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專訪江城導演劉藝:天生我才必有用

楚地鳳鳴 發佈 2020-01-25T01:13:15+00:00

劉藝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學院,高級攝影師,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荊楚黨建網》特約調研員、社會活動達人;原《中國貿易報》記者;原香港《東方攝影》雜誌武漢記者站站長、首席記者;原香港《中國人像》湖北記者站站長、首席記者;原湖北電視台《成功之路》編導、外聯部主任;原香港《中國招商引資》

《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雷雨 武漢報導

人物簡介:劉藝(原名劉康,藝名:六藝,劉謀藝,人稱江城「第九怪」),祖籍湖南長沙,生在黑龍江畔,成長在湘江畔, 生活在揚子江畔。

劉藝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學院,高級攝影師,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荊楚黨建網》特約調研員、社會活動達人;原《中國貿易報》記者;原香港《東方攝影》雜誌武漢記者站站長、首席記者;原香港《中國人像》湖北記者站站長、首席記者;原湖北電視台《成功之路》編導、外聯部主任;原香港《中國招商引資》主任記者。

「路漫漫其將修遠兮……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2020年1月21日下午,享譽江城的導演劉藝老師坐在武漢光谷的一家高檔咖啡廳里,他在接受《中國紀錄》新媒體採訪時侃侃而談。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青春勃發、豪情萬丈且剛20歲出頭的劉藝老師對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嚮往和希冀。他想在長沙湘江河畔的橘子洲頭追隨主席當年革命的足跡,希望以後能在藝術廣闊的天空飛舞、翱翔、馳騁並以自己的藝術之華報效祖國,成為華夏的藝術之鷹!

然而就是這一年,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卻進入了父母所在的一家大型國企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人,和他所追求的藝術一點也不沾邊。

從此,劉藝每天與工廠里的各種工具機設備打交道,可是,他那棵深愛藝術和那顆不安的心和一直期盼能進入全國名校學習深造的願望也一刻都沒有停歇。

1976年,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酷愛藝術、把藝術當做生命的劉藝因一門心思想搞藝術,他整天都在看這方面的書,終於有一天被父親發現,二話不說一把火都丟盡了爐膛。

結果可想而知,在參加高考後,因文化成績不夠而名落孫山。受到這一打擊後,他接連有兩個多月都不願意出來見人,包括以前形影不離的夥伴,整日都是宅居在家中,那個時候,劉藝仿佛覺得生活瞬間失去了所有的光彩。

兩年後,劉藝才在家人的幫助下艱難的走出陰影,無可奈何的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繼續幹著與之前一樣的艱苦的工種。就這樣他一連幹了20年。

1996年,劉藝原來所在的企業負責人因經濟原因出逃國外(劉藝按照國家政策辦理了停職留薪手續),劉藝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人生的最後一次機會,終於考入了武漢大學進行全脫產學習。

在學校里,劉藝有幸受到了教育家、原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的親身教誨。也就是從那以後,劉藝在珞珈山這片沃土象蜜蜂一般如饑似渴的吸吮著各種營養,孜孜不倦忘我的學習,幾乎不放過學校里任何與藝術有關的各種學習機會,他不僅在學業、學養上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和飛躍,思想上、藝術上、精神上得到了升華!

「我還記得上第一堂課,我們新聞學院的院長嚴肅對著我們全班的同學講:「我們這裡不是培養工匠,而是培養大師……」到今天幾十年了,這句話還深深地印在腦子裡、刻在心靈深處,時常縈繞在耳邊,無時不在激勵劉藝——鍥而不捨的刻苦努力,奮發向上!

這時劉藝給自己暗暗定下的事業目標是希望能成為這所百年老校培養的濟濟人才做導演的第一人;成為由學新聞出身的記者而做導演的第一人!

談到最近對於事業的打算,劉藝說:「最近,我和自己的團隊正在籌劃一個紀實性小微電影,通過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讓人熟視無睹的林林總總的很多社會現象揭示一些敏感問題,以引起民眾的良知,鞭笞那些醜惡的社會現象,如果進展順利的話,下半年將正式落地。」

對於一直致力於電影事業的劉藝導演來說,他已經在這條道路上走了幾十年,相信這部影片殺青後將成就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