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老平台的進化之路,AMD YES

aeilan 發佈 2020-03-08T20:24:39+00:00

集成螃蟹家的旗艦音效晶片ALC1220,不過音頻區域整體設計感欠缺了些兩條M.2接口都支持HyperM.2 PCIe Gen4 x4,暫時玩不起PCIe4.0 SSD,而且4K隨機性能方面並沒有顯著提升,還是先用宇瞻的AS2280P4 480G,這塊盤的4K表現挺不錯的,只不過溫

一條來自老媽的微信:「兒子,晚上回家吃飯伐?早點回來看看書房電腦,怎麼又打不開了!」

前言

書房電腦是套10年前的開核AD5000+785g,這套平台算是當年經典了,記得起初是intel P4 inside來著,在某個還不流行線上購物的暑假,我就憨憨的抱著整台主機去電腦城升(被)級(宰)了,收穫竟然不錯AMD YES!都不敢想這套平台能苟延殘喘整整一個年代還多。話說回來,到家發現是內存問題,也不知道是這兩條AMD專用條的鍋還是主板插槽接觸不良,拔下重插後就能正常開機,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裝機原因之二呢便是宅在家這段特殊時期,老爸盯上了我電腦里的《地平線4》,每次聽到我深夜飆車表示也要蹭幾圈~自從《NF7》隱藏十多年的車神之夢又被我勾起了嘛2333所以就有了這次既滿足老媽Office全家桶辦公又能給老爸偶爾上山飆車的裝機~~~

出於對老平台的懷念及其他性能、性價比等考慮,決定繼續AMD平台,而R5 3500X+X570+5500 XT,是我認為在1080P解析度下可以做到各種通吃的配置,預算有限的話完全可以把X570換成B450, 三大件的選擇沒有過多猶豫,只為十年之後再次喊出AMD YES!

配置清單:

CPU:AMD RYZEN 5 3500X

主板:華擎X570鋼鐵傳奇

內存:宇瞻 黑豹DDR4-2666 8G*2

固態:宇瞻 AS2280P4 480G

顯卡:華擎RX 5500 XT 幻影電競

散熱:利民TS120 plus

電源:安鈦克 HCG750金牌全模組

機箱:安鈦克 P101


華擎X570鋼鐵傳奇

鋼鐵傳奇是華擎去年新推出的產品線系列,定位要低於太極系列,主打耐用性與性價比,只有我覺得這一系列的外觀顏值也很OK嘛?黑白灰迷彩設計整體很好搭配。耐用性上這一系列主打60A高效電感搭配尼吉康12K黑金電容,和旗艦AQUA一樣哦,肯定比較可靠,希望能陪伴我們一家度過下一個十年~

外觀方面黑白灰的配色搭配迷彩風的塗裝看起來很舒服,原以為燈效可能是這塊主板不多的弱勢之一,沒想到在IO護罩和南橋金屬散熱馬甲上均有面積不小的RGB燈效區域,且都能支持華擎的POLYCHROME SYNC同步

重中之重供電堆料,60A高效電感搭配尼吉康12K黑金電容,核心與板載供電區域均有一體成型鋁合金散熱馬甲覆蓋,拆下後可以看到供電VRM由Dr.MOS 8顆SIC634(CPU)+2顆SIC632A(VCC)組成,均由PWM控制晶片ISL69147控制,與AQUA(6+1)的不同之處僅僅是這塊主板分配了4相CPU+2相VCC,CPU部分4相再經由倍頻器ISL6617A一相分作兩相,最終達成宣傳所說十相供電。

CPU 12V供電接口提供8+4的方案,+12V供電6 Pin,按照標準類型額定7A/Pin計算,理論都可以承受約504W的功率傳輸

擴展接口方面該有的都有,2組12V RGB接口、1組5V ARGB接口、兩組USB3.0 GEN1前置面板接口,還有華擎X570系列的標配雷電擴展接口。

集成螃蟹家的旗艦音效晶片ALC1220,不過音頻區域整體設計感欠缺了些

兩條M.2接口都支持Hyper M.2 PCIe Gen4 x4,暫時玩不起PCIe4.0 SSD,而且4K隨機性能方面並沒有顯著提升,還是先用宇瞻的AS2280P4 480G,這塊盤的4K表現挺不錯的,只不過溫度偏高,必須配合金屬散熱馬甲使用。安裝M.2必須要拆除右下整塊散熱馬甲,中間還有一條M.2 WIFI接口

最近的物流。。。3500X一直還沒發貨,聽說要漲價不會被賣家砍單吧,先用測試用的3600頂下。

一體式IO擋板也是這塊主板的特色之一,可以上下左右輕微橫移,方便不同機箱結構的安裝。常規接口及視頻輸出接口基本都有,額外配備了USB 3.2 Type-A接口,另外還預留了板載WIFI天線接口,好評!


華擎RX 5500 XT幻影電競

3A成就最後一步達成,去年底華擎發布的AMD第二代7nm工藝RDNA架構顯卡5500 XT,搭配8GB 128bit GDDR6顯存,支持最新PCIe4.0標準。RX 5500 XT幻影電競這張顯卡核心最高動態加速頻率高達1845MHz,看網上評測說5500 XT 通吃1080P各種應用及遊戲,平時就給老爸玩玩《地平線4》飆個車足夠了,本著買新不買舊的原則就選擇了它。

整體配色依舊是黑灰白,與主板風格相似,不同的是還加入了紅色線條,突出幻影電競偏遊戲電競的設計風格。此外,這塊5500 XT還搭配了金屬背板,黑白+紅色條紋設計,與正面相得益彰。

正面雙風扇設計,支持低功耗自動啟停功能

側面有一組ARGB燈效,支持華擎POLYCHROME SYNC同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選擇同一品牌的板卡,不同品牌之間即使板卡都有RGB燈效,但可能出現同步軟體不兼容的問題。

