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代言娃哈哈20年被「拋棄」職場最後的體面,是能好好說再見

八卦無處不在 發佈 2020-01-07T08:31:18+00:00

分手應該體面,解僱更該體面!——老貓1娃哈哈上沒有了王力宏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最近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子上,已經沒有王力宏的頭像了。老貓查了一下才發現,2017年合約到期後,娃哈哈就沒有和王力宏續約了。在此之前,雙方已經合作了20年,這是非常少見的。


分手應該體面,解僱更該體面!

——老貓


1

娃哈哈上沒有了王力宏


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最近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子上,已經沒有王力宏的頭像了。


老貓查了一下才發現,2017年合約到期後,娃哈哈就沒有和王力宏續約了。在此之前,雙方已經合作了20年,這是非常少見的。


至於不續約的原因,娃哈哈的品牌公關部部長宗馥莉,最近在節目裡公開表示「他年紀大了,有審美疲勞。」


之前有個說法流傳甚廣,說娃哈哈這麼多年不換代言人,是因為老闆宗慶後的女兒是王力宏的粉絲。但現在,這位「粉絲」親口否認了這一點。


其實20年前,王力宏剛出道,名氣還不大,娃哈哈作為當時的國民品牌,選中了這個「潛力股」,可以說很有眼光。


王力宏為了報答知遇之恩,這麼多年也沒漲過代言費。


本來這是一個「千里馬與伯樂」的溫情故事,可現在宗小姐一句話,把溫情摔了個稀碎,只留下遍地冰冷的玻璃片,踩哪兒都紮腳。


「年紀大了,審美疲勞」這八個字,連對代言人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每個字都透著一股上位者的傲慢。



合作二十年,王力宏當然不再年輕,但這也意味著娃哈哈這個品牌「不再年輕」。


如果說簽約初期,是娃哈哈幫王力宏提高了知名度,那現在,就是王力宏幫娃哈哈留住了識別度。


用一位知友的話來說,「有王力宏我未必會買娃哈哈,但沒有王力宏我連娃哈哈長啥樣都認不出來。」


當然,代言本身是一種商業行為,不續約很正常,王力宏現在也不會在乎一份二十年不漲的代言費,重點在於,這種說辭,太傷人了。


更傷人的是,宗小姐明明知道這些話不合適——「我可以說嗎?說了太傷人。」——她還是說了出來。


明知傷人還要說,這不是情商低的問題,而是缺乏基本的職場素養。


雖然後來宗馥莉回應,稱「表達不完整,未來仍有可能與王力宏合作」,但這也很難彌補之前言論造成的傷害。


跟普通的僱傭關係不同,王力宏和娃哈哈的代言合約,是在雙方地位平等的基礎上簽訂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王力宏尚會遭到老東家的嫌棄,那在職場中處於弱勢的絕大部分員工,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呢?


2

散夥是人間常態


書單君查了一下近幾年「中國職場人的平均在職時間」,這個數字,在2014到2015年,是34個月;2016至2017年,是26個月;2018到2019年,是22個月。



也就是說,職場人跳槽頻率越來越高,現在平均不到兩年就會換一份工作。相對應的,每兩年,我們就要主動或被動的跟公司說一次「再見」。


對於公司和員工來說,合作是偶然,分開是必然。


如果你覺得王力宏的例子太遠,沒關係,我們看看最近發生在身邊的新聞。


上個月「網易裁掉患病員工」事件後,很多人也在網上爆料了自己被暴力裁員的經過。



其中,大部分人都因為時間成本或者勢單力薄放棄維權,但也有少數人死磕到底,最終拿到了自己應得的補償,小A就是少數人中的一個。


她離職是因為部門空降了兩個高薪人才,領導覺得部門人太多,所以想找兩個人調崗。小A的部門總共就六個人,除了領導,還有兩個皇親國戚,她們三個沒後台的就成了被調劑的對象。


這三個人里,其中一個接受了調劑,小A和另一個外地同事不接受。但外地同事沒時間耗著,只好拿了一個月工資就離職走人了。


就剩下小A「不服管」,公司先跟她聊,說什麼性格外向適合做銷售,一年之內買車買房之類的毒雞湯。但小A清楚自己不適合做銷售,所以堅持不接受調崗。


公司看她不願調崗,就讓人事跟她談,要她自己打辭職報告走人,只賠一個月工資。



在此之前,小A已經在公司已經工作了六年,全心全意,任勞任怨,項目多的時候還風雨無阻,一個人跑來公司加班到半夜。


而現在,就因為她不想調崗,公司就要解約,還不給合理的賠償金。


下班後,小A找了幾個朋友商量,還諮詢了律師,整理清楚了自己的訴求:堅持不辭職,落成辭退事實後辦兩件事:


