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中國戶籍制度迎來大變局

謝逸楓 發佈 2019-12-29T08:56:58+00:00

文/謝逸楓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中國戶籍制度正式迎來大變局。一場以搶人口、搶人才、搶勞動力為主的一、二、三線城市,正在轟轟烈烈的上演「搶人戰」,究竟誰才是戶籍制度變局真正的大贏家?哪類城市才是真正的最大受益者?這才是戶籍制度釋放紅利的真正意義所在。

文/謝逸楓

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中國戶籍制度正式迎來大變局。一場以搶人口、搶人才、搶勞動力為主的一、二、三線城市,正在轟轟烈烈的上演「搶人戰」,究竟誰才是戶籍制度變局真正的大贏家?哪類城市才是真正的最大受益者?這才是戶籍制度釋放紅利的真正意義所在。


2019年3月31日,發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就已經明確: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由發改委上升到中辦、國辦發文,意味著最高層面對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戶限制,作出了權威確認。其一是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放開落戶的工作,還需要繼續全面推進。其二是這部分城市放開落戶已不再有任何阻擋。其三是區域經濟的發展重心轉向中心城市、城市群。因此,戶籍改革的背後,實質上是真正的宣告,要進一步提升當前的戶籍城市化率。


2019年12月28日,四部門發文要求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落戶城鎮便利性。要求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為依託,以尊重意願、自主選擇為原則,精準識別進城常住的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因城施策降低落戶門檻、提高落戶便利性,維護落戶人口農村權益,為2020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支撐。


2019年12月24日,一重磅文件發布,一瞬間激起了輿論千層浪。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 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進城落戶政策出台之前,城鄉人口梯度流動主要三個途徑:其一是通過升學實現的職業流動。升學帶來的人口流動和社會流動相應,高校畢業生也成了一線和准一線城市人口增加的主力。其二是農民跨區域流動。即農民外出打工。其三是購房。十多年前流行到鄉鎮買宅基地建房,七八年前流行到縣城購房,最近三五年則開始到地級市買房。農民湧向哪裡,哪裡房價就開漲。


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沒有任何的學歷限制,沒有任何的附加條件限制,關鍵是全面放寬乃至全部取消落戶限制。簡單說,零門檻落戶,已經不再是傳說,二三四五線城市全面遍地開花。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最全面、最徹底、最牛批的戶籍制度改革,可謂是戶籍制度的時代之變。


全面放寬落戶限制


根據2019年12月24日文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全面放寬落戶條件,超過500萬以上城區常住人口的超大特大城市要完善積分落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城市人口,不是城市管理人口,也不是戶籍人口,而是城區常住人口,只包含市轄區的城鎮人口,下轄縣鎮不在其中,農業人口亦不在其中。


根據2014年11月20日文件,發布過《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規定,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根據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是超大城市,500萬-1000萬之間的屬於特大城市,300萬-500萬的屬於I型大城市,100萬-300萬之間屬於II型大城市,低於100萬的則屬於中小城市。


2017年末,我國地級以上城市戶籍人口達到48356萬人,戶籍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有14個,300-500萬人口的城市有16個,50-300萬人口的城市達到219個,5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有49個。


按照2014年的城市規模劃、2019年的城區常住人口來衡量看,當前只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北上廣深)4個城市屬於超大城市。武漢、重慶、天津、成都、東莞、南京、鄭州、杭州、長沙、瀋陽、西安、哈爾濱、青島,共13個城市屬於在特大城市之列。


意味著北上廣深、武漢、重慶、天津、成都、東莞、南京、鄭州、杭州、長沙、瀋陽、西安、哈爾濱、青島,共17個城市,必須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要完善積分落戶政策。


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根據2019年12月24日文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可取消落戶限制,500萬以下的城市可全面放寬落戶限制,超過500萬以上城區常住人口的超大特大城市要完善積分落戶政策。


根據2014年11月20日文件,發布過《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規定,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根據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是超大城市,500萬-1000萬之間的屬於特大城市,300萬-500萬的屬於I型大城市,100萬-300萬之間屬於II型大城市,低於100萬的則屬於中小城市。


2017年末,我國地級以上城市戶籍人口達到48356萬人,戶籍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有14個,300-500萬人口的城市有16個,50-300萬人口的城市達到219個,5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有49個。


按照2014年的城市規模劃、2019年的城區常住人口來衡量看,剔除了4個超大城市、13個特大城市之外,剩餘的二三四五線城市都將獲得放開乃至取消落戶限制的資格機會。換言之,除此之外的絕大多數城市都有望在新政策中受益。


第一類城市:合肥、昆明、太原、廈門、南寧為代表的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不能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可以全面放寬落戶條件,條件不會太嚴格。


