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愛情觀

夢農人 發佈 2020-03-11T14:11:22+00:00

說起民國是我們國家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課,雖然在中國大陸只有37年。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說起民國(1912-1949)是我們國家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課,雖然在中國大陸只有37年。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統一之後,民國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此間社會穩定,教育穩步發展、趨於定型。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舉成為美英中蘇四大國。1949年10月,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民國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骨子裡的傳統和外來西方文化碰撞、摩擦又互相交融。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巨大衝擊,洋裝和長袍,私塾和學堂,自由戀愛和傳統婚姻,太多的矛盾催生了太多有意思的歷史故事。從民國的衣、食、住、行、娛、情......慢慢總結說起。


現在說是,民國時期的愛情和風月。

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們也同樣經歷過,包辦婚姻遇上今生摯愛,鄉下土包子遭遇人間四月天,詩人美譽邂逅淡淡相依。


身處同樣的困局,經歷著相似的執念、痴迷和痛苦。


故事的開端是類似的,但結局卻是大相逕庭。有人選擇真愛,有人告別過去,還有人堅守婚姻。

這個時期多種觀念衝突,但是美好的愛情在此萌發,值得看看。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五年前,木心的《從前慢》重新走進當代人的視野,讓忙碌於快節奏生活的人們瞬間感受到「從前慢」的珍貴與情真。


在木心出生成長的民國時期,無數文人留下了身影,在他們的筆下,名流閨秀、知識分子、底層勞動者的交錯與衝突讓人得以一瞥民國風貌。


作品之外,他們的書信紙墨更是建構起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寫信人訴諸衷腸,幾十年後的今天,讀信者依然會被信中浪漫澎湃的意境、充盈自由的靈魂、咄咄逼人的才情與勇氣而深深打動。

民國四大情書


魯迅✉許廣平


」我寄你的信,總要送往郵局,不喜歡放在街邊的綠色郵筒中,我總疑心那裡會慢一點。「

——《兩地書》


徐志摩✉陸小曼


「我愛你樸素,不愛你奢華。你穿上一件藍布袍,你的眉目間就有一種特異的光彩,我看了心裡就覺著不可名狀的歡喜。」

——《愛眉小札》


沈從文✉張兆和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湘行書簡》


朱湘✉劉霓君


「在發芽的春天,我想繡一身衣送憐,上面要挑紅豆,還要挑比翼的雙鴛。」

——《海外寄霓君》


 

錢鍾書✉楊絳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得到要結婚;

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

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朱自清✉陳竹隱


「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來,

我更喜歡看你那暈紅的雙腮,

黃昏時的霞彩似的,謝謝你給我力量。」


朱生豪✉宋清如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

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愛你。

你如同照鏡子,你不會看得見你特別好的所在,

但你如走進我的心裡來時,

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樣好法。」


再次分享一下他們的愛情故事。


一、、


那一年,朱安心心念念了五年才來到身邊的丈夫,卻是因為婆婆謊稱重病,才回來與她完婚的。


第一夜,洞房花燭夜,唯有她獨守寂寞;


第二天,她來到祠堂,他轉身走向書房;


第三天,她侍奉婆婆,他離家去了日本。


1919年,魯迅舉家北上赴京,朱安離了娘家,別了故鄉。


「未嫁從父,既嫁從父,夫死從子」,這個裹著小腳的舊派女人從來都是把丈夫當做全世界。


卻不想,魯迅自有自己的世界。



不知何時起,家裡出現了一個短髮、黑皮膚、高顴骨的女學生許廣平,她在信里直言不諱地向魯迅表達自己的傾慕,她的勇氣和才華讓魯迅驚慌,但驚慌里又透著心動。


而對於朱安,魯迅只有說:


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太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說穿了,無非是一句「我不愛她」。


那時舊派的女人,一旦離婚,無異落入萬丈深淵,雖然不愛,但也不忍心傷害。


可除了婚姻以外,魯迅什麼都給不了朱安了。


許廣平不同,除了名分,魯迅給了她一切。


在世人面前永遠一副怒髮衝冠模樣的魯迅給許廣平取了各式各樣的暱稱,「乖姑」、「小刺蝟」、「小蓮蓬」,連同所有說不盡的甜蜜,道不清的愛意也一併給了她。


婚後遇見摯愛,魯迅選擇了逃離,和許廣平同居多年,直到死亡將他們分開。



婚姻的實質,其實就是四季三餐柴米油鹽,在圍城裡日復一日,讓人疲勞,讓人厭倦。


或許婚姻會消耗愛情,但是沒有愛情的婚姻又怎麼撫平生活的傷口,度過寂靜傷感的長夜。


再崇高的責任感,也無力維繫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


愛情,才是開啟一段婚姻最好的理由。



十九年前的一部電視劇《人間四月天》,講述的正是徐志摩的故事。


徐志摩見到原配張幼儀照片的第一眼,就用鄙夷的口吻批評她「鄉下土包子」。


徐志摩把自己和張幼儀的婚姻比喻作「小腳和西服」。



同魯迅的婚姻一樣,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是沉默的。


不同的是,徐志摩在用沉默凌遲張幼儀的同時,又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她的照料、溫順,甚至是身體。


