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大理石面板,淺談期盼已久的五單元山靈旗艦ME700

科技偵探社 發佈 2019-12-19T09:12:18+00:00

2019年的山靈相較於往年,在產品的研發上可以說是加快了腳步,9月份宣布包括旗艦級播放器M6在內就有四款新品,產品的更新速度說實話讓不少消費者的錢包感到壓力不少。​除開M6這款自帶流量的山靈標誌性產品以外,相信很多燒友還將關注的目光都投向了ME700這款山靈發布的旗艦耳塞。

2019年的山靈相較於往年,在產品的研發上可以說是加快了腳步,9月份宣布包括旗艦級播放器M6在內就有四款新品,產品的更新速度說實話讓不少消費者的錢包感到壓力不少。

​除開M6這款自帶流量的山靈標誌性產品以外,相信很多燒友還將關注的目光都投向了ME700這款山靈發布的旗艦耳塞。之前山靈ME500和ME500白金版給了山靈粉們一個不小的驚喜,恰巧說明山靈對於「做耳塞」這件事還是很有一套的。官方也為了順帶慶祝成立31紀念周年,帶來了ME700周年版這一特殊版本。

這次山靈ME700的外包裝風格與M6的包裝保持一致,這難道就是官方認證的西裝套暗示?雖說是採用統一風格設計,但山靈ME700的箱體還是要比M6的大上一圈,跟ME500的相比那更是小巫見大巫,藉此也襯托出了ME700作為山靈耳塞旗艦該有的逼格。

​順便一提,31周年版本與之後發售的普通版是存在一些內容上的細節區別。例如,官方贈送的高大上金屬銘牌,發售的310套周年版都帶有獨一無二的編號。

山靈ME700所採用的是與ME200相同的山靈第二代設計風格,屬於傳統定製耳塞類型的人耳工學結構式設計。之前ME200的佩戴讓筆者讚美有加,ME700也不例外,樹脂材質的腔體加上合理的結構設計在穩定性和舒適度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這次腔體的體積相比ME200來說,由於單元增加使得厚度增加。如果是女生或者耳朵偏小的男生佩戴可能舒適度會有所不同,至少對於像筆者這類的粗壯大漢來說是相當滿意的。

​隨耳機附贈的塞套數量豐富,這點是山靈的耳塞產品的良心傳統,不同種類的塞套對聲音的影響取向也有所不同,好在官方給每種都標註了說明。這樣一來,用戶就能根據自己平常聽歌的口味傾向來選擇適合的塞套種類。

當然,如果初次聽不知道該選什麼塞套好,還是建議先從均衡套試聽開始。筆者個人也是相對於其他塞套而言,會更喜歡均衡套的風格。

​山靈ME700跟M200「身材」很相似,但在很多細節設計上山靈還是花了不少功夫去尋求變化。例如,耳機面板上類似大理石狀的紋理設計,據說每個山靈ME700的紋理都各不相同,這使得山靈M700在顏值取向上走的是沉穩大氣略帶點奢華的路線,而不是像山靈ME200那種元氣型的年輕化風格。

​標配線材採用台灣萬隆的八股高純度銀箔絲線材,每股含有14線芯,用量足夠紮實,與山靈ME500的官升線應該屬於同一個水平,因此不建議玩家在線材上投入更多成本。

另外,線材接頭使用的是原生的2.5mm平衡接口,但官方另外附贈兩條轉換線,可實現4.4mm平衡和傳統3.5mm的轉換。在如今「主推平衡」的便攜HIFI市場環境下是相當實用的,也無需用戶再另外掏腰包購買平衡線,並且也變相增加了產品的可玩性。

​既然是旗艦定位,自然為了滿足對音質更高要求的發燒友的胃口。山靈M700採用了「一圈四鐵」的標準單元配置。動圈單元採用定製進口的PU複合金箔振膜動圈,相對於同價位競品來說是很罕見的選擇,主要負責耳機的中低頻。動鐵部分為山靈專門定製的兩顆中高頻動鐵單元和一顆極高頻複合雙動鐵單元的組合。

此外,山靈在耳機傳統的阻容分頻基礎上,順帶還在增加了物理分頻技術,目的就是為了改善動圈單元和動鐵單元的相位差導致的銜接問題,確保山靈ME700聲音的三頻銜接能夠順滑流暢。

​試聽搭配的是山靈的主打西裝套播放器M6,使用2.5mm原生平衡口推,塞套為均衡套。在聆聽了一段時間之後,個人對於山靈M700的聲音風格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山靈M700的風格不同於如今耳塞主流的強調解析力或者某一頻段的過分推崇,而是追求一個和諧的音樂氛圍感,與M6所強調的「韻味」如同上下對聯般的關係,或許這跟山靈想做老派風格的原因息息相關。低頻的能量感很充沛,甚至個人認為在某些頻段下M700的低頻會有點溢出的現象,但M700低頻的收放速度微微偏慢,並且M6自帶有柔化的處理,對歌曲的氛圍烘托上很有一套。

老實說山靈M700的聲場並不驚艷,不過整體圓整,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沒有給人明顯「窄」的不平衡感,所以個人覺得它還是一個偏流行向的塞子。人聲表現上很有以前聽磁帶機的年代感,這應該就是燒友們常說叫的模擬味吧?山靈M700的人聲用來聽港台或者日系老歌確實挺毒,但聽一些例如ACG、新派的流行歌曲個人覺得相對一般,口型不大以及有一點距離,甚至感覺像是人聲融入到低頻當中,並不是獨立出來。高頻的延展性相當順滑,完全沒有「刺」的感覺,但樂器該有的素質表達M700也能展現出來。

另外,山靈M700的易推性完全沒問題,用M6隻需用低增益就能完美驅動,用高增益甚至還有一些刺激。如果你想用手機驅動M700理論上是沒有問題,但我手中的這台紅米K20P推出來的聲音個人不太喜歡。

相信很多燒友都留意到,隨身HIFI的成本都在逐年上升,廠商之間的定價攀比使得萬元售價在如今看來也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今年山靈不管是山靈ME700還是山靈M6都將價格控制在相對合理的範疇,這點是實屬難得的。

對於山靈ME700這款塞子,筆者並不會說它具有遠超5、6000價位耳塞的性價比,但個人認為山靈至少把他們認為這個價位段該有的音質和所認可的風格理念融入到這款耳塞之中。它聲音雖說與當下主流有些微妙的差異,但並沒有特别致命的缺點,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常聽的歌曲風格基本上都具備不錯的包容性,作為退燒塞來說還是很夠資格的。

31周年對於山靈不只是一個里程碑,也代表著新的開始。作為消費者我們期望的仍然是山靈能把對產品精益求精的態度堅持下去,畢竟一個品牌的成就還是得需要用戶來判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