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旅行》非洲鼓教學

魏叫小獸 發佈 2019-12-29T20:31:25+00:00

馬上年底過了,就要迎來春節長假了,回家的喜悅已經提前來報導。今天來聊一下過年時候的行程安排,讓將要來臨的幸福,更加具體一點。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和家人團聚,親訪鄰居,這是最傳統的節日形式。

馬上年底過了,就要迎來春節長假了,回家的喜悅已經提前來報導。今天來聊一下過年時候的行程安排,讓將要來臨的幸福,更加具體一點。



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和家人團聚,親訪鄰居,這是最傳統的節日形式。也有一部分人會選擇旅行,避開七大姑八大姨的炮轟,給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填色,這也是我自己最嚮往的方式。像我們這種節假日都捨不得給自己放假的人,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相當於強制的假期,何不就半妥協的順從了,罪惡感不會太大。另說一句,其實親戚之間的噓寒問暖也是帶著善意的,沒有網傳妖魔化,只不過會有沒經過調查考慮被詢問對象自身感受的地方。



關於旅行的地點和方式,不做過多的推薦。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內心喜歡或者特有的旅行方式。也相信在網上各種推薦絕佳旅遊點的背景下,還是會有大把人的選擇開車或者徒步去最近的城鄉山里,找一個人少風景秀麗的地方。一群人席地而坐,閒聊攀談;晚來臨搭起帳篷,蓋天看星。這樣有朝氣的畫面,我覺得不亞於在朋友圈裡曬外國建築物,稀有景點。



對於我這種旅行經驗不多的人,總結一兩點不太必要的的經驗,僅作參考。


「旅行的目的不在乎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文字也很優美。可也要分情況,如果你是坐火車,那就沒有必要在乎沿途的風景。現在坐火車已經很少偶人手托著下巴若有所思看窗外了,都是埋頭看手機要麼睡覺。因為沿途是什麼風景背都背得出了,「草田樹天」。不過你是自駕或者交通工具特別,如駱駝、氂牛、竹筏等,就另當別論。



所以目的地很重要,風景也很重要,最主要有兩點值得注重。一、投身大自然,二、看不同的地貌。


其實第一點理解很正常,大自然是唯一能夠我們用身體去體驗的地方。在大自然里,不只眼睛,耳朵、鼻子、觸覺都會得到解放。大城市生活久了,這些器官都閉合了,他們的作用只做為日常生存提供能量。只有到了大自然里,他們才有獨立的意識形態。互相之間沒有牽連,也不隨大腦的意志所轉移。在大自然里,你可以接收到一些電腦、手機、無線網所無法傳達的信息。這些信息並不是單純的感覺,還能引起新一輪的思考。有些人獲得了新生,離不開大自然了,於是歸隱山林,成了仙人。你不需要成為仙人,你只需要知道,作為平常人都還有很多的可能。這些可能可以運用在任何地方,但是信息的獲取一定是來自大自然。



為什麼我說要看不同的地貌,而不是不同的風景。因為風景可以是人造的。雖然百龍電梯很有氣勢,可它的存在也是建立在服務於環境,如果另一個地方也有同樣的地貌,那麼很可能會建第二個百龍。而地貌則是本來存在天生的樣子,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不一樣的地貌,不同的地貌,給予不同的體驗。當你看到新的地貌的時候,你不想離它更近一點嗎?我見過山,可是沒有見過這樣如屏障一樣,給天只留下了一條平行的縫隙。在電視見過海也不過如此,沒有想聆聽海嘯的聲音震耳欲聾,即便能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親身感受到的壓力還是如此的逼人。這裡的林木建築格局很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一定是集結了前面幾代人的努力和智慧。這裡荒涼蕭瑟,一眼看過去沒有任何生機,充滿絕望。我想讓自己投身環境裡冒點陷,挑戰一下在陌生環境下把問題解決的本事。



你去回顧細數之前的旅遊經歷,但凡能夠回憶的起來的,覺得有價值的經歷,一定是包含了兩點。當然,還是那句話,僅作參考。我們不是專業的旅行者,相信對於專業的旅行者。即便是同樣的地方也很多值得去探索的地方,可以去很多遍,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體驗。


平凡者就要儘可能的讓平凡的旅行多一些意義和精彩,要不然怎麼對得起這難得為數不多的旅行機會。


今天非洲鼓教學曲目是許巍的《旅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