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卻只逃掉5個,還有一人為什麼不逃

聞道歷史觀 發佈 2020-01-02T21:49:45+00:00

公元前206年,項羽與劉邦兩人在咸陽的郊外鴻門進行了宴會,這場宴會的發生背景很複雜,過程更是驚心動魄,而最終的結局也讓無數的後人,為之嘆息扼腕不已。


中國古代有很多被載入史冊的宴會,如戰國時期的"澠池之會",東晉時期的"蘭亭集會",三國時期的"青梅煮酒",不過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還是鴻門宴。

公元前206年,項羽與劉邦兩人在咸陽的郊外鴻門進行了宴會,這場宴會的發生背景很複雜,過程更是驚心動魄,而最終的結局也讓無數的後人,為之嘆息扼腕不已。

公元前206年,正當項羽和章邯在巨鹿打得火熱的時候,劉邦趁勢帶兵攻入了咸陽,秦王子嬰率百官投降,秦王朝正式滅亡。按照先前的約定,誰先入關中者就可封王。可是事情哪有這麼簡單,自古就是誰的實力強誰的話語權大,而劉邦的實力自然遠遠低於項羽,此時的項羽擊潰章邯擁兵四十萬。而此時劉邦的手下大將曹無傷暗中告訴項羽說劉邦想要關中稱王,故意守住函谷關不讓項羽軍隊進來。以項羽的脾氣哪裡能不生氣,再加上范增在一旁敲側擊,就這樣有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鴻門宴"。

由於有之前的項伯通風報信,劉邦集團自然對這一次宴會有充分的準備安排,劉邦一行赴宴總共6人,當他們進入宴會場的時候,整個氣氛顯得殺氣重重。而劉邦這次來主要是化解危機的,不然的話真和項羽打起來,鐵定死的很慘。因此,劉邦一進屋便自降身份到項羽屬臣的位置,說自己"籍吏民封府庫"是為項王做些準備,"遣將守關"是為項王管好治安,並強調自己絕不敢背叛項羽。這樣的一番辯解,顯然讓項羽聽得很舒服。雖然氣氛有所緩解,但范澤卻不信劉邦這一套,於是就有了項莊舞劍這一出,而項伯就趕緊出來擋劍,使得項莊擊不中劉邦。項伯還是很講義氣的,劉邦先前以空頭支票允諾項伯結為兒女親家,項伯就挺身而出全力保護劉邦。接下來就是樊噲上場了,一上來就開始為主公劉邦打抱不平,反正都是說一堆劉邦的好話,一心忠於項王卻遭猜疑。項羽見樊噲豪邁,就賞了豬蹄子和酒。雖然樊噲說話有些粗狂無禮,但是這卻正好對項羽的脾氣,讓項羽不得不再次心軟下來。這當然是不會樊噲的臨場發揮,顯然是之前劉邦一伙人私下已經操練過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劉邦正名,好讓項羽放過他。

最後劉邦藉故上廁所,然後就這樣帶著手下4人逃跑了。可卻唯獨留下了一個人,他就是張良。為何張良不一起逃呢?留下他的目的何在?我們知道,劉邦是假借上廁所跑的,若是都跑了,則必然讓項羽以為是心虛,劉邦則在劫難逃,很快就會被項羽派的追兵殺過來。因此張良的作用就是為了穩住項羽,尤其是范增。為了轉移項羽的注意力,張良就開始慢慢的給項羽和范增獻上禮物。

那為什麼選擇留下的是張良呢?

第一,張良是韓國人,祖上都是韓國的大臣,張良對外宣稱並不是劉邦的臣子,而是"臣為韓王送沛公",也就是說他代表韓王送送劉邦,只是暫時在劉邦軍營。這樣一來就有了身份的便利性,他與劉邦不是一個立場的,歸根到底他是韓王的人。第二,張良機智能言善辯,劉邦偷偷逃跑肯定會被發現,必須要有張良這樣的人留下圓場。而最後這一步是整場鴻門宴最為關鍵的,只有張良能夠把控好局面,別無其他人選。而且張良是韓網的臣子,加上有項伯在,項羽也不好過分為難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