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文化:透過咖啡與茶在英國的發展,談英國飲食文化與民族認同

清風薄帷 發佈 2020-01-13T10:40:07+00:00

最為人熟識的莫過於英國的紳士文化,而說起英國飲食文化,去過英國的人都會不禁皺眉,傳統的英國菜給人以簡單、難吃的印象,但隨著中國、印度等國家烹飪方法的引入,英國菜也有所改觀。

英國作為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有著獨特的文化習俗。最為人熟識的莫過於英國的紳士文化,而說起英國飲食文化,去過英國的人都會不禁皺眉,傳統的英國菜給人以簡單、難吃的印象,但隨著中國、印度等國家烹飪方法的引入,英國菜也有所改觀。而且在飲品上,英國的國民飲品並非歐洲地區所流行的咖啡,而是從中國引入的茶。本篇文章就從咖啡和茶在英國的發展,來討論英國飲食文化與民族認同。

一、英國飲食文化

1、講究的餐桌禮儀

相對於英國傳統那簡單到可憐地步的菜餚,這個國家的用餐禮儀卻嚴謹到了苛刻的地步。如果在中國用勺子去吃菜,沒人會在意說你什麼,但在古板的英國餐桌禮儀中,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勺子是用來喝湯的,就只能用來喝湯。在英國用餐中,刀叉擺放要成八字或一字,這種擺放方式代表著正在用餐,如果將叉面向上,刀刃側向叉子並排擺放,則代表著用餐結束了。

除了刀叉擺放,在英國餐廳就餐,刀叉拿法也是有講究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刀用來切割食物、叉用來將食物送入嘴中,只有叉和勺可以放入口中,刀上就算有食物也不能放入口中。就算習慣使用左手,用餐完畢後,也要按右手方式擺放刀叉。英國恪守著從古流傳的餐桌禮儀,但卻對自己國家的傳統食物不感冒,反而更愛別國傳入的食物。

2、更愛它國食物

海上的日不落大英帝國,有著悠久的紳士文化,哥德式的建築,在殖民時代是赫赫有名的海上霸主。但這位海上巨無霸,卻有著糟糕的傳統菜餚。英國那簡單到簡陋地步的食物,從貴族到平民都飽受其苦。隨著殖民地的建立,來自它國的食物,隨著殖民地的建立帶回英國。歐洲的法式大餐、義大利美食,亞洲的中國菜、印度菜,登陸英國後就迅速俘虜了英國從貴族到平民的味蕾。

如果做一份英國全民調查,是更愛英國傳統菜餚,還是來自其它國家地域的美食,會有99%的民眾選擇後者。作為老牌殖民國家,英國不但從掠奪中獲得烹飪手法,還從殖民地獲得兩種風靡本國的飲品,一種是咖啡,另一種是茶。咖啡與茶,幾乎在同一時期進入英國,茶和咖啡最早都是英國王族的飲品,後來在東印度公司的操控下,咖啡與茶大量引進英國,這才是的平民可以接觸到這兩種飲品,同時也開始茶與咖啡的戰爭

二、咖啡與茶的戰爭

1、咖啡優勢明顯

茶最早登陸英國,與被人稱為「飲茶皇后」,查理二世的皇后,葡萄牙公主凱薩琳有關。她在嫁給查理二世時嫁妝中包括221克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當時茶在英國的價格與銀子相當,雖然平民、貴族喜歡模仿王室生活,但是茶的價格還是另英國平民和普通貴族望而生畏,只在王室和一些大貴族的女性間受到追捧。

平民和普通貴族得到茶葉,都會用名貴的銀盒鎖起來,鑰匙由女主人保管,只有來尊貴的客人,才會拿出茶葉款待。此時的茶葉隨受歡迎但並未流行起來。反觀咖啡,當時歐洲咖啡市場由東印度公司操控,在英國本土價格要比茶葉便宜很多,受到社會各個階層追捧,咖啡館在英國本土上遍地開花。

18世紀後,荷蘭人控制了斯里蘭卡,在其上大量種植價格低廉的咖啡作物,一舉打破了東印度公司的壟斷,逼迫的東印度公司不得不轉而將精力更多投放向茶葉貿易上。這時茶葉有了在英國本土和咖啡分庭抗禮的機會。但是斯里蘭卡比起亞洲離英倫更近,成本遠低於茶葉,茶葉雖然在英國影響力逐步加大,但還是抵不過咖啡的優勢,仍處於下風之中。18世紀中葉以後,英國掌控斯里蘭卡,熱愛咖啡的英國人在斯里蘭卡擴大咖啡種植面積,使英國本成本更低,咖啡的優勢逐步加大,咖啡館在英國遍地開花。

