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嘎: 岡仁波齊腳下曬幸福

西藏主要新聞 發佈 2021-10-05T20:23:29+00:00

圖為巴嘎鄉。 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達珍 扎西羅布 攝6月22日,先遣分隊到達普蘭境內的巴格海子,這裡海拔低,水草較好,彭青雲決定在海子邊安營休整,等待安志明的後續部隊。誰也沒想到,在休整中,分隊又犧牲了王永平等四人。6月24日下午,安志明的後續部隊到達巴格海子。

6月22日,先遣分隊到達普蘭境內的巴格海子,這裡海拔低,水草較好,彭青雲決定在海子邊安營休整,等待安志明的後續部隊。

誰也沒想到,在休整中,分隊又犧牲了王永平等四人。

6月24日下午,安志明的後續部隊到達巴格海子。駱駝又馱來4具屍體。翻越一個達坂,9位同志永遠閉上了眼睛。達坂還是那麼不動聲色,像是早就把這一切準備好了似的。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久瑪錯仿佛一條長蛇蜿蜒曲折,湖面如鏡,湖濱花草豐美,湖的一側還能欣賞到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峰的壯麗風景。

據《喜馬拉雅豐碑》一書記載和「追尋先遣連足跡」採訪報導組實地考證,久瑪錯很可能就是當年先遣分隊安營休整的「巴格海子」。先遣分隊在翻越岡仁波齊附近的東君拉達坂時,犧牲了9位戰士。

當地牧民次仁達傑告訴我們,他小時候經常聽長輩說起先遣連和後續部隊從久瑪錯經過的故事。小時候,跟隨父母放牧時,他還在久瑪錯看到過駱駝的骸骨。

時至今日,先遣連的足跡已經幾乎找尋不到。倒是有不少從改則過來的群眾要經過此地,問起他們的目的地,一致的回答都是「去巴嘎!」

普蘭縣巴嘎鄉,坐落在岡仁波齊腳下,每年夏季,來巴嘎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鄉里的賓館常常爆滿。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巴嘎鄉群眾依託岡仁波齊旅遊資源,利用自家的氂牛和馬匹,為遊客提供運輸服務,陸續吃上了「旅遊飯」。後來鄉里又成立了氂牛運輸隊等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年收入上千萬元,帶動了不少群眾過上了小康生活。

近年來,為了解決部分群眾的住房和發展問題,普蘭縣和巴嘎鄉累計安排了27戶103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到了巴嘎鄉政府旁邊的塔爾欽集中安置點。

在這座現代化的小區里,一排排黃色的藏式民居整齊劃一,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小區周邊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孩子們在巷子裡奔跑嬉鬧,老人們圍攏在一起拉家常。

索南次仁是普蘭縣巴嘎鄉雄巴村一組的村民,曾經過著逐草而牧、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由於家裡人口多、牲畜少,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搬來塔爾欽集中安置點後,全家人不僅住進了好房子,也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收入直線上升。

索南次仁的女兒旦增旺姆通過參加當地政府開展的廚師技能培訓,學了一手好廚藝,2020年,在鄉里開起了餐館。「雖然今年餐館只營業了兩個月左右,但是收入有2萬餘元,為家裡減輕了很大的負擔,感謝黨和政府,我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廚藝,為家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旦增旺姆開心地說。

「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這是巴嘎鄉脫貧攻堅工作呈現的可喜亮點。

巴嘎鄉黨委副書記次仁巴珠介紹說,巴嘎鄉結合區域優勢和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相關產業,推動搬遷群眾投入到產業發展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同時,積極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講述勤勞致富的典型事跡,引導搬遷群眾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極大地提高了大家靠雙手勤勞致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次仁念扎是巴嘎鄉致富的又一個典型。他曾經和年邁的父母擠在一頂不大的帳篷中,父母沒有穩定的收入,每年的學費、生活費都是一家人極為發愁的大問題。

2017年,對於次仁念扎一家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那年暑假,他們一家搬進了塔爾欽集中安置點,住進了新居。他激動地說:「以前上學回家時,坐車到了鄉里後,還要坐好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家,現在一到鄉里就到家了。」

大學畢業後,次仁念扎在家門口開了一間茶館,還得到了鄉里的各種政策補貼。現在,除了在村里擔任管理員的每年固定工資6000元以外,加上開茶館的收入,次仁念扎的年收入超過了10萬元,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作為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我要杜絕『等、靠、要』思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家人和村民致富,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次仁念扎自信滿滿地說。

2020年,巴嘎全鄉如期脫貧。

岡仁波齊見證了70年前先遣分隊的艱難跋涉,也見證了70年後巴嘎鄉群眾的脫貧歷程。生活在岡仁波齊腳下的人們,迎來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