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露之變」始末淺談唐朝中後期宦官專權

史學微末 發佈 2019-12-29T06:49:55+00:00

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11月,唐朝的都城長安充滿了血腥的味道,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們關閉城門,發動禁衛軍在城內進行大規模搜捕,先後殺死一千六百多人。這些被殺的人不是平民,而是朝廷各省部官員以及金吾吏卒,一時間整個長安城陷入了血雨腥風之中!

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11月,唐朝的都城長安充滿了血腥的味道,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們關閉城門,發動禁衛軍在城內進行大規模搜捕,先後殺死一千六百多人。這些被殺的人不是平民,而是朝廷各省部官員以及金吾吏卒,一時間整個長安城陷入了血雨腥風之中!這就是唐朝後期著名的「甘露之變『,這場政變是由宦官領導,禁衛軍執行的一場政變。政變之後,「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時任皇帝唐文宗徹底成為宦官手裡的玩物,朝廷一切軍政大權皆由宦官做主,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這時,唐朝宦官專權達到了巔峰。


在中國封建朝代中,如果皇帝受到外朝文官集團的權利威脅,就會將君主權力賦予一部分給自己的家奴——宦官,讓他們去干預朝政,同朝廷官員對抗,這就是宦官專權。唐朝因為實行三省六部制度,而三省的最高長官都可為宰相,這樣就分散了文官集團的權利,從而使得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達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同時唐朝的宦官的勢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總之,宦官專權是君主專制制度中的寄生蟲,是和這個制度共生共榮的。



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府逐漸衰弱,以此相映襯的是唐朝後期宦官勢力的日漸膨脹,已經嚴重威脅到皇帝的人生安全。為了重振朝綱,加強中央政府在藩鎮中的威信,唐朝歷代有作為的皇帝都試圖發動剪滅宦官勢力的行動,雖然也獲得一些成功,但由於宦官集團是和君主專權共生共榮的,依然無法徹底消除宦官專權的局面。此後宦官專權愈演愈烈,使得唐朝政治極端腐敗,民生愈發虛弱,讓唐王朝在滅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唐朝宦官崛起

唐王朝宦官勢力由弱小逐漸走上強大,到唐後期時,這股依附於皇權的惡勢力,已經深入到政治生活的許多重要領域,對它所依附的皇權構成及其嚴重的威脅。使得唐王朝成為宦官專權最為嚴重的朝代(因為只有唐朝宦官是可以隨意廢立皇帝的)。

宦官專權,是中國封建專制下的必然產物,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下的一個怪胎。早在東漢後期,宦官勢力便和外戚勢力一起,長期占據東漢最高統治的地位。開啟了第一次宦官時代。

唐朝前期,鑒於東漢末年宦官干政的歷史教訓,對宦官限制非常嚴厲,宦官只是「門閣守御」,「庭內掃除」「廩食而已」,到了唐玄宗時期,由於前期一系列政治動亂,導致朝廷中的功臣宰相勢力大為增加,而為了削弱外朝的功臣宰相勢力,擴大內朝勢力,開始任用身邊親信宦官預政領軍。特別是到了後期,重用親信宦官高力士,使其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不僅對其高官厚祿,而且將不少國家大事交給其處理,並授權高力士,一般政事可以自行處理,不必報知,使高力士權傾朝野。雖然高力士是個賢宦(「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史綱評要》),但他開了唐朝宦官掌權的先河,給後世宦官專權起了榜樣作用。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現象越來越嚴重,唐朝皇帝因為強藩作亂、險亡其國而開始對武將妄加猜疑,宦官則大受寵信,開始內掌軍隊,外監諸將,其權力從內廷向外朝逐步延伸,從間接向皇帝進言干預朝政到直接把持軍政要職,最終形成了專權格局。

到了德宗時期,由於涇原兵變中相對於文臣武將的冷眼旁觀,只有宦官在關鍵時刻守護著他,德宗便讓宦官直接統率禁軍,並設立了管理禁軍的左右神策軍中尉,專以宦官充任。宦官掌握禁軍由此成為定例(賊平之後,不欲武臣典重兵,其左右神策、天威等軍,欲委宦者主之。)。當兵權被宦官牢牢掌控之後,宦官便有了權力上的獨立性,藉助兵權,宦官可以左右政局,甚至廢立皇帝。


宦官在掌握軍權後,勢力逐漸走向鼎盛。幾乎所有宦官都參與朝政,廣泛深人到當時政治生活的許多重要領域。而且對皇帝制定的國事不僅指手畫腳,在涉及到自身的政策還要橫加干涉。在唐順宗期間的二王變法中由於觸及到了宦官的切身利益,宦官集團不僅發動了二王八司馬事件,還逼迫唐順宗退位,另立更為信任他們的唐憲宗,好更有效的掌握權力。

到了唐文宗登基的時候,雖然自身是由宦官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但唐文宗更加親信文官集團,對於宦官專權十分不滿。便聯合朝堂上對宦官專權不滿的大臣,意圖發動一場政變,徹底消滅宦官。但由於計劃泄露,準備不充分,導致宦官反過來發動政變,剪除了對宦官不滿的大臣,並囚禁了皇帝。