2、茶笑到了最後

咖啡以它價格上的巨大優勢,迅速占領英國市場。如果按照正常趨勢發展,咖啡將成為英國國民飲品,而茶雖然受歡迎但是,不會在英國大範圍流行,只會在王室和貴族間興盛。一種真菌使得這種局面得以改變,這種真菌名為咖啡鏽菌。這種真菌只有在孢子階段可以被殺死,而那時全球沒有高效殺菌劑,這使得斯里蘭卡咖啡產業徹底崩盤。

為了減少損失,斯里蘭卡把目光放在了另一經濟作物-茶身上。也就在這個時候,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找到了大片的野茶樹,並將這些茶樹引進入了斯里蘭卡,進行大面積種植。隨著斯里蘭卡茶葉產量的提高,英國本土茶葉價格回落,變得可以另平民接受,茶再也不是招待客人的奢侈品,更多英國人為茶葉的味道而傾倒。

茶葉風靡英倫後,英國平民模仿王室,制定以茶作息的獨特作息方式。以茶開始每一天,以茶結束每一天。睜開眼睛先來一杯「床前茶」,早餐時再來一杯「早餐茶」,上午休息時間喝「工休茶」,下午下班前喝「下午茶」,晚餐前喝「晚餐茶」,晚餐後睡覺前喝「告別茶」。除此之外英國還有各種各樣名目的茶宴。就連英國的文學作品中,也不缺少茶的出現,如著名的《傲慢與偏見》中就展現出喝茶的英倫風貌,連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中也有對英式下午茶的描寫。這場持續半個多世紀茶與咖啡的無形戰爭,最終還是來自東方的神奇樹葉笑到了最後。

三、從茶與咖啡間的選擇看民族認同

1、茶與咖啡間的抉擇

咖啡與茶,都並非英國本土作物。從味道上,茶與咖啡很難令英國社會做出抉擇,英國人喜歡飲品口味濃重。咖啡濃厚醇香,濃茶也是一樣香氣四溢。從價格上,初期咖啡確實優勢明顯,但18世紀末之後,茶葉在英國的價格比啤酒還要便宜,但這並不能使茶最終成為英國的國民飲品。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便是茶葉獨有的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傳播到英國時,中國茶已經經過歷史的打磨,有了其獨特的茶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不單是茶葉與茶具,就連茶文化一起傳播到了英國。在文化底蘊這方面,咖啡在茶麵前不值一提。

英國作為一個老牌殖民國家,其殖民地遍布全球,香港也曾淪為其殖民地。雖然在歷史上英國的劣跡比比皆是,但英國有極度好面子,紳士文化就是其最好的遮羞布。英國要給世界的印象,不是一個兇殘的侵略者,而是一個彬彬有禮的紳士,所以英國社會各個階層不論是食物還是飲品,文化都是他們第一選擇。

拋開文化,英國皇室是全體英國民眾的精神信仰。皇室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民眾模仿的對象。茶的起點上就比咖啡要高,登陸英國就受到英國皇室的喜愛,以皇室為典範的民眾自然對茶高看一眼。在價格、文化、起點都不占優勢的情況,茶成為英國全民飲品,並不令人意外。

2、對外來文化的認同

對於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英國,將屬於英倫的文化輸送到了各個殖民地中,也不可避免的將殖民地的文化帶回英國本土。英國自身飲食文化上是有短板的,其傳統飲食以海鮮以及土豆等作物為主料,調料只有鹽、胡椒寥寥數種,這使得國民很難對這種簡單、清淡、單調的傳統飲食有很高的認同感。證明這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全球英國以外的大城市內,可以找到法國菜餐廳、中國菜餐廳、印度菜餐廳、東南亞菜餐廳、義大利菜餐廳等各式餐廳,卻很難找到一家專門製作英國菜的餐廳。得不到國民的認同,自然無法面向世界傳播。

英國人對本國傳統美食缺乏認同感,卻對外國傳入的美食認同感很高。如法國菜、義大利菜登陸英國後很快就得到了英國人民的認同,將傳統英國菜餚與法國菜、義大利菜融合改變。就好像英國的用餐禮儀,就是由法國用餐禮儀改進而來的。英國能在大航海時代,坐穩海上霸主地位,除了軍事實力強大,其強大的融合性也是其優勢。英國人雖然高傲,但只要得到他們的認同,學習速度也是非常快的。總的說來,英國的飲食文化博採眾長,只要是先進的文化都會受到民眾的認同。

四、總結

每個國家的飲食文化都有它的獨到之處,英國其飲食文化,就如同它們的大英博物館一般包羅萬象博採眾長。雖然其傳統飲食文化並沒有其他英倫文化出色,但其發展至今包容諸多國家飲食文化,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慢慢的獲得自己國民的認同感。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包羅萬象的英倫文化,也會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同,就如同產自中國的茶葉,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現今的世界聞名的英式茶飲與英式茶點。英國這種敢於認同它國文化的精神,值得我們的學習,只有博採眾長才能使我們中國文化走的更遠。

參考文獻:

1、《英國貴族文化史》

2、《英國史》

3、《英國通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