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可能錯過了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

h娛樂資本論h 發佈 2020-05-11T06:10:32+00:00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先後攻下了明朝的七十多個城池。無論是萬曆皇帝朱翊鈞,還是明熹宗朱由校對兇猛的後金鐵騎感到束手無策,正在君臣一籌莫展之時,一位官員提出了一個可行性極高的建議,他就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先後攻下了明朝的七十多個城池。無論是萬曆皇帝朱翊鈞,還是明熹宗朱由校對兇猛的後金鐵騎感到束手無策,正在君臣一籌莫展之時,一位官員提出了一個可行性極高的建議,他就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


徐光啟是一個非常勤奮好學的官員,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對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多方面都有過詳細的研究,這樣一位全才的人物自然對當時的西方文化也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為了能夠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徐光啟還加入了天主教。

由於明朝海運的發達,使一些西方文化逐漸進入中國,當時除了天主教之外,更有一些先進的工業與軍 事技術出現在明朝君臣的眼中,尤其火銃與火炮引起了徐光啟的格外重視。因此在後金軍隊的猛攻之下,他向明熹宗朱由校表明「西洋大銃可以制奴,乞招香山澳夷,以資戰守。」


當時葡萄牙已經把澳門作為了自己的「根據地」,徐光啟便想用西洋武器用於明朝的軍隊之中。然而,一些新鮮的事物總是會引起一些「保守人士」的極力反對,西洋武器也同樣如此,因此,培訓沒幾天的西洋人便被遣返了。

但已嘗到甜頭的朱由校在徐光啟的強烈建議下,又向葡萄牙人下了一份「邀請函」,讓葡萄牙人繼續幫助明朝建立西洋軍隊。

等崇禎皇帝即位後,仍然使用西洋人的武器來提高明朝軍隊的作戰能力與防禦能力。

在徐光啟的帶領下不斷擴大西洋武器軍隊,先後組建了十五支精銳火器營。在這種武器懸殊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看出,即使再兇猛的後金鐵騎,他們使用的也是冷兵器,與先進的熱兵器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大大挫傷了後金的銳氣,減緩了後金入侵的步伐。

只可惜好景不長,徐光啟的門生孫元化正在奮勇殺敵的時候,孫元化的部下孔有德卻叛變了。幫助明朝抗敵的葡萄牙人,被孔有德殺害了半數之多,造成了火器營的嚴重損失。


並且孔有德還帶著三百門火炮投降了皇太極,使徐光啟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而為後金添了「嫁衣」,這種情況下使本來處於優勢的明朝軍隊失去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徐光啟認定如果想繼續強大明朝的軍隊,必須仍要依賴西洋人的武器,在爭取到崇禎皇帝的同意之下,他寫了兩封信給葡萄牙人——「我們對天主充滿信心, 知道隨著他們的到來,戰爭很快便會結束。此事成功後將會給澳門以及天主教在華傳播帶來積極影響。」這是其中的部分內容,這兩封信如今保存在葡萄牙國內的一家圖書館中。

然而,當葡萄牙人帶著三百多士兵和武器進京的過程中,崇禎皇帝卻在保守派的慫恿下反悔了,害怕自己做出「引狼入室」之舉而放棄了與葡萄牙人的合作。崇禎皇帝是個極其優柔寡斷之人。

試想一下,如果明朝大舉引進葡萄牙火器,沒準在對滿洲人的戰爭中還有可能翻盤呢。起碼可以延緩清軍入關時間吧。有時候一個決策就可以改變歷史,而崇禎皇帝無疑選錯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