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摧毀了中國大豆種植業?

航拍2020 發佈 2019-12-29T13:45:32+00:00

提要:轉基因摧毀了中國大豆種植業?大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優質的油脂和蛋白資源。我國一直是大豆的消費大國,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1995 年以前我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


提要:轉基因摧毀了中國大豆種植業?

大豆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優質的油脂和蛋白資源。我國一直是大豆的消費大國,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1995 年以前我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1995年,國家調整大豆進出口政策,增加進口,減少出口,我國首次成為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國,隨後呈逐年上升趨勢。

2000年進口突破1 000萬噸,2010年突破5 000萬噸,2017年高達9 553萬。世界著名的諮詢公司High Quest Partners 曾預測,到 2020 年左右,世界大豆年產量需再增加 1 億噸才能滿足全球需求,而我國大豆消費量將占全球總產量的 1/3。而大豆種子基本是來源於美國的孟山都、陶氏-杜邦等美國種業公司,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大豆進口 90% 以上受控於美國種業,過度進口轉基因也對國內大豆生產造成了明顯的擠壓和抑制,削弱了產業可持續發展基礎,使國家糧食安全面臨潛在風險,但是否真像公眾所想過度進口轉基因大豆會摧毀國內大豆呢?科學興農認為這種看法過於極端。

首先來看國家政策,其實針對大豆產業發展的嚴峻形勢,國家從2016 年就開始加大對大豆產業的扶持力度,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指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由此可以看出在外資企業以參股或控股等方式併購國內大豆加工企業,擠壓國內中小加工企業的嚴峻形勢下,國家政策已有回應,從而突出了大豆產業的戰略地位。

其次再來看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的競爭優勢,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國,有5000年的栽培歷史,加上我國幅員遼闊、生態環境複雜,我國大豆具有豐富的遺傳類型和專屬的特異種質,利用好這些特異的種質資源,對於占據一定的國際市場有非常大的優勢。而且當前來看,我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在國際市場上非常受歡迎,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在世界非轉基因市場上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大豆出口全球80多個國家,占據了世界食用大豆50%的市場份額。

第三點是市場需求的升級。儘管轉基因大豆具有抗除草劑,產量高,價格便宜的優點,但對於越來越注意食品安全、消費品質的國內外大眾而言,這卻也正是直接食用的最大阻礙,所以目前用於食用的均為非轉基因大豆,而轉基因主要用於飼料或者是工業。就世界的消費水平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蛋白質的攝入還是主要依靠植物性的來源,而大豆是上乘的選擇,所以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還是非常光明的。

最後國內研發投入比例的加大。自1978年以來,在大豆育種學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國已經培育了1 800 多個大豆新品種,在生產上品種更換了4—5 次,使大豆單產提高 140%。雖然相比於國外的研發水平我國的差距還有很大,但是國內的種業公司和研究院所已經開始警醒。高蛋白、高異黃酮、高精氨酸、降脂肪肝大豆的先後問世,說明我國已經走在大豆振興的道路上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基因編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大豆育種迎來了一次新的變革,為我國育種技術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抓住機遇,加快分子設計育種創新體系建設,將引領大豆育種實現跨越式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