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下窪鎮:香菇撐起致富「傘」

河南經濟報南陽新聞 發佈 2020-05-12T08:53:14+00:00

雨後的原野麥浪滾滾,空氣清新宜人,社旗縣下窪鎮余莊食用菌種植合作社香菇基地,百餘座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社旗縣下窪鎮:香菇撐起致富「傘」

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見習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申鴻皓

雨後的原野麥浪滾滾,空氣清新宜人,社旗縣下窪鎮余莊食用菌種植合作社香菇基地,百餘座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個個大棚內,整齊擺放的菌棒上「傘花」點點,工人們正有條不紊的採摘、分撿、裝箱,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跟著能人駱保國,脫貧致富奔小康。」在當地群眾的眼裡,合作社負責人駱保國不僅是位「能人」,更是大傢伙兒的福星,是他帶領貧困群眾發展香菇產業,撐起了脫貧致富「傘」。

駱保國以前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看到部分村民由於文化程度低、技術水平有限等原因,除了幾畝薄田養家餬口,基本上沒有其他經濟收入,只能在貧苦線上苦苦掙扎。那時,想方設法尋找增收門路,讓大傢伙兒儘快富起來,早日過上幸福生活,成了他整天思考的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的一次泌陽朋友家的香菇探訪,讓他眼前一亮,發展香菇、帶富群眾,他的心裡有了底。

「先自己試著干,幹不成算自己的,干成了再慢慢推廣。」從泌陽回來後,駱保國開始在自家地里摸索著實驗種植香菇,邊干邊學,並很快從中嘗到了甜頭,他也因此成為下窪鎮香菇種植第一人。就這樣,從最初幾十筒的「小打小鬧」開始,到幾百筒,再到建棚種植上規模,效益越來越好,活計越來越忙。」

「雖然不在村支書崗位上幹了,但我是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帶領群眾一塊兒脫貧致富,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2017年,脫貧攻堅進入衝刺階段,駱保國主動與鎮村聯絡,要兌現當初「干成了再推廣」的承諾,決心用自己十多年積累的基礎和經驗,帶領群眾發展香菇,共同致富。

說干就干。在鎮村的協調幫助下,他利用爭取來的10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流轉土地、建造大棚,高標準建起了香菇種植基地,並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領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短短兩三年時間,余莊食用菌種植基地已建成102座大棚,香菇遠銷福建、廣東等地,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戶300餘戶,人均月收入在2400元左右,土地流轉得租金、基地務工賺薪金、合作社入股發股金、帶貧分紅分利金、自己發展掙現金的「五金」扶貧模式讓參與香菇種植的貧困群眾津津樂道,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實現互利共贏。

「憑藉這麼多年建立的營銷渠道和積累下來的良好信譽,今年的疫情對咱的香菇影響不大。」今年疫情期間,合作社通過保鮮庫冷儲、烘烤加工制干菇、電商營銷、送貨上門等方式,基本上實現了產銷平衡,「今年香菇產量預計要比去年翻番,年收益能達200萬元。」

從幾十筒到60萬筒,從小有盈利到年收益200萬元,從村支書到扶貧致富帶頭人,從自己先富到帶領群眾共富,在駱保國的引領下,下窪鎮的香菇產業越做越大,並已成為該鎮的扶貧主導產業,帶貧效應越來越好。「下一步,準備引進香菇醬、香菇休閒食品等深加工項目,提高附加值,帶領更多群眾擺脫貧困,富起來。」說起以後的發展,駱保國信心滿滿。


——————————————

【新聞熱線:0371—53306921,15617709537 郵箱:2521736684@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