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什麼要大肆屠殺功臣?其實是怕子孫餓肚子

深藍妖火 發佈 2019-12-30T21:07:47+00:00

出身布衣,一生轉戰大江南北,最後建立明朝,將北元朝廷趕出中原,讓後人心嚮往之。從這個政策就能看出,朱元璋是真的餓怕了,除了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再餓肚子,還擔心子孫有一天會餓肚子。

在中國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歷來都是人們非常敬仰的一位皇帝。出身布衣,一生轉戰大江南北,最後建立明朝,將北元朝廷趕出中原,讓後人心嚮往之。


不過,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卻又以善殺的惡名而著稱。朱元璋立國之後,大肆屠戮功臣。明朝初年所封的6位公爵,28位侯爵,最後只有一個湯和得以善終。在所謂的明初四大案當中,朱元璋更是累計處死超過十萬人!

那麼,作為一代雄主的朱元璋,在成功建國之後,為什麼會選擇如此大肆屠戮功臣,將開國功臣近乎屠戮殆盡呢?

1.為了中央集權

客觀來說,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最大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集權。


要知道,古代和現代不同,從中央到地方,就算是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傳遞消息,想要從當時的都城應天(今南京)傳遞到北方邊境,最快也要數日的時間。一來一回,恐怕就要超過十天了。

緩慢的信息傳遞速度,特別容易造成地方勢力割據。再加上龐大的官員體系,偶爾再出個外戚干政或者宦官干政,所以歷史上很多王朝到了最後,皇帝本人手裡的權力,都小的可憐。

那麼,為了完成高度的中央集權,古人都想過哪些法子呢?

加快信息傳遞速度和交通速度,這個就別想了。畢竟朱元璋那時候,是沒有電報和火車這種東西的。

古代皇帝為了集權,曾經想出過很多招數。其中最好的一個,就是科舉制。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科舉制禁錮人的思想,是十惡不赦的壞制度。但實際上,正是這個看似落後腐朽的制度,讓我們這個國家龐大的官吏體系,在思想上儘量保持一致,繼而保證國家相對完整和統一。

不信的話,你可以去翻書看。在科舉制出現以前,中國也經常出現混亂的諸侯割據時代,而且分裂的時間,要遠比統一的時間更長。但是自從隋煬帝首創了科舉制以後,後面上千年時間,我們這個龐大的國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直保持著相對的完整。


這個話題扯得有點遠,我們在把注意力重新放到老朱同志身上。

從所謂的明初四大案來看,我們不難發現,老朱大肆屠戮功臣,最大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整肅吏治,收攏國家權力。

尤其是胡惟庸案,老朱更是徹底取締了丞相這個官職,將丞相的權力收為己有。


開國功臣,本就容易居功自傲,給國家帶來難以想像的後患。而老朱這種大肆屠戮功臣的行為,顯然讓這些功臣,再沒有了分權的機會,自然也就順利完成了集權的過程。

2.當時的官吏,很多都是北元時代遺留下來的

如果說,殺那些封公封侯的大功臣,是為了收攏權力,防止這些開國功臣居功作亂。那麼殺那些中下層官吏,目的可就不這麼簡單了。


明朝建立之後,其實遠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一統天下之後,就高枕無憂了。歷史上很多新王朝的建立,都是在舊王朝徹底土崩瓦解的基礎上,但明朝算是個例外。

明朝建立後,明朝的上一個王朝元朝,其實並沒有徹底被滅。就算後來徐達打下北京,徹底收復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後,北元王朝依然存在,而且實力很強。

直到後來幾十年里,朱元璋打了幾次,朱棣又打了幾次,當年強大的北元王朝,才徹底土崩瓦解,分裂成幾個大部落,對明朝的威脅稍稍小了一些。

而在明朝早期的那十幾年裡,朱元璋想要讓這個龐大帝國存在下去,最大的一個敵人,就是北元王朝。

如此一來,另一個問題就凸顯出來。

因為朱元璋是以武開國,在龐大的中原版圖上,很多官吏其實是一直從北元做官到了明朝,換湯不換藥。城頭變換大王旗,但城裡面說話的人,還是那些人。


正常來說,科舉制被創立之後,絕大多數統治階層的文官,都是通過科舉制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但明朝剛剛開國的那十幾年裡,通過科舉制上來的人才還太少,遠不足以填補整個中下層文官體系的龐大空缺。

這些中下層官員,很多都是北元,或者當初其他起義軍的人。這樣的官員,朱元璋當然不願意信任。相比在思想上慢慢解決這個龐大群體,老朱顯然更願意選擇從肉體上消滅他們。


所以,洪武四大案當中,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全都牽連了大量的中下層官員。除了明面上為了整肅吏治以外,老朱也是在變著法的想要在肉體上,消滅這些前朝遺留下來的官員隊伍。

3.為了皇家能夠順利接班

洪武四大案,前三個案子,可以說都是為了中央集權。但最後一個大案,藍玉案,其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這個避免的前提,是太子朱標沒有早逝。

以藍玉為首的軍方將領,其實大都是所謂的太子黨,是朱元璋留給兒子接班的班底。但是朱標不幸早逝,朱元璋的選擇,是讓皇長孫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年少,閱歷手腕都不夠,根本無法順利接手這些班底,就算強行接手,將來也壓不住,根本坐不穩皇位。

所以,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直接以謀反做藉口,將藍玉為首的軍方一系,直接清理乾淨。

這就是藍玉案的真相。


另一方面,除了殺掉藍玉等人,在太子朱標早逝後,為了讓皇長孫朱允炆能夠更加順利的即位,朱元璋採取了更加酷烈的手段,屠殺開國老臣。正是因為這樣,明朝開國年間的功臣,才會被盡數屠戮殆盡,只留下一個湯和。

4.底層出身,讓朱元璋思想上無法接受很多事情

客觀來說,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其實是解決當時很多矛盾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一個方法。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方法相當有效。在明朝剛剛建立的近百年里,國家權力高度集中,也沒有出現過大臣篡權的現象。雖然出了一次靖難之役,但皇帝寶座還是在朱元璋的子孫手裡。


但是,最有效的,並不意味就是最好的。

歷史上善待功臣,並且也順利解決問題的先例,並不是沒有。比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漢光武帝善待雲台二十八將,都是很好的例子。

朱元璋應該不是不知道這些先例,但他之所以沒有採用,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他出身底層,早年間歷經艱難。

朱元璋早年出身底層,最慘的時候當過和尚要過飯,連妥善安葬父母的錢都沒有。這些經歷,讓他對官員階層始終充滿了仇恨,也是洪武一朝對官員體系嚴苛要求的重要原因。


早年經歷的種種艱難,則註定朱元璋不喜歡和別人分享權力,更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將來失去權力。

這一點,從朱元璋頒布的藩王政策就能看的出來。朱元璋規定,皇家子孫不得工作,一切由朝廷養著。從這個政策就能看出,朱元璋是真的餓怕了,除了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再餓肚子,還擔心子孫有一天會餓肚子。

這樣的性格,自然不會接受那些所謂更好的結果。他想要的,只有簡單粗暴,讓明朝政權能夠穩定傳承下去,子孫後代可以永遠不用餓肚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