在兒子徐積鍇出生以後,徐志摩自覺完成了父母心愿,一走了之。


兩年以後,張幼儀孤身一人來到歐洲。


站在甲板上,她在人群里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丈夫:


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因為他是那堆接船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在那兒的表情的人。


不久,張幼儀再度懷孕,但徐志摩的第一反應卻是,趕快打掉。


彼時,在張幼儀面前冷酷殘忍的徐志摩正懷著滿腔愛意追求美貌與才華兼具的林徽因。


糟糠之妻又怎麼和一生摯愛相比擬。


但徐志摩的真愛,除了拒絕他的林徽因,還有在另一段婚姻里的陸小曼。


離婚後,徐志摩遇見了第二次「真愛」陸小曼。


卻不想,熱烈的愛情在現實面前是如此無力,兩人漸行漸遠,故事成了事故,最終停止在徐志摩空難的那一刻。



婚後遇到真愛,怎麼辦?


想要婚姻,就要承受婚姻制度帶來的缺陷;想要真愛,就要打破制度放棄婚姻的安穩。


世間安得兩全法,所謂兩敗俱傷不過是貪心不足。


何況,當一段愛情註定要拿另一個人的幸福為代價,用一個無辜的人祭祀真情,這樣的愛情無論如何也不偉大,更不值得歌頌炫耀。


愛情或許沒有先來後到,但是婚姻卻意味著契約和責任。



1928年,加拿大渥太華。


新婚之夜,他看著眼前的愛人,輕聲發問:「為什麼選擇我?」


她想了想,回答道:「這個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去回答你。」


此後數年,林徽因正如同自己當初對梁思成承諾的那樣,幾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他左右。



作為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佳人,「林徽因的慕求者,猶如過江之鯽」。其中之一便是徐志摩。他坦言,自己是因為林徽因才走上詩歌的道路,她就是落在他心湖裡的一朵雲。


然而這朵雲最終選擇了身有殘疾,甚至有些跛腳的梁思成。


婚後,梁思成夫婦把住宅變成了知識精英們聚會的場所,每逢周末舉辦文化沙龍。


同樣有美國留學背景的金岳霖很快成為梁思成夫婦的座上賓,三人酬酢往來,私交甚篤。


梁思成的續弦林洙在回憶錄《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中記述了這段往事,雖然可信度有待商榷,卻仍不失為一樁美談,值得品讀:


有一天,林徽因蹙眉緊鎖,告訴丈夫梁思成自己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麼辦才好。


梁思成大度地表示:「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


當林徽因把這一切原原本本告訴金岳霖後,他感慨萬分,「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結局是,梁上君子和林下美人依舊琴瑟和鳴,而老金,依舊是他們的好鄰居。



婚姻里,安穩和激情似乎永遠不可兼得。


婚後依舊騷動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太過渴望遇見一個可以完全滿足我們所有需求的伴侶。


他/她既是蓋世英雄,又是經濟上的合作夥伴;


他/她既要風情萬種,又要在生活里無微不至。


可惜,很多時候,婚姻只給了我們一個純粹的丈夫/妻子。這時候新的人出現了,我們稱之為「真愛」,義無反顧。


最終,白月光成了食之無味的清水,硃砂痣成了粗笨可笑的疤痕。


生而為人,除了對愛情的執念,更應該有對婚姻的責任。



《奇葩說》有一場辯論:婚後遇見今生摯愛,該不該離婚?


蔡康永說:「婚姻就像冰箱,愛情則是新鮮的果蔬。」


當你把新鮮的果蔬放在冰箱後,它就開始改變。


而放進冰箱的果蔬,也不再是當初長在樹上的新鮮果蔬了。


有人在結婚前就摒棄了愛情的因素,自然會在結婚後尋覓久違的真心;


有人覺得生活太過平淡,荷爾蒙挑動著情緒,以為遇見的下一個人一定會是真愛;


還有人選擇守住自己最初的那份承諾,懂得人生除了稍縱即逝的慾望和激情,還有與子偕老的承諾和責任。


年少時,以為婚姻就是有那麼一個人,能滿足你所有的需求,會懂得你每一聲嘆息。


實則不然。


婚姻里還有失望、疲憊和憤怒。每個人都曾在情感生活里遭遇考驗,在邁入婚姻時有過猶豫。


畢竟婚姻,除了真愛,還有責任和承諾。


結婚前,別隔絕愛情的存在。結婚後,別否認責任的重量。更重要的是,主動遠離可能的誘惑。如此,我們才會在婚姻里,找到自己的精彩。


如此,我們才不會把傷害留給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


網絡匯總,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