很迷茫:「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讓她高興。」


他努力了一輩子,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他覺得自己是失敗的。


他不甘心地說,今年3月份,母親已經去世了,自己和她失去了和解的機會。可能自己終其一生,都會尋求別人的肯定。


談到自己的孩子時他則說道,不會給他的兩個兒子太大的負擔,只要出門注意安全,別被車給撞了就行了。至於學習成績的,他則沒有太高的要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