接口方面,3個DP 1.4+1個HDMI 2.0b,可以支持AMD的多顯示器寬域技術


宇瞻黑豹DDR4-2666 8G*2

由於後續選擇了無側透靜音機箱,內存方面並沒有追求RGB,選擇了朋友推薦的宇瞻黑豹,我這兩條是節前兩天京東自營上買的,上機颱風發現竟然是三星bdie顆粒,不清楚這一批是否都如此。

三大件合體


裝機過程

安鈦克P101靜音機箱,整體外觀相當低調,全黑化僅有前面板進風口採用了紅色邊框及格柵設計,和5500 XT幻影電競的風格還挺搭的。

打開機箱,側板使用了類似撞珠的固定方式,整塊側板巨重。。。且左右均覆蓋了一層靜音棉,實測整體厚度超過2.5mm

作為一款中塔式機箱,最大可以支持E-ATX,不過在安裝ATX規格主板時就要注意按需擰上主板固定銅柱

CPU散熱器用的是之前嘗鮮的利民TS120 Plus,回流焊+扣FIN+壓FIN無一不是散熱控的追求,5x6mm純銅熱管,官方225W的解熱能力用在3500X上是真的大材小用了,搭配兩把C12 PRO,可以通過更低的風扇轉速換來更靜音的使用體驗這才是最關鍵的。此外,P101對CPU散熱器的支持也很好,頂部留有足夠的空間給你伸手進去插拔線材。

P101自身標配4把靜音風扇,前置3x120mm進風,後置1x140mm出風,通過前置IO面板統一控制,低速-停止-高速 共三檔操作方便。兩組USB2.0+USB3.0接口均配有白色燈光便於夜間操作。

前面板採用合頁式開啟方式搭配磁吸式減震磁鐵,需要清灰時開合非常方便,前置進風處還配有快拆式大面積防塵網

機箱底部電源進風口也配有抽拉式大面積防塵網

安鈦克HCG750金牌全模組電源,十年換新服務吹爆

電源安裝方式是熟悉的支架安裝,機箱內部細節之處有海綿緩震墊,電源裝入後可以避免發生共振

HCG系列特色140mm短機身,裝入後可以看到有很充足的理線空間

從內部看,電源倉旁邊標配了兩塊3.5英寸機械硬碟倉位,支持硬碟免工具安裝,支架兩邊也有橡膠緩震墊


整機展示

翻車環節

原以為選擇ATX機箱裝機畢竟內部空間大,配件選擇更多且尺寸安裝上不容易翻車,沒想到搬到書房時還是翻車了。。。

先拍照紀念下下這台經歷了一個年代的老爺機,放置在滑動托架上,日常清理維護都比較方便

結果托架兩側護欄比較窄,竟然放不進P101,就只好拆除掉一邊的,之後又發現放在托架上超高了。。。目測超了3.62738433mm。。。

只得捨棄移動托架了,直接放置尺寸正好,頂部前置IO有足夠上部空間插拔移動設備,相比較IO面板朝前的設計確實方便不少,不用彎腰去看了。

有了白色燈光,光線較暗情況下,移動設備的插拔使用就很方便了,順便測試下風扇控制功能


性能測試

默認主板的PBO模式為AUTO,RYZEN MASTER中顯示為默認;主板PBO設置為ENABLE,才是精準頻率提升模式,不過跑分感覺這兩種模式沒有太大差別,可能是目前CPU用的3600,PBO頻率並不明顯所致。


默認及PBO模式在CPU-Z與CINEBENCH R20跑分均在兩者誤差範圍內

默認:CPU-Z單核/多核 508.9/3996分;CINEBENCH R20 單核/多核 482/3562 pts

PBO:CPU-Z單核/多核 508.6/4091.7分;CINEBENCH R20 單核/多核 478/3606 pts

最後嘗試了下手動超頻,華擎X570鋼鐵傳奇已經可以支持單獨CCX超頻,設置CCX 0 4200MHz、CCX 1 4325MHz

CPU-Z單核及多核跑分達到518.6/4299.6分

CINEBENCH R20 單核及多核分別為488/3819 pts

顯卡方面華擎專門提供了一個控制軟體ASrock OC Tweak,能夠一鍵切換顯卡工作狀態

不過我還是更傾向於2020新發布的AMD官方驅動面板,扁平化介面很討喜,各項參數監控也一應俱全。也提供了自動、欠壓、超頻核心、超頻顯存及手動的多種調整方案。默認模式先跑個分

默認模式,3DMark TS顯卡分4852,FSE顯卡分6835,核心頻率最高1865MHz,TS壓力測試99%以上通過,顯卡最高溫度63℃。

超頻核心模式,3DMark TS顯卡分4944,FSE顯卡分6931,核心頻率最高1915MHz,TS壓力測試99%以上通過,顯卡最高溫度63℃。

PCMARK10綜合得分6074,娛樂大師顯卡分竟然能有21W

最後看下遊戲性能,由於是給爸媽用,為了避免超頻後的不穩定性,決定所有設置全默認模式,地平線4全特效1080P平均62幀,給老爸飆個車完全沒問題

刺客信條奧德賽,全特效平均放幀,得考慮適當降一檔特效

古墓麗影DX11下平均幀數54,開啟DX12後提升顯著平均幀數達到65

絕地求生特效抗鋸齒、後期處理、材質、可視距離超高其他最低,空曠室外幀數100

天亮了系列。。。文明6風雲變幻DLC,DX12全特效ai基準檢測平均回合時間37.13,圖像性能普通幀像周期17.308ms、99% 22.334ms。


以上

隨手記錄玩機歷程,大佬們請看個熱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