甘露之變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金吾大將軍韓約奏報左金吾廳後面的石榴樹上夜降甘露。宰相李訓忙建議:天降祥瑞,又近在宮禁,皇帝宜親往一觀。於是,文宗前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書、門下省官員先行探看。官員們回奏稱疑似甘露。唐文宗又命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等,帶領其他宦官再行察看。

可惜,等仇士良等宦官剛到左金吾,就發現神情緊張的韓約和 「風吹幕起,見執兵者甚眾,又聞兵仗聲」。仇士良忙率眾宦官退至含元殿,並藉口暴亂挾持文宗入內宮。

李訓見大事不妙,一面以100緡錢賞賜急呼金吾衛士上殿保駕,一面攀輿高呼「陛下不可入宮」。金吾衛士數十人和京兆府、御史台吏卒約五百人登殿奮擊,殺死宦官數十人。李訓抽出匕首要啥仇士良,但此時宦官已將李訓打倒在地,抬著李昂進入宣政門,將宮門關閉,朝臣一時驚散。李訓見事不濟,已經清楚消滅宦官的計劃已經失敗,急忙化妝出宮。由於宰相王涯、賈餗、舒元輿不明真相,退到中書省等候李昂召見。

宦官挾持文宗退入內宮後,紅了眼的仇士良立即以皇帝名義派遣神策軍五百人,從北,東,西三面,向大明宮南部朝官衙門發動反攻,逢人即殺,沒有逃出去的官員被殺死六七百人。接著,神策軍關閉宮城各門搜捕大索,又殺死千餘人(「橫屍流血,狼藉塗地」)。

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余、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先後被捕殺。心狠手辣的仇士良不僅殺了數以千計的官員吏卒,還把主事者的族人不論遠近,一併誅滅。經過宦官喪心病狂的大屠殺,大唐朝臣幾乎為之一空,唐朝皇權徹底掌握在宦官手上。這就是徹底改寫大唐歷史的「甘露之變」。甘露之變後,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唐朝滅亡才作罷。

唐朝宦官專權危害

有唐一代的宦官專權,給社會帶來種種危害。宦官內部的小分化與火併,更加劇了朝政的腐敗。而宦官監軍與掌軍,在客觀上,又加速了唐王朝在與藩鎮鬥爭中的徹底失敗。

:宦官專權干政,使得唐朝政治日趨腐敗。由於宦官權利來自於皇權,而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利,宦官便慫恿皇帝過上過著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大宦官仇士良專權20餘載,最後總結出的專權經驗就是引導皇帝貪玩遊樂,不務正事,不讓他閒暇下來,惑其心志最為關鍵,誘其享樂最不可廢,使其昏昏最為我用。使得皇帝的一切都在宦官的掌握之中。想想看,一國之君的皇帝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政治還能好起來嗎!


二:當宦官集團掌握了軍權後,不僅朝堂大權在手,而為了使自身權利最大化,宦官往往會廢立那些意圖削弱或消滅宦官集團的皇帝,換一個代表宦官集團利益的皇帝。從唐穆宗以後到唐亡,8個皇帝之中,有7個是由宦官擁立的,讓宦官集團達到了「手握王爵,口含天憲」的局面。而宦官集團每次廢立皇帝之際,都會引發朝堂大地震,不是兵刃相見,血流盈廷,就是密行詭計,眾不可測。因為宦官專權帶來長時間的政治動亂,導致唐朝中央政府的權威嚴重削弱,更加促進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三:宦官集團大權在握的時候,中央政府由於缺乏相應的政治勢力與之相抗衡,導致宦官集團愈來愈驕縱不法,連朝堂都玩於股掌之上,而像什麼徇私受賄,貪贓枉法,禍害百姓都算得上少見多怪了。例如白居易《賣炭翁》中的賣炭老人賣炭,可是卻遭到宦官為首的宮市的人的勒索,白白奉送了一車燒炭而分文未收,而有名的五坊便由內廷宦官宣徽院管理,而這些五坊使恃仗著供奉皇帝的權威橫暴市井、為非作歹、敲詐勒索、坑蒙拐騙,當時百姓都蔑稱為五坊小兒。宦官集團的所作所為在唐後期的政治生活中起著極其惡劣的影響,這又加劇了唐王朝吏治的腐敗,損害中央政府的威信。

四:宦官集團在因為大權在握,便很容易和朝堂上的文官集團產生對抗,使得唐朝政治癒發混亂。由於宦官專權愈演愈烈,朝廷大事基本上都由宦官說了算,這樣就使得文官集團大權旁落。不甘心被宦官搶奪權利的文官集團便會組成一個聯盟共同對抗宦官。兩個集團為了爭權奪利,完全置國家生死存亡於不顧,使得統治階級內部分裂,在藩鎮割據本就受到削弱的中央政府更加虛弱不堪。


總之,唐朝宦官專權雖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尤其由宦官監軍統軍,使得藩鎮節度使不敢過於放肆,有利於維護唐王朝後期名義上的統一,但由於權力分割不合理,使得中央與中央,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也使得唐王朝中央政府沒有真正的實力去消滅藩鎮割據的局面。最後,直到節度使朱溫發動白馬驛事件,盡誅宮中宦官,基本消滅了宦官勢力。而唐王朝也隨著宦官勢力的覆滅而結束了形式上的統一,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