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出征,為何必須帶上大量母馬?三大好處不得不服

汗青正浩 發佈 2020-01-28T19:50:25+00:00

近千年來,西方世界一直流傳有所謂的「黃禍論」,最早的時候,黃禍指的是入侵歐洲的蒙古騎兵,後來日本崛起,這個鍋就由日本人來背了,等到了今天,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用多說,這個鍋肯定也就落到咱們頭上來了。

近千年來,西方世界一直流傳有所謂的「黃禍論」,最早的時候,黃禍指的是入侵歐洲的蒙古騎兵,後來日本崛起,這個鍋就由日本人來背了,等到了今天,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用多說,這個鍋肯定也就落到咱們頭上來了。

「黃禍論」因蒙古騎兵而起,可見當時的蒙古騎兵,確實給歐洲人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事實上,相比起歐洲,蒙古人對亞洲尤其是我國中原一帶的傷害,才是最大的。

蒙古人原本只是漠北大草原上的一些鬆散的小部落,起初還歸金朝管轄。比如在《射鵰英雄傳》里,金國就派了兩個皇子去蒙古封賞,可見那時候的蒙古諸部,都是金國名義上的臣子。然而當時的蒙古人中,卻出了鐵木真這麼一個萬古難遇的大英雄,他不但統一了蒙古各部,而且還把宗主國金國給征服了,短短几年內,野雞就變成了鳳凰。

不僅如此,征服金國還遠遠滿足不了蒙古人的胃口,自鐵木真開始,蒙古人就不斷地向外擴張,試圖把整個歐亞大陸都變成他們放牧的草原,其中的一支,更是打到了歐洲的多瑙河畔。雖然蒙古人並沒有在歐洲真正站穩腳跟,可是在亞洲,卻建立起了有史以來面積最大的帝國。

蒙古人的迅速擴張,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人們見識到了蒙古騎兵的兇悍

蒙古人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靠的就是它那戰無不勝的騎兵。

在當時,蒙古騎兵對其他國家的威懾力,恐怕不亞於今天的美軍。蒙古騎兵為什麼這麼厲害?首先,蒙古人天生就很驍勇善戰,大漠的生存環境,比起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要惡劣許多的,蒙古人能夠在此繁衍生息,就足以證明他們強大的生存能力以及戰鬥能力。

其次,蒙古騎兵的制度在當時來說,比較先進,底層士兵的向上通道也很暢通,戰爭對於底層民眾來說,就是一個階級躍遷的大好機會,所以當時的蒙古人也普遍好戰。

但光有這兩點,還不足以支撐起蒙古騎兵的強大,真正令蒙古騎兵所向披靡的,是它那完備的補給制度。

蒙古騎兵四處征戰,一定會帶上大量的母馬隨行,看似累贅,實則屬於必要之舉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補給是非常重要的。

當年曹操戰勝袁紹,就是靠的火燒烏巢,倘若不是一擊得手,糧草將盡的曹軍就會率先潰敗。補給的重要性,對於蒙古騎兵來說,也是如此。那麼蒙古人是怎麼給軍隊提供補給的呢?很簡單,就是帶上大量的母馬隨軍出征。

母馬隨軍出征,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母馬本身可以承擔運輸任務,像一些應急的糧草,就可以讓母馬來駝,這樣就可以節省下大量的戰馬資源;二是母馬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蒙古人的食譜中,奶製品占到了很大的份額,母馬產崽後,就可以提供大量的馬奶,既可以直接飲用,也可以製成奶酪長久保存;三是母馬可以提供後備戰馬,及時補足軍隊的自然損耗,母馬生下的小馬,只需一兩年就可以成長為戰馬,從而實現軍隊戰馬的新老更替。

以母馬作為軍隊補給,不但好處更多,效率更高,應急能力更是顯著

蒙古騎兵帶著大量的母馬出征,不但有上面所說的諸多好處,還能讓軍隊的應急能力顯著提高。軍隊在外出征,最害怕的是什麼?就是缺糧少食。

軍隊一旦陷入糧食枯竭的境地,根本不需要敵人在外進攻,光是內部,就已經彈壓不住了。所以在關鍵時刻,有充足的應急糧,才能夠維持軍隊的穩定,而母馬,正是最好的應急糧。宰殺母馬,不但可以讓軍隊得到充足的糧食補給,也不會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從而讓軍隊在劣勢下更具翻盤的能力。

其實蒙古騎兵採用這樣的補給辦法,並不是因為他們更聰明,只是因為他們身為遊牧民族,原本就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母馬也是一筆財產,當然是要帶著一起走的。正是因為這種習慣的延續,才讓蒙古騎兵在出征時帶上大量的母馬,並由此而意外地獲得了許多好處。

相比之下,中原人的軍隊就不太會這麼做,原因就是他們有固定的居所,出征只是暫時的,財產還是要放在老家比較穩妥,所以就算有大量的母馬,也是絕對不會帶著出征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