一是爭取賠償金,加班費、補償金、項目分紅等加起來大概12w +;二是要辦理失業金手續,按工齡能領18個月失業金。


明確了自己的訴求和法律權利後,小A堅持到最後也沒打辭職報告,並且在和人事交談中錄音,一再確認是公司讓她走的,防止公司用曠工的理由。


拿到了自己需要的證據,小A又跟公司拉扯了幾個回合,最終在離職一個多月之後終於拿到了賠償金。



像小A這樣,因為各種原因被調崗不成,解約還不給賠償的例子有很多,還有派人跟蹤,移除工位,冷暴力等等各種手段齊上陣。


在網上搜索離職糾紛,大部分新聞都是公司仗勢欺人,為難員工。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員工的不當行為給公司帶來了困擾。


比如之前有個「男子辦不成離職手續,為泄憤狂砸老闆豪車被捕」的新聞,就是因為老闆不在,辦不成離職手續,保安覺得公司刁難他,就用磚砸了老闆的豪車。


還有一些因為作品被嫌棄,或離職沒談妥,一氣之下刪除公司重要數據的案例,最常見的,是公司提前告知解約後,員工消極怠工,不好好交接工作。


這些案件規模較小,曝光也少,但給公司造成的損失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當離職已成定局,如果不能妥當處理,對雙方來說,都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爆炸,就會兩敗俱傷。


3

最後的體面


在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年僱傭關係趨勢調研報告》中。有8成以上的白領選擇了「尊重員工」作為企業文化的前提,去年同期,這個指標排在第二位。



也就是說,平等的僱傭關係是未來職場的方向。


而平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同理心。


當我們學會站到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自然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溝通,這也是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一書中強調的。



在迎接智能時代的挑戰中,他總結了刷新的三個要點,其中之一,就是擁抱同理心。


「同理心在機器中難以複製,在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它將是無價的。對合作和建立關係來說,感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


如果我們希望利用技術來滿足人類的需要,我們人類就必須培養更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價值觀、文化、情感和驅動力的能力,來發揮引導作用。」


換個說法,同理心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大公司來說,用戶和企業、員工和企業,都是一種博弈關係,很容易出現「店大欺客」的現象。


越是大公司,越難聽到底層的聲音。


對於龐大的微軟來說,重拾同理心,尊重每個用戶和員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薩提亞做到了,他讓我們看到共贏的可能性。


一個有同理心的公司,一定會體面地處理離職問題,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全球百強品牌奈飛,在他們的公司文化手冊中,專門有一章講述「離開時好好說再見」。


這部分內容繼承了奈飛一貫的風格——坦誠。


當一位員工通過招聘,最後卻無法勝任工作時,奈飛認為,問題出在招聘流程,或者是後期工作內容的調整和員工能力不匹配,這無關失敗。


所以,雙方就離職問題的溝通會非常坦誠,HR甚至會針對員工的能力,為他推薦下一份工作。


有一次因為業務調整,奈飛需要解僱一位部門領導,副總裁將整個離職流程安排地非常合理:


「在過去幾個月,我已經和這位管理者談過了,所以她有所準備。我們準備讓她待到周五,我會在上午10點跟她談話。


之後,我會親自召集她團隊的其他人,告訴他們此事。接下來我會發一封郵件給其他團隊。另外,今晚我會告知管理層的其他成員,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意外。


我會告訴員工,這名管理者非常了不起,她的工作完成了,然後要去新的地方了。


既有前期的充分溝通,也有正式的通知和告別。所以很多人從奈飛離職後,依然對奈飛稱讚有加。


奈飛的理念很酷,也很簡單——大家都是成年人,說話直接點。


這也是我們期待的僱傭關係:在職時,有一說一,一切用業績說話;離職時,互相尊重,體面地說一聲再見。


理想的公司就是,離開之後,仍然覺得它偉大。


這是理想,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文轉載自一個推薦好書的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由來自《南方周末》、《新京報》等媒體的資深媒體人共同打造,幫你提升自己,通過讀書變得更好。轉載授權請聯繫「書單」公眾號。

關鍵字: