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談人生三層機會:從沒有機會到給他人機會,有一點要貫穿始終

向陽生涯 發佈 2019-12-30T11:44:25+00:00

這其實又讓向陽君聯想到了馬雲在幾年前的一次演講,他說自己活到50多歲,對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他覺得人生有三層機會,第一層機會是年輕人覺得什麼機會都沒,其實處處是機會;第二層機會是成功時,自我感覺處處是機會;第三層機會是給別人機會。

2019,你過得怎麼樣呢?

從事職業規划行業,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各類焦慮、迷茫的職場人以及他們各種職場的問題,2019年對於很多行業,很多職業來說,都存在不小的挑戰。經濟下行,行業衝擊,企業裁員,很多裹挾其中的職場人被迫要面臨職業上的新選擇。

有的人到中年遭遇裁員,打起精神重新投簡歷,遇上的情況往往是石沉大海,幾百封的簡歷,能得到2-3個面試邀約已經謝天謝地。有的創業失敗,搭上了前幾年的積蓄,肩上還壓著房貸,好不容易找了新工作,卻也諸多不順。

這個時代,挑戰和機遇並存,也有很多人能抓住挑戰中的機會,讓自己的職業發展邁上一個新台階,他們靠的又是什麼呢?

事實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古人早就堅信,好的前途是可以規劃出來的,越早規劃越早開始能夠做持續的複利式的積累,就越早能夠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使面對競爭更能抓住機會。

這其實又讓向陽君聯想到了馬雲在幾年前的一次演講,他說自己活到50多歲,對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他覺得人生有三層機會,第一層機會是年輕人覺得什麼機會都沒,其實處處是機會;第二層機會是成功時,自我感覺處處是機會;第三層機會是給別人機會。

其實他對機會的這三層思考,如今仍然適用於很多人。

01

年輕時覺得沒有機會

年輕的職場人有很多的疑惑,我適合幹什麼?我該怎麼做,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我該怎麼達成我的目標?

年輕人面對這些困惑時的迷茫,導致了他們發現不了身邊的機會,或者把握不住那些機會。

諮詢客戶小琳就覺得這兩年她都在「窮忙」,每天上班的是上海有名的的CBD,一年到頭工作忙,經常加班已經成為了常態,小琳有時會想如果在這裡繼續幹下去,很可能明年後年還是一樣的,她看不到工作前景,只覺得工作忙得耗盡了她的精力。

對於小琳來說,她就覺得自己身邊處處沒有機會可言,所以只能窮忙,但其實不然,年輕人就是一個空的杯子,不斷在吸收專業上的知識,增長經驗和技能,在往杯子裝滿水的過程中,處處有機會。

重要的是你要往杯子裡裝哪些水,這就是一個決定你職業定位的過程。「職業定位指的是找到內心深度認同的發展方向的過程,這是人生戰略問題。」在今天向陽生涯第139期CCP生涯規劃師課程上海班上,洪向陽老師給職業定位下了定義。

職業定位明確的前提下,你現在的任務非常明確,就是如何有效的一步步靠近目標,直至實現。你也會努力尋找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對於自己來講,哪些是需要提升的,哪些是需要鍛鍊的,哪些是自己比較有競爭力的東西,都會一目了然。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不會像小琳一樣覺得自己在窮忙,而是忙得有價值,忙得有動力。

02

成功時覺得處處有機會

馬雲說了,一個人稍微有些成功的時候,會覺得到處是機會,但這其實還是沒想清楚,想清楚了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得放棄什麼,屬於你的機會其實並不多。

向陽生涯的諮詢客戶小哲,在公司工作七年,在第四年的時候從小職員升職成為營銷主管,時間一晃又是三年,公司有意提拔他成為新的銷售總監,但是巧合的是,不久前有獵頭找上了他,想把他挖去另一家公司,各項待遇都非常誘人。

對於小哲來說,兩個機會擺在眼前各有利弊,原公司業務流程各方面他已經非常熟悉,但是選擇留下來未來的發展會非常有限,新公司行業不同,職能也略有調整,對於他來說也許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小哲需要做的其實不是選擇,而是一次對自己職業規劃的梳理,職業規劃一清晰,該怎麼選擇一目了然。

有些人最開始的職業定位是清晰的,但同樣在後續的發展中遭遇機會選擇的問題,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就像今天CCP生涯規劃師課程上,向陽生涯高級專家王世民老師所說,「職業規劃不是一次定終身的,需要不斷執行規劃,不斷修正目標,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追求卓越。」

所以,當覺得身邊處處是機會的時候,考驗你對自己職業規劃的時候也就到了。

03

要能夠給別人機會才是真的機會

馬雲認為,給別人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30歲的時候可以跟著別人干,40多歲的時候可以為自己干,50歲以後一定要給別人機會去做事。馬雲自己把這一點踐行得很好,今年從阿里退休,專注他熱愛的教育事業,就是在給別人機會這件事。

事實上,給人機會的方式很多,也不一定要50歲以後才能做到,向陽君認為,成為專業的職業規劃師,幫助迷茫者找到方向,其實就相當於給了很多人在職業一次可以快速發展的機會。

比如CCP生涯規劃師課程上周浩的故事,就是一個非常令人惋惜的故事,以青海理科前五名的成績考入北大,最終因為實在難以接受自己的專業而退學,進入技校學習數控,畢業後留校做了老師,至今仍然接連獲得全國大獎。

周浩現在的發展到底好不好他自己說了算,但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曾經有更適合他發展的路線擺在面前,但是卻因為缺乏職業規劃和高考志願填報的理念而錯過,這才是最讓人可惜的。

職業規劃師的存在,就能幫助很多人不再重蹈周浩的覆轍。在第139期CCP生涯規劃師課程的第一天,洪向陽老師、王世民教授,帶領大家從理論知識到簡快技法,打好學習職業規劃的基礎。

比如用好霍蘭德性格測試,就會知道藝術型突出的人會更加的追求自由追求美,他們富有創造力,但也會有非常天馬行空的時候。這在常規型的人眼裡簡直不可理喻,因為他們更傾向於遵守規則,循規蹈矩。

而用好興趣事件分析法,則能在發現興趣的同時,識別出哪些是真正的興趣,哪些可能只是三分鐘熱度的「偽興趣」。很多職場迷茫者自己沒法完成對自己的剖析,需要藉助外力給他們幫助,職業規劃師就是最佳選擇。

職業規劃,其實就是把合適的蘿蔔放進合適的坑,真正的人職匹配,可以讓一個人用5年的時間可以走完別人10年走完的路,這難道還不算給他人機會嗎?

年輕人總覺得沒有機會是因為他們的定位還不夠清晰,稍微成功時覺得處處是機會,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而想要給別人機會,向陽君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用自己的職業規劃知識給他們指明方向,幫他們更快成長才是長久之計。

本期CCP課程仍在繼續,後續還有更多理論模型、簡快技法等待學員們去探索,在助人助己的這條路上,給別人機會也是在給自己機會,在2020年沒準也是他們在職業上的新起點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