第二類城市:烏魯木齊、貴陽、石家莊、南昌、無錫、蘭州、洛陽、惠州、溫州、呼和浩特、唐山、佛山、海口為代表的II型大城市,還有所有三四線中小城市,都有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資格機會。


根據《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結合各城市統計局公布的資料,統計梳理髮現,有78座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達到或突破百萬大關。城市分類如下:超大城市3座:上海、北京、深圳。特大城市7座:廣州、重慶、天津、成都、南京、武漢、杭州。





Ⅰ型大城市11座:西安、瀋陽、長沙、哈爾濱、蘇州、昆明、鄭州、濟南、青島、大連、長春。Ⅱ型大城市57座:太原、石家莊、南昌、汕頭、南寧、福州、無錫、合肥、烏魯木齊、東莞、貴陽、洛陽、徐州、廈門、唐山、寧波、邯鄲、蘭州、臨沂、淄博、常州、溫州


煙臺、保定、濟寧、包頭、呼和浩特、佛山、鞍山、淮安、撫順、濰坊、吉林、柳州、南陽、西寧、贛州、鹽城、大同、瀘州、南通、衡陽、大慶、株洲、銀川、襄陽、惠州、齊齊哈爾、海口、揚州、淮南、蕪湖、遵義、自貢、泉州、紹興、南充。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按《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數據:除了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成都、南京、武漢、杭州、西安、瀋陽、長沙、哈爾濱、蘇州、昆明、鄭州、濟南、青島、大連、長春等21個城市。其他650左右個城市,必須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統計局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末,我國城市個數達到672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297個,縣級市375個。當然,很多城區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幾年前就陸續全面取消的落戶限購,60個左右的100萬至300萬Ⅱ型大城市,部分沒有全面取消。


誰受益


2017年末,我國地級以上城市戶籍人口達到48356萬人,戶籍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有14個,300-500萬人口的城市有16個,50-300萬人口的城市達到219個,5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有49個。




按照《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8年尚未發布),經過梳理髮現:在662個城市中,排在第一梯隊即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共4個城市,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第二梯隊的門檻就大幅降低了,城區人口數量範圍為500萬~700萬,也僅有5個城市,為天津、成都、廣州、南京、武漢。


第三梯隊為城區人口數量範圍500萬到300萬,共10個城市,為西安、瀋陽、哈爾濱、昆明、鄭州、杭州、濟南、青島、大連、長春。


第四梯隊為300萬以下的城市,數量高達643個,占比高達97%,要取消落戶限制。就是說,《意見》推出涉及的城市占到了全國城市的絕大部分,可見影響之深遠。總體來看,目前國內或有653個城市常住人口少於300萬,將放開落戶限制。



城區人口在300萬以下,將取消落戶限制,也就等於零門檻落戶,只要想去該城市,就可以直接落戶、定居。針對600多個城市進行了再細分,城區人口在200萬到300萬的城市相對更具有代表性,這些城市城區人口有一定規模,經濟上也有更多積澱,當然,受到戶籍放開政策的影響也最大。


統計發現,城區人口在200萬到300萬的城市有59個,其中太原、長沙、蘇州、石家莊、南昌、南寧、福州、無錫、合肥、烏魯木齊、東莞、貴陽為GDP全國50強城市之一,經濟實力也最為強勁。


其中,無錫、長沙的GDP超過萬億。尤其是無錫,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個GDP破萬億的地級市,經濟實力自不必說。長沙作為湖南省會,也是湖南最具競爭力的城市,而二者的房價,僅為1萬元/㎡左右。


南昌作為江西省省會,2018年GDP高達5274.67萬元,增速高達8%,也是此次受該政策影響最大的城市之一。查閱中房協數據顯示,南昌的二手房均價僅為1.26萬元/㎡;太原、石家莊、南寧、福州、合肥、烏魯木齊、貴陽均為省會,城市的後發之力不容小覷。


有何意義


按照官方解釋看,其一是城鄉流動有渠道,釋放出大量農業富餘勞動力。其二是區域流動有自由。要素加速向勞動生產率高的地區集聚。其三是技能提升有通道。其四是職業轉換有路徑。其五是是脫貧解困有機會。


農民的個人而言,一些在縣市買房的農民,覺得能同時擁有土地權利,認定農村戶籍的含金量更高,落戶意願相對不強。選擇落戶到城市的農民來說,短期內超大特大城市仍存在流入門檻,這回政策的利好,主要是鼓勵這部分鄉村人口將戶籍移入三、四線城市。


此次政策調整,將對釋放人才、人口、勞動力紅利,促進人才、人口、勞動集聚推動城市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客觀上也將刺激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回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